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的故事》读后感
包一中高二(3)班 张宇飞 指导教师:淡永平虽然只是读了史铁生的这一部中篇小说,但我想到了其他的东西,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比如邓小平,比如青年,比如农村农民,比如……一、青年毛主席一句“农村是一片可以大有作为的天地,知识青年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就使插队的故事发生了。而青年,正是这场运动的主角。青年是有特点的。青年是有热情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几十万、几百万的青年接受党的号召,欣然上山下乡去呀。纵然有党的要求,大多数青年还是着满腔热血去的。为什么说青年最有热情?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经验,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你不见刚生一年的小猫见了老鼠不认识,用爪子戏耍几回;抱着一颗玻璃珠子能玩一上午?他们年轻,有活力,也有热情。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正确地引导青年,把他们的热情引到国家经济建设上来,不能让他们因为没有经验而误入歧途。现在多少青年走上吸毒的不归路,我们这个社会难道没有责任吗?青年是思想活跃的,自古英雄出少年嘛。因为没经验,因为有热情,青年人一般都特别活泛。怪不得北洋反动军阀统治下会有“五四青年”运动,“四人帮”迫害下会有所谓的“四五‘反’革命”运动。作为一个青年人,他的思想上没有包袱,生活也没有太多地欺骗过他,所以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幻想,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梦里。于是,他可以大量地作出创造,大量地发动改革,大量地进行探索,牛顿22岁发明微积分,爱因斯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贝尔29岁发明电话,爱迪生31岁发明电灯……所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青年则直接推动科学发展。青年是可爱的,那股子聪明劲儿,那股子犟劲儿,那些个懵懂的傻样儿,看着就可爱。青春年华,情窦初开,毛头小伙子们总爱在姑娘们面前掩饰自己的内心,愣充个“大男子汉”。下到农村,知识青年分组,男生们抗议与女生们分在一个组,其实内心却有着某种兴奋和激动,女生们却又都幼稚得可怜,又喊又跳,气得要哭了。到了,男女生也没能照一张合影。这些青年啊,都是那么的纯洁,对青春那么的珍惜,把爱情看得那么神圣,想想校园里的一对对小情人,他们是多么的可爱。青年是有希望的。这是青年人最大、最值得自豪的特点。我们拥有活力,拥有青春,拥有未来,这难道不是最幸福的?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这是写在法律上的。作为青年,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正是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与技术吗?因为我们是希望,所以我们担上的责任才更重。我们需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将个人行动融入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中;我们需要解放思想,认清现实,踏实地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在学习中砥砺意志,坚定自己的人生航向;我们需要把目光放长远些,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世界,努力做时代的先锋,可谓任重而道远啊!二、农村,农民广大农村一直是中国发展的舞台,土地上的政策表征了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从井田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几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就发生在这片土地和这土地上的农民身上。从陈胜吴广首义到贺龙贺胡子两把菜刀闹革命,中国历史是由中国农民推动的。我就粗浅谈一下我对农村、农民的认识。农村是广阔的天地,但又具有局限性。中国的人口是农民撑起来的,农村就是中国人的家乡。一个城市再发展也大不过农村土地的广阔,可是几个大城市一连通就是一个世界。农村是接近自然的,这一论断是基于生产力落后的条件。在陕北,在中国大部分农村,机械生产完全没有普及,一个村、一个大队只有几头耕牛,一切全靠人力。所以对自然的改造,也小一些。那时候,大部分的环境应该还是自然状态,可以砍柴打猎。现在,农村引入大型机械设备,建小二楼开工厂,烧煤点电灯,对环境影响大,所以野外估计也就只有美化林与顽强的麻雀了。生产力的发展怎么反倒要破坏、消灭农村呢?农民是最具有创造性的,在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单说农民的两个本性:朴实、愚昧。其实这正是农村相对偏僻所致:先进的文化传不到农村,农民才会不理解、不科学,但同时也保持了人生下来的朴实,没有油腔滑调,老老实实。由此可以得出,农村与农民真的需要知识青年。我们青年,最好能把知识与先进文化带回农村,那将是大有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