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1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1:29
人: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用语言进行思维的高等动物。 举起火把才算人:质疑主流学派关于人的定义 人自诩是万物之灵。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学者还是智者,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不清楚究竟什么是人、人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目前通行的人的定义,是由人类学给出的:人是一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由于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动物都能够选择、加工、使用工具进行获取食物活动(包括其他生存活动),因此上述人类学有关人的定义已经与事实不符,有必要重新对人进行定义。有鉴于此,我主张举起火把才算人,即人是一种能够使用火的动物。 一、人的定义 许多人都试图给“人”下一个定义,他们往往从直观的角度来定义人。诸如,人是直立行走的动物,人是有双手的动物,人是没有毛的动物,人是会说话的动物,人是要穿衣服的动物,人是会害羞而脸红的动物,人是有婚姻规范的动物,等等。 许多学者也试图给出人的定义。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一种*动物,是一种就其本质而言需要群居的动物。马克思认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兰德曼认为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着人。阿奎那认为人是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分界线,亦即有“精神”活动的动物才是人。叔本华认为人是*和需求的化身,是无数欲求的凝结。 普罗塔格拉斯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思是只有人才会定义什么是人。爱默生认为人就是大自然的终极目的,而尼采与爱默生的观点不同,他认为人是一根绳索,栓在动物和超人之间,亦即人只是生命发展变化的一个过渡性物种。黑格尔认为人是上帝的形象,其本身内部就是无限的源泉,人是自身存在的目的,其本身有无限的价值、永恒的命运。 上述有关人的定义,尽管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和差异,但是均不能令人满意。问题在于这些定义没有明确的可以操作的标准,它们用“*”、“社会”、“文化”、“精神”、“*”、“上帝”(属于宗教范畴)等等名词来定义人,然而这些名词本身又需要进行定义,而且这些名词的定义又不可避免地与人的定义相关,以致形成循环定义。 目前主流学派对于人的定义,可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人是一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个定义引入了“工具”和“劳动”两个概念,而对“工具”和“劳动”的定义,又先决地限定在“人”的范围之内:例如人的捕猎行为属于劳动,而其他动物的捕猎行为却不属于劳动;人使用的躯体之外的东西属于工具,而其他动物使用的躯体之外的东西却不属于工具;人建巢穴属于发明创造,而其他动物建巢穴却被认为属于本能。显然,这样的人的定义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它缺少可操作性,认定判断的随意性大,而且也与事实严重不符。事实表明,与现代人类同时生存的黑猩猩也在使用石器砸开坚果,使用木器捕食白蚁;这也就意味着,目前主流学派对于人的定义,实际上已经不能够准确地区分人与动物,显而易见该定义已经过时,或者放弃,或者需要改进。也就是说,学术界有必要重新定义人。 二、从万有智力论的角度定义人 近年我在提出基因自主设计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在《万有智力:第五种自然基本力》、《万有智力论之层间智力对话》、《重构智学原理概论》等文章中提出万有智力论。根据万有智力论,所谓“智力”,就是一种结构物能够认识、控制、使用另一种结构物(包括其自身)的能力,因此智力是大自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需要指出的是,万有智力论与万物有灵论有着本质的不同,万物有灵论以为所有的物质、物体都有着与人一样相同层次的智力,而万有智力论则明确指出,不同智力结构物的智力层次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差异。具体来说,万有智力包括如下层次的智力,它们分别可以称之为智性(物质本性所表现的最基本的智力层次)、智电(电子结构所表现的智力层次)、智因(基因结构的智力层次)、智能(动物神经系统的智力层次)、智慧(人类大脑思维系统的智力层次)、智工(机器人之类的智力层次)。 据此可知,人与动物的区别,应该是在智力层次上发生了质的区别。从这个角度来说,开始使用石器、木器的类人猿,仍然与黑猩猩处于同一智力层次上,它们还不能算是人。这也就意味着,目前人类学家仅仅凭使用石器就确定的“最早的人类”,其结论并不可靠,他们研究的对象实际上可能仍然是类人猿,而不是最早的人类。这是因为,使用简单石器的类人猿,它们仍然只具有智能层次的智力,而哪怕是高等的智能,也不能与初级的智慧相比。 三、举起火把才算人 1991年我撰写完成《探寻圣人的足迹》一书(商鼎文化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版),该书对人类起源和人的定义提出了明确的新观点:“人类起源的真正标志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人类起源于‘选择成为人’这一意愿出现的那一时刻,其标志便是举起了火把。