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吴于廑有哪些成就

2023-05-05 来源:客趣旅游网

吴于廑是谁?吴于廑取得了哪些成就?以下为您介绍吴于廑。

吴于廑简介

吴于廑(1913—1993),安徽休宁人,1935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在世界史研究有多方面建树,按学术类别有通史编纂、世界史资料汇编、世界上古中古史研究、15、16世纪东西方历史综合比较、西方史学研究及史学名著编译、中西文化比较等等。

吴于廑的人生经历

吴于廑原名吴保安,安徽休宁人,1913年出生于江苏宝应,早年家境贫寒,没有受过完整的中学教育,后来因获奖学金才得以升入东吴大学,1935年大学毕业。

抗战爆发后,吴于廑辗转流离至昆明,经朋友介绍,见到了时任西南联大法商学院院长兼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的陈序经教授。陈先生与他只谈了一个小时的话,就发现他才思敏捷,卓尔不群,当即决定他免试入学,作南开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

1940年8月,停顿了数年之久的清华庚款公费留美考试又重新举行,共招取16名(外加林森奖学金1名),每个学科1名,其中绝大多数为理工科,而文科只有2名,吴于廑以“特优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第五届留美公费生,入哈佛大学文理科研究院深造,1944和1946年在哈佛大学先后获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此时,吴于廑先生已初步成长为一位学识渊博、融贯中西的学者,他的同窗好友、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联升,曾以一首归国诗相赠:“思能通贯学能副,舌有风雷笔有神,同辈贤豪虽不少,如君才调恐无伦。”

1947年,吴于廑先生应武大周鲠生校长的邀请,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来到武汉大学历史系任教。

50年代,吴于廑致力于世界上古中古史的研究,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具有独到见解的研究成果。

60年代,又与周一良共同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前所未有的大型世界通史教材,正式建立起我国的世界史学科。

70年代起,吴老开始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和探索我国世界史学科独立发展的道路,相继发表了《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历史上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亚欧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不同国家在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下的反应》等一系列论文,以及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所撰写的概观性条目“世界历史”,与齐世荣先生合著《世界史》等。

1993年4月9日吴于廑在湖北武汉逝世,终年80岁。

吴于廑对于人才的培养

吴于廑先生讲究师德,也十分尊敬自己的老师,更善于从老师的谈话中吸取治学的营养。吴师生前多次与弟子谈及自己被南开大学经济所免试录取为研究生的经历。

先生所撰《自传》中对此有更详实的记载:“1938年冬,在经历了抗日战争初期一段流离失所的生活之后,我到达了昆明。

当时昆明已经设立了包括北大、清华、南开在内的西南联合大学。陈序经先生任西南联大法商学院院长兼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主任。……陈先生同我谈话约一小时,问了我好些问题,其中有的涉及东西方对知识的看法。

谈话将要结束了,他说:‘南开经济研究所正在恢复,计划招收几名研究生,你来吧,不用考试了。’……在他同我仅仅作了一次谈话就决定收我作研究生,这对我确实是喜出望外。”其实,这种不拘一格的录取方法,正反映了这位具有很高办学才能的学者之慧眼所在。

吴于廑先生对自己弟子的培养既宽容又严格。通过西方史学的讲授,他使学生看到长期受西方影响的世界史学科确实需要开拓和发展,尤其是摆脱西欧中心论和堆砌国别史的不良影响,有许多研究课题等待人们去探索,使后学之人看到自己拥有的学术活动空间和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他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肯定西方近现代史专业已取得的积极成果,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史学在专门研究上的多方面积累,已经为世界历史的比较、综合研究准备了可以认真着手的条件。

他要求学生认真研读西方史学名著,密切关注西方史学的新成果,在厘清学术前史的情况下搜集资料、策划选题,明确论文写作可以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防止枝蔓旁生,大而无当,使学生感受到哪怕在一个具体问题的论述中要取得成绩,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他充分肯定兰克开办讨论班(“习明那尔”)的培养方法,在研究生论文的具体选题方面发扬学术民主,尊重作者本人意愿,不以导师的研究兴趣作取舍。凭借宽容的学术氛围和导师渊博治史的播化,其论文水准不仅获得外来专家的一致好评,而且拓宽了所在研究集体的学术层面。

弟子们的学术视野为之大开,学术思路也变得活跃起来。西方史学过去经历了哪些流变,形成了哪些史学传统,有哪些史学遗产值得借鉴?这些问题经常出现在学子的脑海里和彼此的讨论中。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阅读西方学者的史著,对历史的观察就比以往深入和全面得多。

事实表明,兼治史学史不仅促进了研究生论文的写作,而且作为一种基础学习,也为他们以后的治学研究提供了后劲。由于接触了风格各异、流彩纷呈的历史题材、史学思想、编纂方法、写作技巧,也有利于学子博采众长,逐步形成自己的治学特点。

吴师博士生弟子在论文基础上所出专著有:李平哗《宗教改革与西方近代社会思潮》,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刘景华《城市转型与英国的博兴》,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年版;姚凯《日本封建社会自治城市研究》,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陈勇《商品经济与荷兰近代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吴于廑取得的成就

吴于廑为新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合作主持了两批中国性世界史大学教材的编纂(4卷本《世界通史》,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6卷本《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994年版),开创15、16世纪世界历史研究(主编《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共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1990年版,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

主要论著集结于《吴于廑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在中国史学界,其倡导的整体世界史观,被誉为“世界历史新理论在中国兴起”。

所撰《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卷前专文《世界历史》、《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历史上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欧亚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不同国家在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下的反应》,是对整体世界史观的系统阐述以及运用新史观对人类历史的宏观勾勒。

诚如齐世荣先生所言,1978年以来中国学者对世界史体系的深入探讨,以吴于廑先生的成就“最为突出”。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