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带一路•观察】东盟的绿色发展规划与中国民营企业在东盟的绿色投资

2025-01-18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1991年,中国和东盟正式开启对话进程。近年来,随着全球绿色合作发展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东盟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携手建立《中国—东盟环境展望:共同迈向绿色发展》《关于加强中国—东盟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等合作框架,开展了一系列绿色发展交流活动,推动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进行绿色投资,进行生态环保合作,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东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东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泰国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4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自成立以来,东盟不断发展壮大。在内部发展上,1992年1月,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正式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2007年第12届东盟首脑会议决定建立东盟共同体。2008年12月,《东盟宪章》生效。

2015年12月31日,以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为基础的东盟共同体正式成立,并通过愿景文件《东盟2025:携手前行》,为东盟未来10年的发展指明方向。

2016年9月,东盟领导人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该规划旨在打造一个无缝衔接的、全面连接和融合的东盟,使东盟更具竞争力、包容性和共同体意识。2023年5月,第42届东盟峰会讨论并通过《关于东盟共同体2025年后愿景的联合声明》。在对外关系上,东盟积极发展与大国及周边的关系,并利用大国之间的博弈获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利益。

在经济发展上,进入21世纪以后,东盟各国经济快速发展,东盟总体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加强,目前已成为全球一支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从经济规模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23年,东盟11国的GDP达到3.7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13%,约占当年全球GDP的3.59%,位居世界第五位。其中,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六国的经济体量相对较大,合计占东盟GDP的97%。从具体国家看,2023年,印度尼西亚以1.37万亿美元的GDP总量位居东盟首位,泰国紧随其后,GDP总量达到5149.44亿美元,新加坡位居第三,GDP总量达到5014.27亿美元。

从商品贸易规模看,2023年,东盟11国的商品出口1.814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出口总量的7.58%;东盟商品进口1.714亿美元,占全球商口进口总量的7.1%。

东盟的经济增长动力强劲,这一增长趋势在2024年仍被看好。根据预测,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六国实际GDP预测增速各为5.0%、2.9%、2.1%、6.0%、5.8%、4.4%,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东盟的庞大人口规模和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以及快速增长的消费支出和较高的消费意愿,都将成为未来消费强劲增长的有力保障。此外,东盟还是世界第六大居民消费市场,2023年东盟居民消费达2.1万亿美元,约占世界总体的4%,居世界第六位;东盟零售规模6482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这些数据均表明东盟作为一个经济体的整体实力和增长潜力。

表1 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研究中心(注:2023年人均国民总收入,文莱、东帝汶和越南为2022年数据)

表2 东盟国家部分可持续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研究中心

注:(1)高等院校入学率占总人口的比,缅甸为2018年数据,文莱为2020年数据、老挝、菲律宾与新加坡为2021年数据;(2)按每天3.65美元衡量的贫困人口比例,老挝为2018年数据,缅甸为2017年数据,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为2021年数据

同时,东盟各国在消除贫困、消除饥饿、推进教育公平、提供清洁饮水和环境卫生等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方面也不断取得进展。

东盟绿色发展规划

东盟作为世界上最有活力和多样化的区域之一,过去几十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区域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困人口众多,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缺乏资金和技术、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短缺等领域的困难和挑战,推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对东盟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2009年,东盟各国就签署了《东盟社会与文化共同体蓝图(2009-2015)》,该文件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确定多个优先方向,包括管理和防止跨界环境污染、通过教育和公众参与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友好技术进步、促进沿海和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管理、促进淡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促进森林可持续管理等。2015年,东盟成员国签署《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2025》,蓝图对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战略规划,绿色发展和包容增长成为其中重要的内容,各国政府并商定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提高到23%,到2050年超过30%。

2016年9月,东盟通过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纳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并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2019年4月,东盟基础设施基金发起成立东盟催化绿色融资机制(ASEAN Catalytic Green Finance Facility)倡议,旨在帮助发展合作伙伴和私人资本筹集资金,用于东南亚的绿色基础设施投资。

近年来,东盟更加重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致力于实现低碳、环境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包容的经济发展,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20年11月,东盟发布《东盟全面复苏框架》及其实施计划,致力于实现区域经济韧性和可持续复苏,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确定将加大绿色发展融资,推动绿色基础设施、灾害管理以及可持续金融等领域建设,致力于发展生物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

