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是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无形之中维护着城市流动的庞杂血脉。近年来,大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省人社厅的关心支持下,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悉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彭清华书记“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工作部署,最大程度发挥农民工的战略性资源作用,抓实抓细农民工各项工作。
一、聚焦队伍强,党建引领充实后备力量
始终坚持用好农民工人才,提高干部队伍中农民工比例,用“家乡人”服务好家乡。
一是深入实施农民工党员发展专项计划。20xx年发展农民工党员58人。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培养优秀农民工。截至目前,培养村党组织书记中优秀农民工和致富能手70名,占全区村党组织书记的80.4%;实施农民工后备力量培养计划,村(社区)“两委”干部中优秀农民工297人,进一步调优配强村班子,结合乡镇换届“五方面人员”选拔工作,从优秀农民工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人。
二是加大农民工流动党组织建设力度。发挥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作用,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发挥农民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驻蓉、驻滇、驻粤、驻渝农民工党支部4个,每年拨付党建工作经费4万元,将驻外招商小分队大安籍干部作为党建联络员,协调做好驻地农民工党员的日常联系和有效管理。
三是提升农民工党员干部能力水平。对优秀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村干部等群体进行全覆盖培训1次,持续抓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升村“两委”班子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
二、聚焦家底清,精准摸排农民工基础信息
始终坚持“摸清家底,打牢根基”的工作原则,坚决反对摸黑赶路、盲人瞎马。
一是健全农民工服务机制。在全区建立138个返乡农民工服务点,组织260余名“镇、村、组干部+公益性岗位志愿者”对区域内的农民工开展全覆盖走访调查,户户见面,做到“一人一表,组收集、村录入、镇导入”,全面整合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返乡返岗等各类数据。目前,已为15.45万农村劳动力建立表册档案。我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95万人,其中区外务工8.57万人,区内务工人数2.37万人。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部门+镇(街)+村(社区)信息互动机制,构建多层次多平台、线上线下互动的“1+1+N”农民工服务体系,打通人社、科经、商务、交通、卫健、公安等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动态更新、实时掌握农民工返乡返岗信息。
三是完善督促指导机制。调整大安区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印发《大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扎实抓好农民工疫情防控暨关心关爱督促指导工作的通知》(大农劳办发〔20xx〕2号)。实行领导“包片”,开展农民工疫情防控暨关心关爱农民工督促指导行动,分类推动疫情防控和农民工工作落实。新增深圳、昆明、成都、重庆4个驻外农民工工作站,发挥驻外“桥头堡”作用,为大安籍在外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法律咨询等服务。
三、聚焦政策实,解决农民工的急难愁盼
始终立足快速落地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及配套办法,做深做实做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推进农民工参加养老和工伤保险等方面工作,全区理解、关心、保护农民工的氛围正在进一步提升。
一是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快速宣传、落实落地技能培训、以工代训最新政策。汇总本地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实现就业需求与岗位需求有效对接,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20xx年以来,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34场,提供就业岗位12000余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56人。
二是强化农民工公共保障。督促区内企业为在岗农民工购买养老和工伤保险,免除农民工后顾之忧。建立在外成功人士常态化联系机制,同步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打造区级就业创业示范基地1个。
三是强化农民工维权救助。推行县级领导“包案”制度,深入在建项目工地、场镇等农民工聚集区域开展集中普法宣传,发放《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及维权“大礼包”,对前期摸底排查出的具有欠薪隐患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采取“人社+公安+司法+工会+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检查、联合办案、联合督查的方式,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各项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书面督促整改。20xx年协调化解欠薪举报投诉纠纷89起,涉及581人1694.85万元(含工程款、劳务利润等)。未发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不稳定事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