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养鱼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一篇文章让你少走1年弯路

2024-07-04 来源:客趣旅游网

准备工作 目录 隐藏 1. 准备工作 1.1. 水族箱的选择 1.2. 放置地点 1.3. 内部装饰 2. 设备的选择 2.1. 过滤系统 2.2. 照明设备 3. 实施步骤 4. 鱼的选择 4.1. 放鱼入箱 5. 如何喂养 6. 保护我们的爱鱼 7. 关于治病

在决定要养鱼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几件事情,这将为您后续的饲养工作带来方便。

首先,至少在买鱼的前几天,根据您想要购买的鱼的品种来购买必要的鱼缸副件。如,水族箱、过滤系统、照明工具等。

其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水族设备

水族箱的选择

水族箱越大也就越容易维护。对于新加入这项充满乐趣的爱好的新手来说,一个60公分的鱼缸就够了。如有地方与其他限制,较小的缸约1米到1米5的鱼缸也可做为一个开始。如无其他限制,一个较大的缸(1米8以上),养起鱼来会更灵活与壮观。

放置地点

鱼缸应符合室内景观布置要求。在比较安全、安静的地方,不容易被磕磕碰碰;注意,一旦放置后很难挪动;适宜观赏和日常管理;附近有电源插座。

内部装饰

最好先不要加以考虑内部装饰的问题,在你保证鱼类会活之后再添加也不迟。如果你真的特别喜欢,最好请教有经验的销售商。如果您的缸够大的话,可以加入一些沉木,巨石于鱼缸中,或者选择一些适当的便于清洗的摆设品于缸中,比如悟空在雕塑等等。

设备的选择

养鱼界有句话叫做“不要在过滤器上过于省钱”过滤系统在整个的养鱼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过滤系统

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买好一些的过滤器。否则以后会支出更多。

作用:从长远来看,任何一个水族箱在没有过滤设施的情况下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过滤系统可以去除悬浮物使水保持清洁。更重要的是它的另一个功能:过滤器中的有益菌可以把有害鱼类的排泄物降解为无害的化合物。

容量:选用容量合适的名牌过滤器。也可以阅读生产厂家的说明来帮助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总的来说,容量高一点总比过低的要好。

照明设备

照明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于:光照会使鱼类和植物突显-没有人造光影,会使水族箱魅力大减。LED灯是现在最普遍的照明手段,很经济而且效果不错。金鱼与青苔都需要从灯光中取得所需的光线,尤其对它们的成长与颜色的构成更是重要,少了照明就少了生命。

实施步骤
    在购买了所有必需的附件之后,请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放置水箱。自来水中含有对鱼类有害的氯,请使用除氯药剂,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将水灌至水箱总容量的2/3,然後再加入摆设品(如有购买)。安装过滤器,并在买鱼之前使之连续开动1-2天为佳。
鱼的选择

我们建议是“开始时先饲养一些强健耐活的鱼类以增加自己的信心”,比如草金鱼。就水族箱中饲养鱼类所需的水质,光线和食物来说差别不大。但是这并不是说类似鱼种之间完全一样。可选鱼种的范围是很广的。我们建议您从那些比较耐活的鱼类开始,逐步更新。

放鱼入箱

把所购买的鱼带回家后,参照以下步骤将它们放入水箱中:

    把盛鱼的袋子放入水箱中约20分钟,可使里外水温一致。将袋中的水舀出约1/3,代之以等量水箱中的水。将袋装中的水连同鱼一起放入水箱中。
如何喂养

喂食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多喂食,应选择正确的食量及饲料喂食。

    投食量不要多于鱼在二至三分钟内的进食量。根据水温决定喂食量,让鱼儿有饥饿感更好些。将过量的鱼食取出,以免污染水质。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只让某个人给鱼喂食。新手尽可能用饲料,避免使用活饵甚至冷冻食饵。食饵尽可能多样化。请选择较上等的饲料,它们不但能提供鱼每天 的营养所需,还会增加色泽,也不会污染水质,较差的鱼饲料除了会脏水外,鱼的营养也不够,鱼也较易生病。
保护我们的爱鱼

我们的主张是”预防胜于治疗” 注意水箱内的保护。

    每1-2周换一次水,换掉总水量的1/3,或者每天换掉总水量的10%。根据水温和密度来增减,水温越高,密度越大,换水量越大。尽量用水箱中的水清洗过滤器,这样比较不会杀掉长在过滤器的有益菌。每天检查一下鱼的健康状况,仔细观察鱼类有无不正常行为,有否疾病,伤痛的迹象。腹部是否上翻,鱼鳍有无刮伤,撕裂。
关于治病

可能的话,把病鱼单独置于一溶器中,以便治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新手养鱼应该注意什么新手养鱼要注意哪些问题?

