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蛋白尿的病因 什么是蛋白尿

2023-07-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一、什么是蛋白尿

当肾功能处于正常时,肾小球对血浆蛋白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正常,人尿中蛋白量极低。由于尿中蛋白含量较低,尿常规定性检查尿蛋白为阴性,24小时一般不超过150mg。当尿中蛋白含量超出150mg时,即定性为蛋白尿。医学上将蛋白尿分为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以及病理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多是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变化所致暂时出现蛋白尿,程度轻,持续时间短,无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当影响因素消除,尿蛋白消失。对衡量肾功能无太大意义。

体位性蛋白尿又称之为直立性蛋白尿。直立位或脊柱前凸位时出现的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是一种由各种肾脏及肾外疾病所致的蛋白质,多数为持续性蛋白尿。它又可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及组织性蛋白尿,但不论是哪种病理性蛋白尿都代表着肾功能出现异常。相较于功能性蛋白尿与体位性蛋白尿意义大。

经过上述对什么是蛋白尿的讲述,相信大家对什么是蛋白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发现尿中有蛋白质出现时进行排除,判断是否是功能性蛋白尿,但我们建议大家不论哪种蛋白尿都要提高注意,如果排除功能性蛋白尿的情况,应尽早选择正规医院进行详细诊断,发现肾功能损害,应及早去正规专业的医院诊治。

二、蛋白尿的病因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AGN),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平均10天左右)起病,潜伏期相当于致病抗原初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所需的时间,呼吸道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短。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泌尿系统感染

尿路感染:成年妇女膀胱炎主要表现是尿路刺激,即尿频、尿急、尿痛,白细胞尿,偶可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膀胱区可有不适。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但少数患者可有腰痛,低热(一般不超过38℃),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增高。约30%以上的膀胱炎为自限性,可在7~10天内自愈。

三、蛋白尿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1)蛋白尿的系膜毒性:

在肾衰模型中,可以观察到血清蛋白在肾小球系膜中的蓄积,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聚集可引起系膜细胞损伤、增生各系膜基质合成增加,从而产生肾小球硬化。蛋白尿肾病模型中,肾小球中有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蛋白A沉积这些聚集最终也可导致肾小球硬化。

(2)蛋白尿对近曲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

发生蛋白尿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蛋白量增加,使溶酶体活性增加,提示蛋白引起溶酶体溢入小管细胞浆,随后的细胞损伤可刺激炎症和疤痕形成。

(3)蛋白尿引起的小管细胞生物学变化:

出现蛋白尿的许多肾脏病都存在着细胞过度增生,代表着一种非适应性反应,导致肾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蛋白质可直接调理小管细胞功能,改变其生长特性及其细胞因子和基质蛋白表型表达,可导致小管基底侧释放PDGF、FN和MCP-1,诱导纤维化过程。

(4)蛋白尿引起小管间质缺氧加重:

白尿重吸收各消化大量蛋白质需额外能量,可造成小管细胞缺氧, 以致引起小管细胞损伤。

四、蛋白尿的饮食保健

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尿毒症病人,在透析治疗期间,尤其是进行腹膜透析时,每日进食蛋白质的量应增加,约1.2~1.5克/公斤体重。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质,如肾功能正常者,主张进食高蛋白质饮食,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减轻水肿及改善或增强机体抵抗力。

如果肾炎患者出现氮质血症,或早期肾功能不全时,则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否则会加速肾功能恶化。总之,不同的病情,应采用不同的饮食食谱。

1、宜食清谈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食物,酒。

2、宜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量饮水、低糖、低脂。

3、所有肾病患者禁用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肾毒性药物,中药药物禁用木通、青木香等马兜铃酸类药物。

4、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保持心情愉快。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