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疗法在临床上的部分应用病例
在中西医诊疗无效的情况下,应用蜂针疗法出现了异想不到的效果,
发明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有的是立竿见影,针到病除,有的是久治
不愈的疑难杂症,得到了康复,现就部分病例介绍以下:
病例一:足后跟疼痛11例,男5例,女6例,年纪均在50—78岁之
间,病程短者半年,长者7年,平均3—4年,其中9例均经中西医
诊疗(封闭、针灸、理疗、内服药品,外贴膏药等)无显著好转,尤
其是开始站立时,足跟处疼痛难忍,走路呈跛行,只能用脚尖着地,
患者比较痛苦。X线拍片检验,除2例跟骨无异常外,其他都有不一
样程度的骨质增生。即用蜂针诊疗,随症取阿是穴或太溪、昆仑穴,
经试针①无过敏者,取蜂1—2只,采取直刺留针法②通常留针时间
部康复,行走自如,经随访5年未见复发。
病例二: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纪在22—48岁之间,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血管神经性头痛是颅内血管神经机能紊乱所出现的一个头痛,因精神担心,过分劳累,情绪不稳定等诱因引发,多伴有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常有遗传史,疼痛时面色苍白,多偏于一侧,往往忽然发作,常在一侧的颞部,呈跳痛或针扎样痛,每次发作数小时,疼痛难忍,恶心呕吐,痛后一切正常,经头、颈部x线拍片,脑血流图、脑 电图等检验均无异常。采取循经和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诊疗,
常见的蜂针疗法穴位有,患例的太阳穴、腕骨、率谷、风池、神门、健侧的合谷、列缺等,每次取穴3—4个,每穴用蜂一只,在试针无过敏反应后,多以直刺留针30分钟后,随及疼痛消失,为巩固疗效,天天或隔天一次,5—7次为一个疗程,通常1—2个疗程可愈。
病例三:瘢痕疙瘩78例,通常为手术后的刀口,疖肿自愈后,皮肤
外伤后,烫、烧伤后等均可引发,关键是局部的结蹄组织过分增生造
成的,绝大多数患者为瘢痕体质,关键在原发的皮损处,象树枝一样
的增生,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局部隆起、坚硬,有的为圆形、有的呈
条索状,为暗红色,表面光滑、发亮,伴有痒痛不适。采取蜂针散刺
③手法,每隔3—5㎝用蜂一只,隔2—3天一次,同时取曲池(双)
足三里(双)、大椎,每穴用蜂一只,在试针无过敏反应后,采取直
缩小变平。其治愈标准为瘢痕变平、变软,有少许色素沉着,痒痛不
适消失,2个月内治愈13例,2—3个月治愈38例,3个月以上治愈
22例,对其中56例,经随访12年未见复发。
病例四:鼻息肉13例,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因为息肉堵塞鼻腔使呼吸不畅,出现头昏胸闷不适,手术摘除是常规诊疗,但不易根治,对鼻息肉切除极难做到根本,那拍残留一点息肉组织,就有可能逐步长大,往往是割了又长,长大了又割,病人十分痛苦。本组病例均为医院手术诊疗后,息肉又长大了,引响呼吸才来诊疗,详细 诊疗方法一是蜂针疗法,每七天2—3次,取迎香、印堂、素髎,在
试针无过敏反应者,采取散刺、点刺④,轮番进行,每次用蜂2—3只;二是用棉球占取20%蜂胶酊,放入鼻腔内(不适过紧或过松),晚上睡觉取出。天天一次,连用3个月以上,全部病例全部治愈,经检验鼻息肉消失,随访3年以上,无一例复发。
病例五:耳聋9例,男6例,女3例,年纪10岁以内2例,11—15岁3例,15岁以上4例,病程2—3年6例,3年以上3例,均经中西医诊疗无效,其中药品性(又称神经性)引发者7例(其中卡那霉素3例,链霉素3例,庆大霉素1例),炮震性耳聋1例,暴聋(不明原因)1例,一侧患病2例,两侧患病7例,全聋5例,高声喊话可听到(但耳语听不到)4例。在我院按常规蜂针诊疗,对双侧耳聋患者均取2侧听宫、听会、医风、加百会、哑门,对一侧耳聋患者只
