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之怪,或怪在其形,如坐佛石、象石、猪头石、人头石、蜗牛石、断剑石、将军石,惟妙惟肖,妙趣横生;或怪在其质,如馒头石、千层石、龙壁石,不同石质,情态各异;或怪在其位,如悬石,遗孑崖壁一小坎上,半身在外,似大声说话会被震掉。
涞源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区西北部,太行山北端,取涞水源头之意。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东北距北京160公里,东距天津210公里,东南距保定89公里。 涞源县属全山区县,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78座,1500米以上的山峰32座,20xx米以上的山峰5座,尤其是位于县中南部的白石山,海拔2096米,最为雄伟壮观。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涞源县河流,主要有拒马河和唐河两大河流,均属于大清河水系,总长79.65公里,总流量19.24立方米/秒。涞源县位于太行山北端,取涞水源头之意。涞源县历史渊源久远。春秋时属晋国之地,战国时先归赵,后入燕境。秦属代郡,西汉置广昌县,属并州代郡。晋末省入灵丘县。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复置广昌县,治今涞源,属蔚州。隋仁寿元年(公元620xx年)更名飞狐县,初属易州。大业三年(公元620xx年)改属上谷郡。隋末废。唐武德六年(公元620xx年)复置。寄治遂城(今徐水县遂城),遥隶蔚州。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徙今治,属河北道。元先后属大同路、弘州、上都路、蔚州。明洪武初复名广昌县,属大同府蔚州。清仍为广昌,初属蔚州,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属直隶省易州,据说是因为清西陵设在易县,龙脉不可分属两处,故改属行政区划。民国2年()属直隶省范阳道。 民国3年民国3年()因与江西省广昌县重名改为涞源县,属直隶省保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