1、先决定你想养的品种,再决定买什么鱼缸。

2、准备必要的设备,一个鱼缸,一个网捞,一袋鱼食和一袋杀菌盐。

3、准备好了必要的设备后,现在可以去鱼市买喜欢的鱼了,一般选择鱼时要注意:鱼的眼睛、脑袋、鱼鳞、尾巴等地方没有明细的外伤;捞鱼时选择在水底下的鱼,这些鱼一般游的速度比较快;用肉眼看比较正常的鱼。

4、养鱼的水要注意:一般家用的自来水就行,但是自来水里面有氯气,我们需要用鱼缸或其他装水的盆装上自来水静放至少24小时,等手中的氯气挥发完毕,这样才健康。

5、把买回来的鱼放到干净的水中,同时要撒下少许的鱼用杀菌盐,对水进行杀菌。

6、注意对鱼的喂食,鱼不怕饿但是不经饱,如果你一直喂鱼会一直吃,直到撑死,正常给鱼喂食大概2—3天喂一次就行了。

7、一次养鱼不能养太多,如果你的鱼缸小的话,养多了鱼会导致水中氧,如果买个养鱼专用的小型气泵是最好了。

8、初次买回来的鱼,注意应该2—3天不能换水,不能喂食;

9、鱼的换水,大概在5—7天换一次就行,喂食应该在3—4天喂一次就行,鱼不怕饿,就是经不起撑;

10、鱼缸的清洗最好用苏打水,如果没有就用清水或自来水就行,千万不能用肥皂或洗洁精去清洗。

11、金鱼、锦鲤是冷水鱼,其他统统划分到热带鱼行列。所有热带鱼都必须加热保持水温不低于至少20℃。

12、大缸可以养大鱼,也可以养小鱼,而小缸只能养小鱼。

13、综合你经济能力范围以及放置鱼缸地方的面积,鱼缸越大越好不推荐小圆缸,圆柱缸,扁缸。

14、养的话灯光强点没事,底砂很重要一定要选好,鱼缸不可以太高。

15、过滤一定要有,但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鱼和草的承受力。

16、如果你想养却不知道养什么适合你,那选金鱼没错的。

17、鱼很折腾,也很费钱,别想的太简单。

18、少往鱼缸里加不必要的东西,很多时候鱼不是病死的,是折腾死的。

19、如果发现养的鱼身上或者脑袋等部位有异样,或白斑或黄斑时,可能是水里的细菌过多,应该给有异样的部位撒上点杀菌盐,并及时换清澈的水。

20、是宠物,请给它们足够的关爱。

新手在一次养鱼时候并不需要害怕养不好,在养鱼之前准备好养鱼的一切必备品,挑选鱼儿时,以健康的鱼儿为准,在饲养的时候注意水质和饲料,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家里养鱼要注意什么

家里养鱼要注意的事项:水温水质问题,环境因素,生物因素,鱼本身的问题,人为的造成的。

1、水温水质问题。水温一般恒温都是没有问题的,鱼有自洁功能,只要不是特别混,就问题不大,一般三个月换一回水就行。光热的话,一般的鱼类是不需要的。

2、环境因素,最基本的就是水的问题了,有时候因为天气突变导致气温降低,那么水温也就突然降低,这就很容易导致鱼受不了。同时还有水质,这就是要大家都记得及时换水。

3、生物因素,一般就是鱼在买来的时候就被各种细菌或者藻类附着,有些对鱼有害的生物因素是很容易导致鱼死亡的。

4、鱼本身的问题,像年龄问题呀。就像人一样,鱼到了一定的年龄抵抗力也会下降,从而就更容易生病啦,这就需要朋友们对鱼多加照顾。

5、人为的造成的,例如鱼缸断电导致鱼缺氧,或者在换水时不小心伤了鱼导致细菌入侵,这都是经常碰到的情况。

拓展资料:

在同一水体里放养栖息习性不同、食性各异的异种同龄和同种异龄不同规格的鱼类,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特色和核心。混养的鱼类应为习性相关,对水质和水温(在生长季节)要求相似。混养的理想鱼类有鲢鱼、鳙鱼(上层鱼类)、草鱼、鲂鱼(中层鱼类)、鲤鱼、鲫鱼、鲮鱼、青鱼(底层鱼类)等。

将栖息于不同水层的鱼混养,能立体利用水体空间。与单养相比,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放养鱼的密度。草鱼、青鱼的粪便既是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又能提供大量有机碎屑以及孳生的细菌群体,供鲢鱼、鳙滤食;鲤、鲮、鲫可清除残饵,改善水质。

既有充分利用水体、提高产量之利,又兼收饵料再利用、改善水质之效。将同种异龄不同规格的鱼混养,还为在一个生产季节分批捕捞、均衡上市提供了条件,同时为下年培育了大规格鱼种。

混养的鱼类应有主次之分,主养鱼是投饵和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搭配鱼起着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再利用的作用。中国池塘养鱼主要有以下四种混养类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池塘养鱼

养鱼有哪些禁忌?

三大禁忌是这样的:

1、提前养水:给鱼缸换水前,首先要准备好水。由于通常用的是自来水,这种水含有余氯,所以一定要晾晒一到两天,或者用氧气泵给它充氧一段时间后才能用。不经过困水的话,可能会对鱼儿的健康造成危害。

2、抽水兑水:换水的方法比较简单,先用水管将底部的老水抽出,这样还能清理一下鱼便和残饵。抽完水后,将新水从缸壁处慢慢的兑入,这样换水的好处是避免水质波动,让鱼儿可以更好的适应。

3、注意事项:通常换水不要太勤,每次换的也不要太多,一般一到两周换一次,每次换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就足够了。而且还要注意水温,新水可以比老水高1℃,但相差不能太多。

家里养鱼的注意事项家里养鱼要注意什么

1、在家里养鱼的时候,最好将鱼缸放在光线充足,并且环境通风干燥的地方,同时还要保证鱼缸内温度的稳定,这样才能将鱼养好。

2、在鱼缸内养鱼要注意密度不要太大,密度太大对鱼的生长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对氧气要求比较高的鱼来说,还会使它出现缺氧的现象。

3、在养鱼的时候,为了使鱼长的更好,还需要定期给它进行换水,并且保持水质稳定,在喂食之后要及时地将食物残渣清理干净,以免污染水质。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