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2023-04-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负担着一个国家民族各种传统文化传播的使命。地方媒体有责任把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然而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一些传统文化消亡的速度。如何拯救传统成为媒体人新的课题。淮海晚报不满足于常规的文化报道,自己组织群众搞传统文化活动,起到非常好的社会效果。要在活动中找到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规律,积累更多经验,是研究新时期下如果经营运作传统民俗、弘扬发展地方文化的必不可少的科目。

  20xx年中秋节,江苏省淮安市淮海晚报社组织4000多市民成功举办运河游船拜月活动,得到市民赞许、同行认可、领导表扬。现将活动策划中的一些经验和启示总结起来,共大家分享。

  一、提前策划,吸收志愿者做骨干

  春祭日、秋祭月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民俗仪式,泛舟赏月更是古代文人最为风雅的休闲方式。淮安是历史上运河四大都市之一,如今运河文化仍是淮安市的`重要名片之一。但是现今很多传统民俗已经被国人所淡忘。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怎样发展我市的运河文化,既是政府部门面临的课题,更是淮安市民关心的话题。从20__年开始,淮海晚报社每到中秋就要举办游船赏月活动,获得市民的关注。每年活动都有所创新,参加进来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活动已经从最初40多名读者游船赏月发展到20__年中秋节1000多人共同祭月,人数扩大很多,项目形式也丰富很多。

  20xx年的中秋来临之际,淮海晚报社与运河文化旅游公司以及多路的文艺志愿者提前策划,多次商讨祭月方案,从资金支持、节目落实到燃放河灯安全保障一一细化。全场节目包括了舞蹈、歌曲、戏曲等,但没有一个演员提出一分钱的酬劳。很多群众演员为了达到最好的舞台效果,拿出自己的积蓄去购买演出服装道具。汉服社的大学生原本都准备中秋长假各自回家过节,也纷纷修改计划,留在第二故乡淮安,和淮安的市民一起祭月。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其中,多个热心公益的企业也慕名前来提供资金和物质上的赞助。

  二、活动期间,安全问题最重要

  活动于9月30日晚上7:30正式开始。一轮皎皎明月,给活动带来了超过想象的人气。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水上放灯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这个时候安全问题成为整个活动最为重要的问题。

  在活动前,本报已经请求城管局的15名队员和海事局的两名工作人员到现场维持秩序。但主要工作还是由记者和游船公司的工作人员担当。其中最重要的分发河灯环节、拜月环节、登船环节特别注意。组织志愿者搭成人墙,防止发生哄抢、踩踏和落水事故。

  另外就是活动吸引大量摄影摄像爱好者到达现场。拍客们的热情值得鼓励,但是他们挂着长枪短炮,还要爬上爬下确认太让人不放心。所幸我们提前设置好拍摄位置,对我们选定的摄影师提前发放了工作证。持证摄影师可以进入内场,并可以跟船进行拍摄。一些危险区域,设有专人看管防止发生意外。活动各环节间歇阶段,扩音喇叭多次提醒市民注意安全,以及多个危险情况的处置方法。

  随着十多名亭亭玉立的汉服丽人,三上香、三祭酒后,一篇气势磅礴的《祭月祝》从赞礼口中缓缓念出。广大市民点燃河灯,纷纷闭目许愿,祈祷祖国富强、人民安康。游船在运河中破浪远行,留下一串串河灯在河面上荡漾生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活动虽然人气很旺,但是平稳进行,没有发生意外事故。

  三、后期宣传,继续扩大影响

  新闻媒体策划民俗活动,更要发挥自身传媒的力量。不仅在事前宣传造势,事后更是要继续扩大影响。淮海晚报搞的这个拜月仪式,吸引大量民间拍客之外,也引起媒体同行的关注。除本报第二天刊发了4个版面以外,淮安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也都对这个充满民俗文化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动进行报道。整个祭月活动和谐美好,受到群众喜爱,视频和图片在网络、微博上被大量点击转载。

  本报将收集到的影像资料邀请专业人士剪辑加工做成了一部15分钟的专题片。这部专题片在淮安市中心的大运河文化广场电子大屏幕上循环播放,引起市民的关注。有了这部专题片,似的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演职人员和赞助商都觉得非常值得,也为以后的再次组织民俗活动做好铺垫。

  四、媒体搞民俗活动的几点启示

  祭月活动的圆满成功,也给我们传统媒体很多的启发。首先从市民的参与度来看,弘扬传统民俗和地方特色文化,属于群众有需要,政府能办到,企业肯“买票”的项目。在这中间,淮海晚报社发挥了媒体的宣传组织发动作用,社会各界和广大志愿者积极支持、参与,组织者淮海晚报社和运河文化旅游公司依靠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热情参与,办成了一次有影响的传统文化展示,同时推介了本地的旅游资源。其次,地方文化可以打造、值得骄傲,定有回报。里运河文化风光带是淮安市区重要的亲水风光带,名人故居、文化祠馆、古籍名胜沿途不胜枚举。通过祭月活动,吸引来众多市民游览,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能够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运河文化。

  附祭月祝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况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之。故于壬辰年八月岁次仲秋之季,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于清江浦古运河之畔,共赏秋月。此雅集之事也。况秋夜召我以皎月,苍穹假我以华章。会水畔之高台,序同袍之乐事。此地有明时古闸,浦楼新景。儒寺相间,文化四馆二祠,映带左右。同袍之跻,列坐其次,虽无管弦丝竹之盛,然黄冠布履,葛衣鼓琴,一唱一诵,亦足以畅叙幽情。并肩拜月,共咏婵娟,赏月清歌,雅集未已。品月食以赏花,饮浊酒而醉月。是秋已寒,节令颇正。倘有优思,当伸雅怀。若明年此季,回视今日,则亦犹今之视昔也!蟾月呈祥,饮地横觞。列食奉酒,祀于神灵。尚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