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孤独对老年人的危害有哪些
1、孤独寂寞的人,不容易相信他人,总喜欢钻牛角尖,给别人找茬,不仅朋友会越来越少,跟自己的亲人也会渐渐疏离,从而抑郁成病,严重者甚至选择轻生。
2、孤独感会增加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从而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使人缺少抵抗疾病的能力。长期孤独,身体分泌更多“肾上腺酮”的压力激素,还会增加患癌风险。
3、孤独的人因缺少倾诉的对象,遇到困难或不愉快的事,只能独自着急、隐忍,常常会失眠,而失眠是健康的***。有的人会因为苦闷、焦虑染上抽烟、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4、科学家研究表明,孤独的人,心情郁闷,体内分泌肾上腺素较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过量分泌,必然导致高血压。其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比常人高三倍,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达到正常人的二倍。
二、9招如何助老人排解孤独
1、多出门走走看看
老年人平时呆在家里孤单寂寞,通过旅游可以接触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对身心的健康自然有好处,也可以激发老年人旺盛的精力。老年人外出旅游往往多与家人、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结伴而行,同时,在旅游过程中,又可结识许多新朋友,对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性格颇有好处。
2、退休后学会转换角色
到老年,离休、退休了,不管从前官位多高,钱有多少,都应该忘记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在家里当慈祥的长者,多干事,少说话,用爱心温暖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在外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和普通人交朋友,感受温暖,传递幸福。
3、每天坚持适量运动
每天必须坚持体育锻炼一个小时左右,结伴散步,简单易行,效果不错。运动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调整积极的情绪,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医学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个促进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形式。
4、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老年人退休后可以继续学习新知识,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的生活,延缓大脑的衰老,预防痴呆的发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人不但自我价值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学习中排解了孤独。通过学习,还可以加强老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老人自身的社会价值感。
5、勇于接触陌生人
老年人移居到陌生的环境,要面对现实,大胆走出家门,主动与人交往,多关心帮助他人,建立新的人脉,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之中。多结交各方面的朋友,特别是忘年交朋友。必须有几个铁哥们儿或铁姐们儿。多欣赏、赞美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会敞开心胸,多和朋友交流,有助于排解心中的苦闷。
6、培养兴趣爱好
读书、写作、书法、绘画、摄影、弹琴、唱歌、舞蹈、拳术、棋艺、养花、种菜、垂钓、手工制作、饲养宠物……每一样都有学不完的知识技能,都能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绚丽多彩的世界。你可以任选一两样,投身其中。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做事业来做,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
7、相信专业人士
离职退休的中老年人在自我调节困难或不成功,家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也觉得束手无策。并且老人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要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清源心理咨询中心有专业的针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咨询师,咨询师更是有多年咨询经验,曾接待大量类似案例,相信会给您提供专业的帮助。
8、结交爱侣
失偶或离异老人,如果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伴侣,重组家庭,让爱情滋润心田,也是排解孤独的好办法。但再婚一定要考虑周全,慎之又慎,避免再次受到伤害。再婚对老年人来说,不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扶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互相沟通和慰藉,这样在心理上能达到的平衡,精神上也可以放松。它能使人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享受人生的最后阶段。
9、学会自我欣赏
很多退休老人会有一种自己老了干不动了,被社会淘汰了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不对的。老人要学会自己欣赏自己。我们老了,不是无能,也不是废物。我们年轻时已经为家庭和社会做了应有的贡献。老了即使不再老有所为,只要活着就是对家庭和社会的奉献。不必自卑,不必沮丧,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充满自信地愉快生活,笑对人生。不要过于节俭,该享受的要享受,要精心地打扮修饰自己,穿光鲜时尚的衣服,举止优雅地参加到各种社会活动中。
三、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哪些
健康需求
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家人应多与老人交心、谈心,开阔心胸。
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再得不到家人的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情绪低沉,为各类疾病埋下祸根。
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作为子女,唯有孝顺,才会使老人感到老有所依。
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因为子女、儿孙相聚,总是乱哄哄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但适度的团聚与热闹有益老的人身心健康。
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因此,应让老人发挥余热。
求偶需求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十分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如果老年人有此意,子女应该支技老年人的求偶需求,让其欢度晚年。
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因此,晚辈们应适当满足老的人一些支配权。
四、中年期驾到 警惕5大“心理***”
1.无法减轻的家庭生活负担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父母逐渐年迈,需要承担精神与物质赡养的责任,对孩子要负担抚养、教育和供给的责任。其次是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这是家庭和睦、幸福的重要环节。处于矛盾焦虑的正是中年人,因而他们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也更大,所以说中年人家庭责任不仅是经济的、精力的,还有心理上的压力。
2.密密麻麻的频繁生活事件困扰
中年人在现实生活还要频繁应对许多可算是重要的不快事件,如提职不能、晋级不上、分房不得、亲人患病、子女入学、考学不中、丧偶、家人意外、人际冲突、重大灾难、经济严重损失、离婚、再婚等等,无一不在中年人的心理上掀起波澜,并要他们去适应。
3.承担着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责任
由于社会角色的不断变化,人际关系的不断改变,工作和工作环境的变动等,消耗着他们过大的精力和时间,感受着精神紧张的心理压力。加之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事业和工作上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尤其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更会感到强烈而经久的心理压力。因此,被紧张和焦虑的心理所笼罩,就是危机之一。
4.更年期要面对的生理变化
这是人生阶段的必然过程,是生命周期中从中年向老年的过渡阶段,许多人对此变化多不适应,尤其是女性,极易产生躯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构成更年期心理障碍的基础。
5.现实与理想矛盾导致的心理压力
当他们感到老化将至的威胁时,心理上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为证明自己仍具有年轻时的精力和体力,常常不顾自己的条件限制,去做难以承受的事情。由于强烈求成的愿望就周而复始地工作、艰辛的劳动、持续地精神紧张,结果不是损伤了身体,就是疾病挫败的心理效应,精神变得越加紧张,如此恶性循环,致使心力交瘁、积劳成疾,甚至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