2023年,第42届东盟峰会发布《东盟领导人关于发展区域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宣言》,进一步表明了本地区支持使用电动汽车、将东盟打造成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生产中心的承诺;制定《循环经济框架实施计划》及相应工作计划;通过《碳中和战略》概念文件并推进战略制定工作,为东盟未来实现碳中和提供系统、有序和包容的途径,将以现有举措为基础,并确定可加速本地区向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共同领域;发布《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第2版)》,进一步提出解决所有环境目标和基本标准的指导性问题、决策体系和示例,允许成员国应用该框架,以一致和结构化的方式立即开始其可持续发展进程。

目前,东盟各国已将绿色经济作为发展的新引擎,各成员国重视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控制、清洁生产技术以及新能源开发等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加大对研究、创新与投融资的支持。

东盟国家的碳排放现状

东盟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与东盟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固体燃料、气态燃料和液体燃料的消费。

而固体燃料与液体燃料的消耗是产生碳排放的大头,特别是东盟大部分国家使用煤炭发电,用煤量正在不断上升,能源结构逐渐高碳化。

作为发展中经济体,自199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环境的恶化,东盟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署网站的数据,1990年,东盟成员国排放的温室气体还仅有9.8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2%;到2000年,东盟成员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就达到了15.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较1990年增加了54%,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43%;到2010年,东盟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达到20.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00年增加32.6%,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64%。到2020年,东盟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到26.9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10年增加33.5%,占当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83%。

图1 东盟国家2000年以来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单位: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研究中心

从具体国家情况看,印尼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2019年,印尼排放的温室气体达到10.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20年这一数据有所下降。其次是越南,2020年越南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4.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1990年,东盟国家碳排放还仅有3.89亿吨,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83%。到2000年,东盟国家的碳排放就达到7.56亿吨,较1990年增长94.3%,占全球碳排放的3.11%。到2010年,东盟国家的碳排放达到11.55亿吨,占全球碳排放的3.6%。到2020年,东盟国家的碳排放达到16.88亿吨,占当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5.02%。

图2 东盟国家2000年以来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单位:亿吨)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研究中心

从人均碳排放看,1990年,东盟国家的人均碳排放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后,东盟各国的人均碳排放不断上升,到2020年,东盟国家的人均碳排放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图3 东盟国家2000年以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单位:公吨)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研究中心

从具体国家看,以2020年为例,印尼的碳排放量最大,达到5.63亿吨。其次是越南,碳排放量为3.55亿吨。泰国碳排放量位居第三,达到2.65亿吨。马来西亚碳排放在东盟国家中位居第五,达2.45亿吨。菲律宾碳排放位居第六,达1.33亿吨。从各国人均碳排放数量看,东盟各国的人均碳排放量都呈现上升的趋势,有的国家上升趋势较为平缓,有的国家趋势较为陡峭。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是文莱,2020年,文莱人均碳排放量达到21.7公吨,其次是新加坡,人均碳排放量达到7.68公吨。马来西亚人均碳排放量位居第三,达到7.38公吨,人均碳排放量最低的是新加入东盟的成员国东帝汶,2020年,该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仅有0.34公吨。总体看,新加坡的人均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老挝的碳排放量则在2018年左右出现减少的趋势。

图4 东盟成员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单位:公吨)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研究中心

东盟国家的碳中和规划

东盟在机构设置方面制订了多层次的碳中和规划,在《东盟环境战略规划(2016-2025)》中,气候变化是其7项战略优先领域之一,并从测量、核查、金融和技术工具等多方面对区域内碳中和进行了规划。

根据国际能源署网站以及Net Zero Tracker (NZT)检索数据,在东盟11个成员国中,所有的国家都提出了降碳最终目标,其中柬埔寨以碳中和为目标,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帝汶、老挝和缅甸则提出了净零目标,文莱与菲律宾提出了减排目标。

截至2024年9月1日,大部分东盟国家都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节能减排作出了要求,确立了能源、农业、建筑、交通等行业领域的减排目标,并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农业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为重点降碳。在能源利用方面,印尼、越南、泰国等国通过强化能源管理技术和创新,增强输配电基础设施的效能,来减少能源损耗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东盟国家在大力促进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水力发电的同时,积极推动太阳能光伏、风能等的发展,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开发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方面,东盟国家拟将东盟打造成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生产中心;在农业领域,越南、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家也因地制宜,在农业活动中开发使用多种新能源,以降低碳排放。

