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灸的临床用法 能治哪些病保健灸的临床应用
(1)灸三里: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输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心肺功能,使呼吸、代谢功能显著增强,调节血压、血糖,提高免疫功能。主治一切胃肠病证,虚损劳疾。无病灸之有防病健身,增强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的作用。对防治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肺心病、冠心病、中风、慢性胃肠病都有较好的效果。故俗话说“若要安,(足)三里不要干”是古今最常选用的保健灸。古人多采用化脓灸,每次灸3~5壮,灸后发疱化脓形成灸疮,20~40日结痂,灸痂晚落痊愈后遗留瘢痕,可每年灸1次。
现在多采用艾炷无瘢痕灸或艾炷隔药灸,即当艾炷点燃灸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即用镊子夹去艾炷,再换新炷施灸,连灸3~5壮。亦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月灸10次。
(2)灸神阙穴:神阙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灸要穴,一向受养生家重视。具有复苏固脱、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延年益寿及强壮作用,对防治慢性肠炎有较好的效果。可选用艾炷隔盐(或姜、或附子饼)灸、炼脐灸、艾条温和灸,每次5~7壮(或10~15分钟),灸至腹内有温暖舒适感、局部皮肤红润、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本穴不宜采用化脓灸。
(3)灸关元穴:关元穴属任脉经穴,为足三里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主治诸虚百损。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有较好的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的常用穴。多采用艾炷无瘢痕灸、艾炷隔药灸、艾条温和灸、温盒灸、药物敷灸等,每次灸3~5壮,灸至小腹有温暖舒适感、局部皮肤红润、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
(4)灸气海穴: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增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腹泻、遗尿有防治作用。可选用艾炷灸、艾炷隔姜(或附子)灸、艾条温和灸、药物敷灸等。灸法和注意事项同关元穴。
(5)灸肾俞穴: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具有补肾益精、保健腰脊、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胱张力,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肾虚腰痛、精少早衰、诸虚百损等。对肾虚腰痛、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哮喘有防治作用。可选用艾炷无瘢痕灸、艾炷隔姜(或附子饼)灸、艾条温和灸、药物敷灸等。灸法同足三里穴。
(6)灸膏肓俞穴:膏肓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有调整肺气、养阴清肺、补虚益损的功效。灸之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防治肺结核、咳喘、虚劳及一切血证。可选用艾炷无瘢痕灸或瘢痕灸、艾炷隔姜灸、艾条温和灸等。
(7)灸风门穴: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加肺通气量。主治一切风证,防治感冒、中风、痈疽等。预防高血压可选用艾条温和灸或温盒灸,每次10~30分钟,每日1次,每月灸10次;预防流行性感冒可选用艾炷隔姜灸,每次3~5壮,灸至皮肤潮红、温热舒适为度,在感冒流行季节,每日施灸1次,可连灸7~10次。
(8)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经穴,为小儿强壮促健要穴。具有通阳解表、祛风退热、清心宁神的功效。可防治小儿惊痫、癫狂。
每次用小艾条温和灸5~1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亦可配合灸风门。
(9)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经穴,又名百劳,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又称督脉之海,有总督诸阳之义,能主宰全身,故为保健要穴。具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清脑宁神、肃肺调气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甲状腺及免疫功能,对血液循环、白细胞也有调整作用,配灸足三里,可防治白细胞减少。可选用艾炷无瘢痕灸、艾炷隔物灸及艾条温和灸。
(10)灸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胃分泌功能,女性生殖功能、调整心律、心率,调节胰岛素分泌,预防生殖系统疾病。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能防治高血压、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可选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3~5壮,3日1次,每月共灸5次;或艾条温和灸,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每月共灸10次。
(11)灸涌泉穴: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穴,为老年保健要穴,有补肾益精、宁神开窍、舒调肝气的作用。灸之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防治高血压,能纠正胎位,并有强壮保健益寿之功。可选用艾炷无瘢痕灸或隔姜灸,每次灸5~10壮,灸至局部感觉灼痛时即用镊子夹去未燃尽的艾炷,更换新炷再灸。
(12)伏天灸:取白芥子、半夏(或延胡索)各21g,甘遂、细辛各12g,共研细末,加麝香少许调匀,用生姜汁调制成18个小饼,于每年三伏(头、中、末)时分别敷灸肺俞、心俞、膈俞(或百劳、定喘、膏肓俞)穴,用胶布固定,每次灸4~6小时或更长时间,每伏1次,每年共敷灸3次,连续3年,可预防哮喘冬季发病。(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