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17:04
注意一下农历每年所包含的月数,容易发现有的年是12个月,有的年是13个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同时把回归年和朔望月的长度做为制历的基本周期。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这两者不能通约。如果规定12个朔望月构成1个农历年,这个农历年的长度就是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的长度少11天左右;如果规定13个朔望月构成一个农历年,那么29.5306×13=383.78日,又比回归年多了18天多。显而易见,按照这两种规定制定历法都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比如,按前者规定,某年春节在大雪纷飞的冬天,过了1个农历年,下一个春节就要比前一个春节在季节上提前11天出现,这样过了16个农历年以后,春节就会提前到赤日炎炎的盛夏了。春节可以发生在一年的任何季节里,这样的历法又有什么可用的价值呢?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同时兼顾到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我们的祖先在辛勤的天文实践基础上,至迟在春秋时代就创造了“十九年七闰法”,相当完满地把我国的历法建筑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远远地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最前列。“十九年七闰法”,就是在19个农历年中设12个平年,每1平年为12个朔望月;设7个闰年;每1闰年为13个朔望月。这就是说,19年中总共有12×19+7=235个朔望月,总共的日数为235×29.5306=6939.6910日。另一方面,19个回归年的总日数为365.2422×19=6939.6018日。比较这两个总日数,相差仅为0.02日。这表明按照“十九年七闰法”可以把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很好地协调起来,就能制定出精度相当高并与天象密切符合的阴阳历。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农历年有时是12个月,有时是13个月,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严格的科学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