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行政处罚程序包括登记立案和调查取证。劳动行政机关在发现违法行为后,应经审查认定有违法事实且需要追究责任时,必须登记立案。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应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不得阻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必须查明事实,并告知当事人相关事实、理由、依据和享有的权利。
法律分析
劳动行政处罚程序有:
1.登记立案。劳动行政机关发现违法行为,应当经过审查,认为有违法事实、需要依法追究的,应当登记立案。
2.调查取证。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法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拓展延伸
劳动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和法律依据
劳动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和法律依据是指在劳动领域中,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的一种行政手段。劳动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保护、劳动争议等多个方面。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劳动行政处罚的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劳动行政处罚可以采取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执照等不同形式。通过劳动行政处罚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劳动法律的执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结语
劳动行政处罚程序包括登记立案和调查取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不清的不得处罚。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应告知当事人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劳动行政处罚适用范围广泛,法律依据包括《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其目的是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违法行为性质和情节,处罚形式可为警告、罚款、停产停业、吊销执照等。劳动行政处罚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劳动法律的执行,保障劳动者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五条 【监督检查措施和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查阅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有关的材料,有权对劳动场所进行实地检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证件,依法行使职权,文明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六条 【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已规定处罚的,依照该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