表3 东盟各国双碳时间

资料来源:Net-Zero Tracker网站

东盟主要国家的降碳行动

从具体国家看,印尼、越南和马来西亚是东盟三个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均碳排放较大的国家。本部分以这三个国家为例,具体介绍这些国家的低碳行动。

(1)印尼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是世界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印尼承诺在2030年前独立减排29%,或在国际支持下减排41%,并将净零排放目标初步设定在2060年实现。为此,印尼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发展与减排政策措施,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是重点。

目前,印尼政府正制定5项具体举措,来加快实现能源转型。第一,建设大量新的输电线路,输送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及建设国家级的“绿色赋能超级电网”,让原本分散的电力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第二,新增更多可再生能源发电厂,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第三,稳步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据统计,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市场,随着印尼经济的逐步增长,汽车需求也会随之增长。目前,印尼汽车制造业仍以内燃机为主,所以亟需向电动汽车转型。印尼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为在印尼生产电动汽车的制造商提供激励措施。同时,印尼政府还不断推出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民众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第四,吸引更多的电池行业企业在印尼投资布局。印尼镍矿资源非常丰富,为吸引相关企业来印尼发展,印尼政府陆续推出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的关注和加入,共同推动电池行业的发展。第五,发展绿色氢和绿色氨。印尼政府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将绿色氢作为加快能源转型的重点。

2022年6月,印尼将起草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法案》(RUU EBT)提交议会审议,该法案的主要特点是发展煤基能源(coal-based energy),并从税收优惠、优化许可证受理、促进投资、优化融资结构等方面促进印尼可再生能源发展,帮助政府履行减排承诺。不过,目前该法案仍然没有获得通过。2022年9月,印尼时任总统佐科颁布了实施《关于加快新可再生能源发展以提供电力》的第112号总统令。此外,印尼2020年通过的第27号工业部长条例详细列出了电动车技术规格、路线图和国产化率计算方法等,为印尼电动车产业制定了发展路线图。印尼的目标是发展电动汽车主要零部件产业,即电池、电动机和逆变器。

此外,印尼还根据《税收法规协调法》(HPP),拟向包括造纸、水泥、电力和石化等行业在内的企业征收碳税,该税在总量控制和贸易的基础上征收,税率为每公斤二氧化碳当量(CO2e)30盾。由于印尼政府仍在同步税收的实施路线图,因此该税目前并未实际征收。

2023年9月26日,印尼还正式启动首个碳交易所。

不过,根据2018年第二版两年更新报告(Second Biennial Update Report 2018),印尼需3461万亿印尼盾(2472亿美元)才能实现《巴黎协定》承诺目标,即每年需266.2万亿盾,资金成为印尼降碳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越南

越南是东盟第二大碳排放国。

越南政府比较重视绿色发展,早在2012年,越南政府就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快绿色转型,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当年9月25日,越南政府总理签发第1393/ QD-TTg号决定,批准《2011-2020年越南绿色增长战略和2050年愿景》,该愿景包含三项战略任务:一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促进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具体目标为2011-2020年期间减少8-10%的温室气体排放,至2050年每年减少1.5-2%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实施清洁工业化战略,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鼓励发展绿色科技和绿色农业;三是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和鼓励消费可持续发展。

2019年5月13日,越南政府总理签发第280/QD-TTg号决定,批准《2019-2030年国家节能减排和有效利用能源规划》,提出在2019至2025年阶段,全国能源使用总量节约5%-7%,将能源损耗率降低至6.5%以下。2019至2030年阶段节能8%-10%。

2021年10月1日,越南政府出台《2021年至2030年面向2050年绿色增长国家战略》,提出绿色增长任务及措施,并成立绿色增长国家指导委员会,由政府副总理担任主席。在2021年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越南政府承诺将于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碳排放。

2022年7月26日,越南政府正式批准了《至2050年国家气候变化战略》。《战略》的总体目标为:积极主动有效地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气候变化脆弱性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为实现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负责任地为国际社会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作出贡献;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的机会,促进增长模式转型,提高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战略》力争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具体是:能源领域减少91.6%碳排放,排放量不超过1.0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农业领域减少63.1%碳排放,排放量不超过56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林业、土地利用将减少90%的碳排放;废弃物领域减少90.7%的碳排放,排放量不超过8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等。