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惧怕火,在它们看来火是威严而又不可战胜的“动物”的眼睛(在动物看来,人也是动物,只要有眼睛又能动的东西都是动物)。当某些类人猿举起了火把的时候,他们便成为了最早的人类。因为火把不仅是工具、武器、能源,也是一个符号,它标志着一种新型动物的出现,这个新物种的出现不再仅仅依靠肉体结构之内的变化,而且还要依赖肉体结构之外的变化。” 不久前,我在《人是由大脑智慧设计出来的》一文中指出:大脑智慧下达了“举起火把”的指令,正是在这一刻,执行举起火把指令的类人猿(具体来说即熊猿)变成了人类,而下达“举起火把”指令的大脑神经细胞也就同时完成了从智能到智慧的转变。也就是说,人是由大脑智慧设计出来的,而大脑智慧的智力层次比动物神经细胞智能的层次又上了一个划时代的新台阶。 有必要指出的是,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注意到,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火的使用。《太平御览》卷78引《礼含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为燧人。”《礼含文嘉》的作者不知何人(应该是汉代作品),但是他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钻木取火,炮生为熟”,却是一种非常有洞察力的理论见识:人与兽相揖别在于火的使用。我在《毕方鸟、灶王爷、燧人氏的科学内涵》一文中指出,古人将燧人氏列为三皇之首,其学术内涵即“人类及其文明诞生于火的使用”。而且,燧人氏之名,得自于使用燧石取火(用燧石击打出的火花引燃易燃物),此后(大约在旧石器晚期)才逐渐发展出钻木取火技术。 显然,用“能够使用火的动物”来定义人,比起用“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来定义人,要准确得多和明确得多。例如,不少学者在用“劳动”来定义人的同时,往往陷入“先有劳动,还是先有人”的无谓争论之中。而且,从科学客观的角度来说,把人的生存行为(例如捕猎、采集食物)定义为劳动,却把动物的类似生存行为定义为本能,显然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科学的、违背逻辑的。 事实上,使用火乃是一种非常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在所有的生物之中,始终只有人类能够使用火,或者说只有人的智力(属于智慧层次)才能够驾驭火、使用火、利用火。我在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符号之谜》(原名《生活中的神秘符号》,曾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一书和其他著作中指出,火是伪装,火是信号,火是武器,火是工具;火是一种全新的能源,它可以照明、加热、热处理,加工熟食(减少疾病危害,减轻牙齿和消化系统的负担),制造颜料、烧陶、冶金,扩展食物来源(例如农作物,没有火,人类不大会去食草籽类食物)。此外,还涉及到许多相关器物,自然取火工具,用火器具(火塘、灶、吹火筒),配套器具(加热石板、陶器、青铜器);还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难题,例如火种保存,人造火源(钻木取火),排烟(排除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烟尘),防火,等等。 总之,火苗跳动刺激着人的思维,思维的火花随着火苗跳动而不断涌现。人类举起火把,不可避免地确定了直立行走方式。类人猿最初的直立行走,乃是可逆的,正如现在的黑猩猩一样;只有在举起火把后,直立行走才是不可逆的。这是因为,直立行走是危险的,柔软的腹部暴露在外,只有举起火把才能保护自己,而举起火把也同时要求人只能直立行走。也就是说,导致人从动物中走出来的突变、演进、进化,实际上是发生在人的头部大脑思维中,而不是发生在基因层次上,当大脑下达了“举起火把”的指令时,人类从此就掌握了一种超越基因和动物层次的全新的生存本领和生存能源,并由此而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火的使用对人的躯体结构(涉及到基因的改变)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一系列作用和效应,并促成了人的智力不断增长,其标志之一就是脑容量的增加。因此,人类学家根据出土类人动物头骨的形状和脑容量作为是否人类的标准,应该说是有参考价值的。与此同时,能够使用火的人类,开始有能力捕猎大型动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肢解猎物,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以便剥下大型动物厚而结实的皮,把整块的肉切割开来,这就促进了复杂工具和复杂用具(石器、骨器、皮革)的制造水平。也就是说,复杂石器的出现,是在火的使用之后,或者是与火的使用同时发生的;因此,如果人类学家根据出土石器的复杂程度作为是否人类的标准,应该说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四、谁是最早使用火的人 如果将人的定义为“使用火的动物”,那么也就意味着人类起源于火的使用:谁是最早使用火的人,谁就是最早的人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1:29
用国学解读一切。 随处可见的问题 无处可见的回答 燃诸圣之心灯 续众生之慧命 辅天地之化育 显宇宙之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