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04 00: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05 22:40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对交战双方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如果说迦太基在这场战争中由一个帝国沦为表面上,实际上依附于罗马的被保护城邦(因为根据公元前201年的条约,未经罗马人批准,迦太基人不得与其他势力进行战争),罗马则从一个文化经济落后,影响力仅局限于意大利半岛的农业城邦,一举成为地中海西部最强大的军事霸权。
战争期间,由于意大利南部许多城邦站在汉尼拔一边,作为惩罚,罗马人没收了这些城邦的全部或部分土地,居民则沦为奴隶无权公民。战争期间,站在罗马一边的城镇也有许多因为战争被毁灭。这些土地及其居民绝大部分都落入了罗马贵族手中——罗马贵族以低廉的租金向国家租借大片土地,用输入的奴隶来放牧或种植经济作物,失去土地的农民则不得不流入城市寻求机会。显然,这种从未有过的经济形势会对罗马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但罗马的统治阶层会修正原有的政治哲学,来适应正在急遽变化的社会吗?
▲罗马重装步兵的全套装备
答案是否定的,确切的说,是一点也没有。虽然公元前2世纪时,罗马的军事力量实际上在地中海世界已经无敌,甚至会在未来的五十年里,将势力范围扩张到整个地中海,但他们统治者的目光却仅局限于自己的财富。加图就是一个典范,他的《教子书》与《农业志》从头到尾都在讲述如何才能最大效率的产出,19世纪曼切斯特的棉纺织厂厂主肯定会与这位老加图惺惺相惜。当时的罗马生活,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加图、格拉古、马略、凯撒的演讲,就会发现所有的辩论都极其简单和普通,动机堪称卑鄙,毫无远见。他们争论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重新瓜分共和国的财富和权力。
▲古罗马斗兽场
一开始,以西庇阿为中心的小集团,因为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还很害怕——他们担心,太幸福、繁荣,会引来神的嫉妒导致毁灭。但这个小集团在元老院失势后,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政坛上就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实利主义者。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赢得了巨大威望的元老院变得贪婪、盲目、狭隘而短视,他们不但对被征服者残酷,也不认为要想办法在共和国内部的各个阶层中寻求平衡。元老院的就是每个元老的,这种的实质是,榨干行省与意大利的每一个铜币,让自己发财。从某种意义上讲,被毁灭的迦太基在这些罗马贵族的身上复活了。
▲古罗马贵妇
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与罗马签订和平条约后,汉尼拔并没有马上离开军事指挥官的职位,直到公元前199年,他才辞职。由于当时迦太基已经没有能力向外发动战争,汉尼拔在其位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遣散军队(迦太基军队的主体是外族雇佣兵)。一般来说,古代战争时期,雇佣国不会给雇佣兵发放足额的薪饷,一是可以节约金钱雇佣更多的士兵,二是可以让士兵不逃亡。所以一旦战争结束遣散军队时,迦太基就需要一大笔钱来支付士兵的欠饷,这个问题一旦处置不好,就会惹出大祸。比如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就因为遣散士兵的问题引发了“雇佣兵战争”。考虑到第二次布匿战争才结束,迦太基要支付罗马巨额的赔款,国库十分空虚,汉尼拔得以留任军事指挥官之位,应该是迦太基的统治阶层想要利用他在军队的威望解决雇佣兵问题。
▲“雇佣兵战争”的不是别人,正是汉尼拔的父亲——哈密尔卡·巴卡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罗马人对迦太基汉尼拔的战争取得胜利后,罗马在整个地中海拥有无与伦比的军事优势,但此时的地中海东部世界却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自从亚历山大去世后,其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便落在他的部将们——后世称之为“继业者”手中。这些将军与国王们为了争夺亚历山大的遗产进行了漫长且艰苦的战争,但没人继承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伟业。公元前217年的拉斐亚战役后,地中海东部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相对的均势:菲利普五世的马其顿王国、安提奥库斯三世的叙利亚王国和托勒密四世埃及王国并存。除这三个强权外,还有许多自治城市、联盟和小王国。三个强权中的任何一方势力增长,都会被其他势力当作威胁。
▲安提奥库斯三世
公元前204年,也就是扎马战役爆发前的第二年,这种均势被打破了。托勒密四世死了,将王位留给了年幼的儿子托勒密五世。托勒密四世的死亡时间应该更早,因为他身边的近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封锁了宫廷内外的消息流通,企图以他的名义继续统治埃及。总之,埃及实权掌握在人人痛恨的摄政者手中。于是,菲利普五世与安提奥库斯三世决定暂且放下相互之间的矛盾,联合起来瓜分埃及在叙利亚、小亚细亚、爱琴海以及黑海进入地中海海峡地带的领地,地中海东部短暂的和平被打破。
