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预防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1、在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发病规律,以便事先采取措施。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嘴唇,指甲发紫,下肢浮肿,神志恍惚,嗜睡,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2、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有一定湿度,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戒除吸烟的习惯,注意保暖。
3、积极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甲醛异恶挫、强力毒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时,也可以选用病人未用过或少用的药物,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冬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睡前按摩脚心、手心,都有一定帮助。
5、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药物。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较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药,以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二、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措施
1.患者有全身症状时,应注意休息和保暖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和改善机体的功能。患者常常需要补充液体和应用退热药物。可适当应用镇咳药物。痰量较多或较黏时,可应用祛痰剂。
2.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对抗菌药物并无明显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时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但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脓性痰和重症咳嗽,则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对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可应用针对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也可选用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如有急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应该应用抗流感的治疗措施。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治疗(1)控制感染 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如果患者有脓性痰,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证。轻症可口服,较重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等。(2)祛痰、镇咳 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氨溴索、羧甲半胱氨酸和强力稀化粘素等。中成药止咳也有一定效果。对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应避免应用镇咳剂,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产生并发症。(3)解痉、平喘药物 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若持续存在气流受限,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如果明确慢阻肺的诊断,必要时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或糖皮质激素加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4)雾化疗法 雾化吸入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
4.慢性支气管炎稳定期治疗重视感冒的防治:感冒可使缓解期的患者旧病复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至少1年),定期进行感冒的预防治疗是很重要的,可用流感疫苗,或服用预防感冒的中草药。
三、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上表现为轻度的上感症状,以刺激性干咳为主,呼气性呼吸困难,夜晚或清晨咳喘加重,似哮喘发作经适当治疗,上述症状于5~7天后可明显减轻,预后较好,约5%发展成支气管哮喘但易反复发作。
症状一:打喷嚏,咳嗽气促,喉间有哮鸣音,咳痰清晰色白,呈沫状,形寒无汗,面色青白,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治宜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症状二:热性哮喘,症见胸闷气促、喉间哮鸣,不能平卧,痰稠色黄,面赤身热,渴喜冷饮,大便干燥或秘结,小便黄,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治宜清肺化痰平喘。
症状三:在缓解期,表现为肺脾肾气亏虚,症见面色黄白,眼窝发青,自汗怕冷,四肢不温,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消瘦,咳嗽痰多,大便溏泻,舌质淡、苔少,脉细缓无力。治宜健脾补肺,补肾固本。
四、支气管炎的几个食疗方法
冰糖梨
取大梨1个,切开顶盖,挖去子核,填入冰糖20克,复盖好,蒸熟食之。常吃对干咳痰少、痰黏稠不易咳出者有效。
麻油醋蛋
鸡蛋2个、芝麻油50克、醋适量,将鸡蛋用麻油炸熟,再加醋煮,早晚各吃 1个,连吃3个月。
四仁蒸蛋
鸡蛋1个,核桃仁、花生仁各60克,甜杏仁、白果仁各30克。先将四仁在锅内炒香,共研细末,每次取20克与鸡蛋搅拌均匀蒸熟,晨起吃下,连吃一冬。
总之,慢支是不易治愈的慢性病,患者在长期养病过程中,要及时总结衣食住行穿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在什么情况下病情可以稳定,在什么情况下病情可能发作,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平时,家庭可以配备一些常用药品,抗感冒药如病毒灵、感冒灵、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等;抗菌消炎药如甲硝唑、氧氟沙星、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以及止咳化痰平喘药,如复方甘草片、咳特灵、氨茶碱等。出现咳嗽、咳脓痰、气喘等症状时及时选用相应药物治疗或到医院医治,在用药上要听从医嘱,切莫跟着广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