(3)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是东盟第三大碳排放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COP)的签署国,马来西亚承诺,在2030年前将国内温室气体(GHG)生产总值排放量相对于2005年的水平减少45%,其中35%为无条件减少,其余10%将在获得发达国家的气候融资、技术转让和科技建设方面的援助后,进一步减少。

马来西亚比较重视绿色发展,在2009年7月24日,马来西亚就公布了“国家绿色科技政策(NGTP)”,迈出了拥抱绿色科技的第一步。

2010年,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启动绿色科技融资计划(GTFS)。该项目在2015年到期后又经过多次延期,并最终在2019年经财政部批准正式重启(GTFS 2.0)。同年,马来西亚能源、绿色技术和水利部发布的《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和行动计划》正式生效。

2017年,马能源部出台了《绿色科技大蓝图》(GTMP),概述了绿色技术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创建低碳和资源高效的经济。

2021年6月,马来西亚政府宣布了新的能源发展规划,旨在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减少碳排放、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规划主要包括三个目标:一是截至2025年,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由当前的8GW增加至18GW,占比由当前的16%提升至31%,并在2040年将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至40%。二是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规定的马来西亚国家自主贡献(NDC),以2005年水平为基准,在2030将国内能源部门的碳排放系数降低45%,并在2035年进一步实现降低60%。三是不再新建任何煤电项目,并在2033年停用总装机容量为7GW的燃煤电站。

近年来,马来西亚一直努力推动绿色发展,积极促进绿色经济领域投资,不断改善绿色经济发展生态环境。

在能源领域,马来西亚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尽快实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关注光伏、水力、生物质能发电三大领域,通过成立永续能源发展机构、制定能源转型计划和路线图、消除可再生能源跨境贸易壁垒和进一步加强电网基础设施与储能系统集成等措施努力推动能源转型,计划到2035年和2050年使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其总发电量的40%和70%。

在建筑领域,马来西亚通过实施绿色建筑技术研发推广、节能减排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认证评估等措施鼓励和推动绿色建筑项目发展。

在工业领域,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受近年来绿色环保观念影响,马来西亚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马来西亚通过提供投资激励和购车补贴等政策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马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早在2010年即通过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鼓励车企研发混合动力汽车,2014年马政府放开电动汽车生产限制,2020年马政府颁布《国家汽车政策3.0》,进一步完善电动汽车认证制度,鼓励和吸引更多汽车企业赴马投资建厂。

在交通领域,马来西亚致力于发展电气化轨道交通,减少城市拥堵,提高交通效率,降低空气污染,促进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金融领域,2021年,马来西亚央行发布了《气候变化和基于原则的分类法》(Climate Change and Principle-based Taxonomy)。金融机构可自愿参考该分类法进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

中国民营企业东盟绿色投资案例

中国与东盟在自然资源、生产能力和产业结构上各有所长,互补性强,是天然的绿色经济合作伙伴。一方面,东盟绿色产业存在巨大的技术和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亦不断积极推动对外绿色投资。目前,东盟十国均已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双方正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绿色能源、可持续金融、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政策对话与交流合作。

在双边合作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在东盟进行绿色投资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尤其是能源领域的民营企业成为中国对东盟绿色投资的重要力量。

(1)青山控股印尼2GW清洁能源基地

印尼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自2009年开始,中国青山实业就开始到印尼进行产业布局,先后建立起莫罗瓦利工业园、纬达贝工业园、北加里曼丹绿色产业园等3个综合产业园。

2021年初,经过前期为时半年的考察及规划,青山实业投资建设清洁能源基地的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在印尼青山园区和印尼纬达贝园区建设包括太阳能、风能的发电站及配套设施。青山实业决定在未来3至5年期间,在印尼投资建设2000MW的清洁能源基地,为绿色发展提供电力保障。项目建成后,青山实业印尼工业园区内的电池原料生产将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真正实现生产过程二氧化碳零排放。未来,青山实业还计划启动5000MW水利发电项目,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的供应保障。