疗,15次为一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后再行第二疗程,9例患者经
3—5个疗程的诊疗,全部能听到耳语,恢复了听力。
病例六:口腔粘液囊肿5例,男4例,女1例,年纪均在21—30岁之间,病程在1—3年者,除一例经手术摘除后复发,其他4例均为首次诊疗,病变在口腔两侧或下唇内粘膜上,均为花生米大小囊肿,周围界限清楚,无压痛,采取蜂针诊疗,经试针无过敏反应后,在囊肿上散刺3—5处,每日或隔日一次,共诊疗10—15次后,囊肿消失,随访6年未见复发。
病例七: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5例,男13例,女2例;32—40岁6
例,41—60岁7例,60岁以上2例;病程1年以内者8例,1—3年
者4例,3年以上者3例;病变部位双下肢8例,左下肢4例,右下
肢3例;临床分期:属营养障碍期(Ⅰ—Ⅱ期)12例,坏死期(Ⅲ期)
例,即双足大拇趾和小趾处,出现不一样程度的溃疡。15例患者均
见患肢远端皮肤呈片状的青紫色,伴有疼痛、麻木,患肢足背动脉或
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其中有5例未能触及,而且小腿肌肉有轻度萎缩,
行走不便呈跛行。诊疗方法:病变在足外侧和足背部,取足三里、阳
陵泉、悬钟;病变在足内侧,取阴陵泉、三阴交、复溜等穴位为主,
同时配委中、承山、太溪、太冲,每次取穴4—5个,在试针无过敏
后,每穴用蜜蜂一只,以直刺留针15—20分钟。再依据病变范围(皮
色异常)的大小,每5cm2用蜂一只,用镊子将蜜蜂的毒腺囊和尾部
次。在诊疗期间,合适休息,多抬高患肢,经诊疗可见溃烂面分泌物
降低,随之逐步愈合,病变处的皮肤颜色变浅,慢慢恢复正常,患肢
的疼痛、麻木等自觉症状消失。因蜂针(蜂毒)有抗炎、溶栓、降低
血液粘度的作用,加强并改进了局部的微循环,从而促进了病变处的
微小动、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的康复。经2个疗程治愈8例,3—4个
疗程治愈5例,5个疗程以上治愈2例。
注释:
①所谓试计,即蜂针的过敏试验,用蜂蜜一只,将其尾部的蛰刺和毒 腺素一起拔下,然后在患者前臂下端内侧的皮肤上蛰刺一下,随即拔
出,可见刺点有一小皮丘,经15—20分钟观察,无泛发猛烈红肿和奇痒等局部反应,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悸,无荨麻疹等全身症状,即可进行蜂针诊疗。若出现过敏反应者不适使用蜂针诊疗,应做好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紧急处理。笔者经过数百万人次的蜂针诊疗,出现过敏反应者在3‰左右。
②直刺留针法:关键用于急性疼痛,多种慢性疾病,活动功效障碍等。在点刺的基础上,将蜇针全部刺入,并留针在人体穴位内,此时可看直至排完蜂毒液体为止,通常需20—30分钟后,见毒腺囊自动收缩,拔出蜇针即可。所刺穴位内含蜂毒量大,刺激性强,而且局部连续时间长,对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更有好处,更有利于慢性疾病的康复。
③散刺法:关键用于一些疾病的某一部位的皮肤感觉迟钝,触觉、痛
布等。上半部,使蜂尾部的蜇针充足暴露或用镊子将毒腺囊连同蜜蜂尾部的
蜂针一起拔下,然后进行散刺,其针刺的特点是,蜂针针刺表浅,不
按经络穴位进行,在感觉异常的区域内,不停留的散在针刺,一个活
体蜂可连续刺6—7处,因所刺部位点多、面广,而蜂毒液量极少,
固有兴奋局部末稍皮神经功效的作用。
④点刺法:关键用于部分病程较短、症状较轻或遂渐康复或初诊病人等。按正常取穴消毒后,将蜂尾部的蜇针对准穴位,刺入皮肤,不适过深,随及快速拔针,不得留针,假如刺入过深,拔针动作过慢,蜂 针将有可能留在穴位上,一个活体蜜蜂依据病情和不一样的针刺部位,
可点刺3—5处,所以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还相对增加了针刺的强度,有利于疾病在较短时间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