而迦太基内部此时也不平静,由于国库空虚,迦太基给罗马的第一期赔款其实贵族们掏腰包垫付的。公元前199年,迦太基人便在赔款的银币中掺了四分之一其他金属。这些银币被罗马人发现后,罗马人拒绝接收,迦太基使者不得不向罗马商人借款补足。
▲迦太基古城遗迹
从表面上看,迦太基的政治与罗马很相似,一开始是城邦王国,但随着城市的强大,富有的贵族驱逐了国王,建立了一个寡头共和国。迦太基的最高执政官(苏菲特)也设立两人,也有300人组成的终身制元老院,同时还有一个担任监察、审判之权的监察院,成员皆为终身制,因为总人数为共有104人,所以也叫“百人院”。迦太基虽然也有公民大会,但实际作用不大。与罗马不同的是,苏菲特没有军队指挥权,迦太基上层的少数寡头,通过经济优势控制了几乎全部权力。这些寡头是,在北非经营大农庄的奴隶主集团,在海外经营工商业的奴隶主集团。汉尼拔的巴卡家族便是后者的首领。每年250优卑亚塔兰特虽然是一笔巨款,但对迦太基这个西地中海的商业中心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国家无力付款的主要原因是寡头们的分肥行为。这些贪婪的家伙越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越是不肯放过捞钱的机会。公元前196年,迦太基干脆宣布对所有公民新征一笔人头税,用于支付给罗马人的赔款。
▲迦太基城图
迦太基的当权派里,最贪婪的便是以百人院为代表的小集团。因为战争失败,元老院威望大减,百人院拥有监察和审判的权力,开始垄断要职以牟取私利,任何敢于阻挠他们的人都会遭到群起报复,直到家破人亡。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汉尼拔毅然出山竞选,并出任苏菲特。随后,他召开公民大会,废除了百人院成员的终身制,改为每年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铲除了百人院的权力基础。通过改选百人院,汉尼拔掌握了政治斗争武器,清洗了部门大批分肥的,追缴了大批拖欠国家的款项。再后来,由于国家已有充裕的款项支付战争赔款,他宣布废除新开征的人头税,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汉尼拔的改革对迦太基的经济有着巨大的促进。五年后,迦太基便一次性付清了给罗马的全部赔款,就是一个明证。不过,汉尼拔的改革也引起了罗马人的忧虑,因为罗马人索要为期五十年的赔款,一是为了得到大笔金钱,二是为了削弱迦太基的国力使其无力威胁罗马。因此,当迦太基在赔款里掺贱金属的小把戏时,罗马只要求其补足欠款。而迦太基保质保量提前还清了欠款,罗马人反而寝食难安,唯恐汉尼拔又一次带领大军入侵意大利。
另外,汉尼拔的政治改革固然对国家有利,却伤害了寡头阶层的利益。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不难想象迦太基的寡头们对汉尼拔咬牙切齿的痛恨,但此时的汉尼拔不但有平民支持,背后还有强大的巴卡派控制着百人院,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寡头们拿他根本没有办法。于是,迦太基亲罗马的寡头派们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的计策——利用罗马人对汉尼拔的仇恨来消灭他。
大约在公元前196年,反巴卡派的寡头们向罗马的朋友们派出信使,声称汉尼拔正在与叙利亚国王安提奥库斯三世联络准备发动反对罗马的新战争,这违反了罗马与迦太基的和约。显然,对从未遗忘汉尼拔的罗马元老院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借口。第二年,三名罗马使节来到迦太基,他们表面上的目是为了调节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与迦太基的关系,但汉尼拔很清楚,罗马人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不落入罗马人手中,他在两名副官的陪同下,夜里乘船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一直到死,他都没有再踏上祖国的土地。
汉尼拔逃离迦太基后,到了安提奥库斯三世的宫廷,并为如何与罗马人交战出谋划策。他甚至还提出给自己一支军队,与迦太基的朋友形成对罗马的第二条战线。而且,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曾与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签订过反罗马的同盟。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有人认为,反巴卡派的寡头们向罗马人的告发并非诬陷,汉尼拔当时的确在暗地里与安提奥库斯三世秘密结盟反罗马。但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此时迦太基的安全实际上完全依赖罗马了。当时,迦太基的邻国是罗马人的铁杆盟友——早就垂涎迦太基财富的马西尼萨。和平时期,未经罗马允许就大规模招募雇佣兵是违反条约的。一旦战争爆发,迦太基可能还来不及组建军队就完蛋了。
因此,如果不是罗马人不愿意马西尼萨吞下迦太基变得过于强大的话,迦太基早就被马西尼萨占领了。假如汉尼拔与安提奥库斯三世结成盟约,即使一切顺利,达成了密约,安提奥库斯三世也只会出兵入侵希腊,完成重建亚历山大帝国故土的大业,最多再派兵入侵意大利,绝不会派兵去北非迦太基帮汉尼拔对付马西尼萨。没有罗马人的调停,马西尼萨肯定会出兵进攻他垂涎已久的迦太基,迦太基根本来不及雇佣足够的士兵。坚固的城墙可以保护城内的财富,可城外肥美的田地和果园都会成为马西尼萨的口中之物。以汉尼拔的睿智,怎么会干这样一件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的蠢事呢?就这样,汉尼拔52岁时成了一个者。不过,这样他却实现了自己儿时在父亲面前许下的诺言。他现在已和迦太基没有任何关系,不用再担心自己的行为会给祖国惹去灾难了。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