(2)天楹集团河内朔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越南河内朔山垃圾发电站项目由中国天楹集团投资,该项目于2018年初获得河内市人民委员会河内市计划与投资厅发出的投资许可证。此前的2017年9月,天楹还获得越南富寿省扶宁县站坦社和清化省秉山市社东山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资许可。其中,富寿省扶宁县站坦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发电厂项目投资规模1000吨/天,分成两期,第一期:500吨/天,第二期:500吨/天。两期的总投资额为9000万美元(折合越南盾为20511亿越南盾),第一期的投资总额为4500万美元(等值10255.5亿越南盾),第二期投资总额为4500万美元(等值10255.5亿越南盾),项目运行时间50年。

清化省秉山市社东山坊集中生活固废处理投资项目生活固废处理量为1000吨/日夜,分为两期,第一期:500吨/日夜;第二期:500吨/日夜。

投资总额:两期的总投资额为9000万美金(折合越南盾为20511亿越南盾),第一期的投资总额为4500万美金(等值10255.5亿越南盾),第二期的投资总额为4500万美金(等值10255.5亿越南盾)。项目运行时间50年。

与天楹集团此前获得的富寿省和清化省垃圾发电项目相比,河内朔山垃圾发电站项目投资金额更大,发电能力更强。据天楹股份发布的公告,朔山垃圾发电站项目投资额逾7万亿越南盾(约合3.1亿美元),日处理干垃圾4000吨,发电功率达75MW,项目运行时间为49年。

该项目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2022年1月21日开始试运行,2022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发电功率为30兆瓦/小时,是越南最大的垃圾发电站。

(3)浙江新胜大马来西亚吉打州绿色造纸园项目

该项目由新胜大投资建设,位于马来西亚吉打州居林县巴东区,距槟城港30公里,总占地面积1800余亩(300英亩)。2018年10月17日,新胜大集团与马来西亚Sime Darby集团就土地买卖事宜达成一致,新胜大拟斥资12亿令吉(1令吉约1.65元人民币)在居林建造年产210万吨包装纸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采用废纸作为原料,造纸每吨可节约3立方米木材、200立方米水、1吨标准燃煤、600度电;采用当地富产的棕榈材料作为锅炉主要燃料,不含硫磷,不污染大气,燃烧后的灰烬可作为优质有机钾肥用于农林业;采用优选工艺,强化水处理和中水循环利用,加强对二次蒸汽和二次原料的回收利用,极大地降低能源消耗。

2019年12月4日,项目举行奠基仪式。

2020年1月11日,项目正式动工。

2022年1月25日,该纸厂一期项目首台纸机,PM2年产30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顺利出纸。

中国民营企业在东盟绿色发展的挑战

根据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研究中心的统计,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进行绿色投资,一方面主要集中在清洁能源、绿色产业领域投资,包括太阳能光伏面板、电动汽车、太阳能发电等;另一方面是在传统行业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引领该行业在当地技术换代,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在东盟进行投资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挑战:

首先是面临地缘关系的挑战。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东盟部分成员国之间存在领海争端,如果处理不当,或将对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带来不利影响,并影响到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同时,美国等大国对东盟的渗透与地区事务的介入不断加深。最近几年,美国加大了与东盟的互动,举办了美国东盟特别峰会,还拉拢东盟7个成员国发起了印太经济框架,其他一些国家与国际组织也经常炒作南海话题,这都对中国与东盟间的关系埋下隐患。

其次,东盟市场体制不完善的挑战。中国民营企业在东盟的绿色投资大多集中在清洁能源领域,但东盟大多数国家电力体制缺乏市场竞争。除新加坡、菲律宾的电力市场化程度较高,其他东南亚国家仍为垂直一体化的电力市场模式,且电力企业多以煤电为主要业务,不仅垄断市场,也缺乏转变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动力。

再次是缺乏有效的市场融资机制的挑战。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需要巨额投资,而除新加坡、文莱等国家外,东盟大多数国家人均 GDP 不高,这些国家实现减排目标资金缺口巨大,财政资金难以满足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需要,同时缺乏有效的市场融资机制,当地金融机构高估可再生能源项目风险,导致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困难。

此外,东盟国家的电网基础设施陈旧。东南亚整体电力网架结构较弱,高电压等级的线路较少,各国电力互联互通有限,电网调峰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且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仍然偏高,与化石能源发电相比竞争力不足。

不过总体看,中国和东盟在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为民营企业在东盟绿色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排版|王紫薇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