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张志国耿立娜 刘亚平
论文关键词:社会需求教学改革 培养模式 就业
论文摘要:伴随高校的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
形势相当严峻。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是否适合社会需求,是否含有就业
能力,是处理就业的关键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需求什么样的大
学生,然后从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对学生进行职业计划教育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几方面分析怎样培
养社会需求的大学生,提升她们的就业能力,促进就业。
伴随高校的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
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处理就业问题需要政
否含有就业能力,是处理就业的关键之一。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21
年全国一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必需把满足社会
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满足社会需求包含科研创新、科技结果产业化,
但最基础的还是经过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和提升就业水平。必需看到,
以后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也不是主观愿望,而
是社会需求。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力,学校的社会声誉就好,
生源就更加好,各方面的投资就更多,学校的发展就更加快。”所以,
高校必需面向市场,找准办学定位,调整专业结构,改革培养模式,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实现“产销对路”,才能
最大程度地实现毕业生就业。
一、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用人单位选取人才时看重什么?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武
汉大学进行了“社会到底需要什么人才”的市场讽查,调查结果以下:
首先,敬业精神是用人单位最为主要的素质,占了90%敬业精神
意味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投入和执著。其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
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些表现一名大学生实干能力的素
质,也是今天企业选择人才时尤其看重的。第三,即使在今天这个强
调能力和创新的年代里,学习能力依然是一项无法替换的关键指标,
用人单位对此很看重。最终,对社会需要“专才”还是“通才”的提
问,74%的被调查单位选择了通才。不过,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专业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一直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
武汉大学的调研以点带面反应了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需求。大学毕业生应具有的基础素质包含:良好的专业理论、技能和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处理问题和实践能力;善于学习、不停创新;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能和人和睦相处,富有团体协作精神。
二、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1.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使专业设置愈加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专业设置反应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思绪和教学的分配格局, 并最终影响大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竞争力。一项调查表明有25.61%和41.27%的学生认为改革学校教育包含改革课程体系对改进大学生情况很有帮助或比较有帮助。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目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制约原因。所以,要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使专业设置愈加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促进就业。
(1)依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要勇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依据
社会需要设置专业,切实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在增加专业设
置时,要尤其注意专业的就业前景调研,在专业设置工作中要认真细
致地做好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和预计工作,
力争把握未来人才的实际需求,确定好专业教学改革及专业设置的方向和目标。德国二战以后经
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抢手货。事实证实,
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优异工程师,盲目设置专业和扩招会造成浪费,更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
不负责的态度,所以禁止没有调研的拍脑门式的专业设置和计划。
(2)推进关键课程。现在,大部分高校采取一刀切的课程设计,没有给学生自主的空间,显然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也不符合个性培养的理念,培养的学生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发明性。美国哈佛大学第一任校长埃利奥特就提出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理念,不停推进了著名的创新关键课程改革。哈佛大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 自由选课制,不一样专业只有几门关键课程。基础做法是:基础课程
+关键课程+柔性课程组合。我们认为要大力推行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学生能够依据未来不一样的职业选择和本身需求,自我搭配组成课程组合,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含有鲜明的个性和方向性,这么的毕业生自然受到社会欢迎,有利于就业。
(3)重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性”人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要以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加紧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着力培养复合性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南开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向复合型、宽口径、厚基础方向发展,培养 学校不仅对专业设置进可塑性强的人才,以更加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行调整,实施学分制、双学位、辅修制等,也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明
了条件。东北师范大学确立了宽VI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
位就能立刻投入工作,为企业发明效益,不愿意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
期支付成本。
所以各高校要想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市场竞争力,实践能力是很主要的。第一,必需强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各校全部应建立并不停完善实践教学的基础标准和规范建设。还要切
实加强试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严格考评制度,确保
学生达成要求的要求。第二,各校还可经过产学结合、校企联合多个
合作形式广泛吸收企业、事业用人单位参加专业计划、课程调整,实
习基地的建设,千方百计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发明有利条件。
3.对学生进行职业计划教育。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大学本科在
校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计划,有明确计划的人占20%以上,11%
的人没有作任何计划。大学期间没有职业计划就意味着人生没有方向,
当然更不知道大学期间应该贮备什么。面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对大学
生进行职业计划教育,使其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且激励大学生以
多种方法参加多种活动和锻炼,积蓄力量
4.重视培养综合素质。
(1)重视学习。学习是才能之源,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
性和竞争力、能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全方面提升素质。有所成就的著
名人士无一不热爱学习,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学校要营造学习的环
境和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不停进取。
(2)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处理问题和实践能力。大量的调查显示
技能和才能,充当学生和社会交往渠道方面的作用不容忽略。大学生
应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向社会、参加包
含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本身能力的有效路径。
(3)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础的素
质要求。敬业是一个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高尚表现。有了高度
的敬业精神,人就有没有穷的发明力,就能够有所建树。学校要对大
学生进行敬业教育,经过课堂教学、会议活动、职业计划讲座等,激
励大学毕业生从基层做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够踏扎实实
地做好每一件事,不怨天尤人,经过不停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企业
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