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刑法关于战争时期脱逃罪的规定

2024-07-16 来源:客趣旅游网

战时临阵脱逃罪量刑标准及其与逃离部队罪的区别。战时临阵脱逃罪有三个量刑档次,根据行为严重程度决定刑罚。军人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违反者将受到刑事追究,以维护军队纪律和战斗力。战时临阵脱逃罪与逃离部队罪的区别在于主体、主观目的和犯罪时间不同。战时临阵脱逃罪发生在战时,而逃离部队罪可以发生在战时或平时。指挥人员、值班、值勤人员擅离职守造成严重后果也将受到惩罚。

法律分析

一、最新刑法战时临阵脱逃罪量刑标准

战时临阵脱逃罪有三个量刑档次:

1、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履行这一职责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尤其是在战斗中更是不能擅离职守,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顾全大局。在战场上或者是在临战或者战斗状态下,擅自脱离岗位逃避战斗的行为,主要是由于行为人畏惧战斗、贪生怕死而逃避战斗。

对于这种行为,必须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必要的惩罚,以严肃纪律,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对于率部临阵脱逃的、指挥人员或者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员临阵脱逃的、策动他人临阵脱逃的、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的、临阵脱逃给战斗、战役造成了重大损失的等严重情况,应当比一般的临阵脱逃的犯罪处以更重的刑罚。

《刑法》第四百二十四条

战时临阵脱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四百二十五条

指挥人员和值班、值勤人员擅离职守或者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战时临阵脱逃罪与逃离部队罪的区别

认定战时临阵脱逃罪时,关键要注意其与逃离部队罪的界限。两罪的主要区别为:

(1)主体不尽相同。

(2)主观目的不同。战时临阵脱逃罪的主观目的是逃避履行战场职责,而逃离部队罪的目的通常是为了逃避服兵役。

(3)犯罪的时间不同。战时临阵脱逃罪发生在战时或战斗状态下,而逃离部队罪可以发生在战时,也可以发生在平时。

战时临阵脱逃罪中的脱逃行为必须发生在战时,也就是发生在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的时候。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平时的和平年代,则不构成犯罪。应当注意的是,如果指挥人员、值班、值勤人员在战时不是临阵脱逃,而是由于其他原因擅自离开了自己的岗位的,不构成本罪,而应按照有关擅离职守的犯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战时临阵脱逃罪的量刑标准明确规定,以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为职责的军人必须坚守岗位,不能擅离职守。对于逃避战斗的行为,法律应予以必要的惩罚,以维护军队纪律和战斗力。特别是对于严重情况下的脱逃行为,应当给予更重的刑罚。此外,战时临阵脱逃罪与逃离部队罪在主体、主观目的和犯罪时间等方面存在区别,需注意在刑事追究中的准确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四十九条 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五十八条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的规定,服从监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各项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五十六条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依照本法分则的规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