新密古城寨遗址发掘现场
双槐树遗址出土复原尖底瓶
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发掘现场
朱丘寺遗址考古发现的夏代粮仓遗存F9
12月20日,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在洛阳举行,会议旨在展示2023年度我省考古、文物保护和科研工作新成果。来自全省各地的文物考古科研单位,对国际联合考古项目、省内各处考古项目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
“中蒙”“中肯”联合考古取得新发现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蒙联合考古项目、中肯旧石器联合考古项目,均取得一定成果。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周立刚介绍,202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蒙古国立大学乌兰巴托分校考古学系,在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开展联合考古工作,本年度发掘了1座小型甲字形墓葬和3座圆形墓葬。
“小型甲字形墓葬中出土了盘口壶、三足盘等汉式青铜器,与以往同类型墓葬在随葬内容上差别明显。”周立刚介绍,3座小型墓葬地表均为扁平石块砌成的多道石圈,与以往所见石堆结构有着明显区别,测年结果表明,这类墓葬是该墓地上年代最早的遗存,因此应该是甲字形积石墓的早期形态,其特殊的墓道结构以及积炭特征对于研究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早期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9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组成旧石器联合考古队赴博高利亚湖遗址开展第四年度考古工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赵清坡介绍,本年度发掘了博高利亚湖遗址第2、3地点,面积87平方米,出土石器、动物化石750件,调查旧石器地点22处,石制品超2000件,类型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砍砸器、手斧、手镐,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勒瓦娄哇技术制作的石核、尖状器、石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叶、细石核、刮削器。进一步明确了该区域的石器技术类型和地层分布情况,对研究勒瓦娄哇技术的起源与传播、探讨现代人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化进程明显加速
据悉,双槐树遗址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为依托,持续推进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在考古发掘和多学科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新进展。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刘青彬介绍,多学科研究的开展,为深入认知双槐树遗址的内涵提供了多重维度,并形成了相互印证的证据链,农桑形态、石器工业、建筑规格、原始天文等多类社会分工与专门化都在双槐树遗址出现,印证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明显加速。
古城村发现二里头遗址外侧壕沟
2023年古城村遗址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清理遗迹主要有壕沟、夯土、灰坑、水井等,其中主要的遗迹现象为遗址北侧发现的壕沟和夯土,壕沟和夯土整体位于二里头遗址东北方向,出土遗物以陶片为主,其中壕沟内出土陶片均为二里头文化二期晚段至四期晚段。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程召辉介绍,目前壕沟和夯土在东、北方向上对二里头遗址形成合围之势,且与二里头遗址主干道路的方向基本一致,初步推断遗址北侧的壕沟和夯土有可能是二里头遗址外侧的壕沟和围墙,也有可能是其周边的次级聚落,到底性质怎样,有待更多的发掘和研究。
新密古城寨遗址呈现“四合院”式宫殿建筑群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古城寨遗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古城寨村,其主体遗存是龙山时代晚期城址,平面呈长方形,目前除西墙被溱水冲毁外,北、东、南三面城墙保存比较完好,北城墙至今仍高出地面10余米。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博介绍,遗址南、北城墙中部有相对的缺口,很可能是古代城门位置所在,还分布有少量仰韶文化遗存,以及二里头、殷墟、东周、汉晋等时期遗存。
据了解,通过2021-2023年的持续的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来看,城内中部偏东区域为城址的核心区域,以往发现的夯土建筑加上东部的夯土遗迹及南部勘探发现的疑似夯土,在平面布局上构成了“四合院”式的宫殿建筑群。
李博:“这些发现让我们对古城寨遗址城内的布局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探索夏商时期的宫殿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淮阳朱丘寺遗址发现夏代“粮仓”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淮阳朱丘寺遗址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王菜园村东南,西北距离时庄遗址6.2千米,西南距平粮台城址19.3千米,遗址呈龟背形,最高点高出周围近3米,总面积约8.5万平方米,主要为龙山晚期堆积。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方利霞介绍,F9、F14等地上式建筑,与时庄遗址夏代地上式仓储建筑年代、结构相近,可为研究我国古代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发展水平、粮食存储技术和建仓史提供崭新材料。方利霞表示,从龙山晚期夯垫土的形态看,不排除是城址城墙的可能性,若是,则是豫东乃至鲁西南地区史前城址考古的重大突破,对进一步探讨龙山晚期区域社会组织结构和文明化特质具有重大意义。
本版图片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