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泰山龙潭水库

2024-10-18 来源:客趣旅游网

泰山天地广场向上,有一条长长的溪谷,被称为西溪。这里有许多名胜景观,龙潭水库就是其中之一。龙潭水库建于1942年,是泰山景区最大的水库,坝高19米,长165米,库容4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6万平方米。

水库两岸峰峦叠翠,山色湖光,相映成趣。每当夏秋时节,水从坝上溢出,形成瀑布,令人心旷神怡,是泰山景区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龙潭水库东面依山,苍松翠柏倒映在水面上,将湖水映衬得碧绿如玉。一年四季都有大人小孩在此游泳嬉戏,为这宁静的景色增添了十足的动感。

2015年的一个早晨,人们经过龙潭水库时,发现在水库的西北侧某一岩壁上出现了一个石刻,石刻上写有“惠我泉”三字。看到这三个字,很激动,因为他们曾经听老人讲过,这里原有一个泉眼,名字就叫做“惠我泉”,并且还配有石刻。这么多年过去,虽然常常上山,但从没有见过这个石刻,没承想竟然一直淹没在水下。关于惠我泉的更多来历,虽然经过老一辈人几十年口口相传,但仍然所知甚少。

由于入冬以来,泰城降水量急剧减少,眼前的龙潭水库和往日相比,水域面积减少了很多,沿岸也露出了大小不一的石头。从石头上留下的水印来看,粗略估计水位下降了足有五六米之多。

在走了百米左右,终于看到了这处石刻。虽然离对岸约有50米的距离,但“惠我泉”三个字仍然十分醒目。石刻朝东,刻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石刻所在的岩壁十分平整,像是人工开凿过。“惠我泉“三字高大约50厘米,字体工整、刚劲雄浑,看上去十分大气。石刻来历:有人说是冯玉祥所提,也有人提出异议。在龙潭水库岸边的小路上,不时有锻炼的市民经过,听说水库里出现“惠我泉”石刻后,很多人都很惊讶。其中有不少人表示曾经听说过石刻,但一直没有见到过,而对于石刻的来历,则众说纷纭。

在泉眼旁边住着一户人家,每天都来取泉水饮用,喝了之后身体一直很好。这户人家有感于泉水的滋润,便在泉眼边刻下“惠我泉”三字。

郑女士家住在天外村附近,她从老一辈人口中得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泰山归隐时偶然间发现这处泉水十分好喝,而且喝完之后神清气爽,于是便为这处泉水提了字并刻在石头上。

根据史料记载,“惠我泉”石刻为清道光乙巳年(1845年)无棣刘鉴题写,并刻有跋语。刘鉴是谁,为何在此写下这三字,对于这个问题,马辉表示并不清楚,目前史料上也没有找到刘鉴这个人。马辉同时表示,虽然关于惠我泉的史料不多,但惠我泉仍被《山东省志?泰山志》列为泰山72名泉之一。“80后”侯传鹏是一位喜欢研究山泉的奇人,他在工作之余遍访泰山泉,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目前整理出了70余处泰山泉的资料。侯传鹏表示,龙潭水库除了惠我泉,还有不少古迹被淹没在水中。

龙潭水库于1942年日本侵略军侵占泰安时兴建。其地旧名“馍馍石”,是一片景色奇绝的大石坪,日本侵略者之所以兴建这座水库,有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就是用以淹没冯玉祥(一说李烈钧)书写的《墨子?非攻上》。

日本人为了不让人们看到像经石峪一样的大字《墨子?非攻上》石刻,故意先将石刻炸毁,然后将这些石头垒于坝底,然后又在此基础上修建了龙潭水库。龙潭水库除淹没了《墨子?非攻上》,一同被淹没的还有“剑匣石”“试剑石”“仙影石”和“锣鼓湾”“耀星湾”,还有“弄水岩”“鸡笼峰”两块刻字及“惠我泉”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