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行为人过失引发火灾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2024-07-22 来源:客趣旅游网

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可能构成失火罪,判刑处罚标准为放火、决水、爆炸等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在于严重后果、未遂问题、年龄要件和主观罪过形式的不同。司法实践中,过失行为引发的火灾造成严重后果时,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可能转化为间接故意,构成放火罪。因此,失火罪和放火罪在认定时需加以区分。

法律分析

一、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构成什么罪

1、过失引起火灾的,可能构成失火罪,判刑处罚的具体标准为: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是什么

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

(2)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

(3)主体要件处罚年龄不同,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即可构成;失火罪年满16周岁的人才负刑事责任。

(4)主观罪过形式不同:放火罪由故意构成,失火罪则出于过失。这是两种犯罪性质的根本区别所在。

司法实践在认定这种案件中,有时会发生过失犯罪转化为故意犯罪的情况。例如,某人在仓库吸烟无意中将未熄灭的火柴头扔到草堆上,当即起火。这时行为人本应奋力灭火以避免火灾的发生,而他却扬长而去,漠不关心,任火势蔓延,致酿成灾。这里行为人开始只是无意中将火柴头扔进草堆,并非故意制造火灾,本应认定为失火行为,但由于其先前的失火行为已经造成火灾的危险,行为人负有灭火、消除危险的义务。在其能够履行义务的情况下,明知不灭火可能造成火灾,却不予履行,听任火灾发生。这时行为人主观罪过已转化为间接故意,因而构成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放火罪,不应再以失火罪论处。

因为行为人过失行为从而引起的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涉嫌的罪名是失火罪,量刑一般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失火罪在认定的时候需要和放火罪加以区分。放火罪一般是在主观上存在故意,而失火罪在主观方面一般是过失表现。

结语

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可能构成失火罪,判刑处罚标准为放火、决水、爆炸等危险行为造成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失火罪与放火罪有明显区别:失火罪需造成严重后果,放火罪只需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可分为既遂与未遂,失火罪只存在过失犯罪;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即可构成,失火罪需年满16周岁;放火罪为故意犯罪,失火罪为过失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过失犯罪有时可转化为故意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修正):第四章 灭火救援 第五十一条 消防救援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

火灾扑灭后,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消防救援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

消防救援机构根据火灾现场勘验、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意见,及时制作火灾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火灾事故的证据。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