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本科生院《关于做好20__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的提示》的要求,结合我院20__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的本科教学任务、资源条件和师生实际具体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对疫情警惕性不降低、防控要求不降低、教学要求不降低、教学质量不降低。持续关注疫情情况,采取学校指导、学院引导、教师主体、学生配合、社会协作的方式,共同实施和保障20__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的本科教学工作。根据“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原则,通过广泛动员师生,做好线上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和依托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各类慕课平台,以及QQ/微信平台等线上交流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本科教学活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二、教学管理机制
1.成立环境学院本科应急教学工作指导小组
组长:杨家宽
副组长:刘利剑、王琳玲、周雅琦
成员:院领导、各系负责人、教务办及学工组成员
2.实行学院引导、专业落实、教学督导的管理方式
(1)教学副院长负责联系学校本科生院,并全面负责学院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管理工作;
(2)各系教学副主任负责本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
(3)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系教学督导工作;
(4)教务办和学工组紧密配合,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微校园、HUB系统及其它网络交流平台,保障师生交流渠道畅通,做好学情管理。
三、教学方案
(一)方案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范围为20__年春季学期由环境学院承担的全部本科生课程(含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及讲座、研讨、培训等聚集性教学活动。
(二)教学方式
1.理论课教学
在疫情防控期间,理论课程原则上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进行,以确保节、假日期间因疫情所导致的未返校学生获得同步学习条件。如遇突发疫情导致线下集中教学安全条件不具备时,理论课程原则上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进行。如遇教师因赴外地出差而导致被短期隔离的情况,其所承担的课程教学任务宜采用线上方式完成。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根据“统分结合”的原则确定。根据疫情发生以来的线上教学经验,不同课程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规律合理选择适宜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同一课程的课程组内部原则上宜采用同一教学方式。各课程组确定理论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后需编制和提交该课程的教学方案。
为确保教学成效,学院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多样化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手段,或联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为方便学生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建议每门课程尽量采用统一的教学平台和软件。
可采用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推荐如下:
(1)线下教学-线上同步直播教学法
A.在开展线下教学的同时,利用教学楼(教室)已有设备的录像-同步直播功能同步实施线上教学;
B.在开展线下教学的同时,利用自备电脑和腾讯会议等软件的在线直播功能同步实施在线教学。
(2)线下教学-线上录播教学法
提前将线下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并将教学视频上传到学校课程平台(超星平台)、微信/QQ课程群等师生在线沟通平台,以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随时登录教学平台浏览教学视频。
疫情期间,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线上教学辅导。可采用的线上教学辅导方式推荐如下:
(3)利用学校课程平台(超星平台)开展教学辅导
(4)利用各类在线交流平台或软件(如微信/QQ课程群,腾讯会议软件)开展教学辅导
教师可在学校课程平台或微信/QQ课程群中上传教学视频、课件、电子教材(备注“仅教学使用”的教材扫描件)及其他辅助学习资料等,也可组织在线答疑、研讨、课程测验或其它师生交流活动。
2.实习(实践)类课程教学
毕业实习、认知实习的实施视疫情情况和学校防疫要求而定。在疫情防控期间,如学生无法按时返校,或线下集中教学安全条件不具备时,可酌情推迟实习计划或采用线上讲座、线上观看教学视频、线上研讨和答辩等方式进行。如采用线上实习方式,需结合实习课程的教学目标,认真做好线上教学方案,合理下达学习任务(如文献查阅报告、线上实习报告等),并做好线上实习教学考勤。
疫情缓解后专业系可组织校外实习(实践)活动。实习(实践)组织和实施前需提前制订详细的实习方案(含防疫方案),提前1周上报学院审核,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3.实验课程教学
学院鼓励课程组和任课教师根据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自主开展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或借助线上实验教学资源组织开展实验课程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在疫情防控期间,如因线下集中教学安全条件不具备或线上实验教学资源匮乏,确需延迟实验课开课时,须在课表开课前至少1周提交延迟开课申请并报学院分管领导和本科生院批准。
4.课程设计教学
全体承担课程设计指导工作的教师须在正式开课后按照原定工作计划和进度,同步利用线下课堂和线上课程平台(或其它线上师生交流平台,如课程QQ/微信群)发布课程设计任务,同时对学生开展线下和线上定期指导和集中答疑,确保课程设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5.毕业设计教学
在疫情防控期间,承担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须同步利用线下课堂和线上课程平台(或其它线上师生交流平台,如课程QQ/微信群)发布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同时对学生开展线下和线上定期指导和集中答疑,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有序进行。原则上,每周提供给每位学生的线下或线上指导和答疑次数不少于1次。
在学生无法到校的情况下,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须合理调整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和任务范围,建议以工程设计、模拟计算等内容为主,确保学生能居家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
如遇突发疫情导致线下集中教学安全条件不具备时,开题答辩、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环节宜采用线上方式进行。
6.讲座、研讨、培训及其它聚集性教学活动
严格遵守学校防疫工作有关规定,落实报批制度。
对于参加人员均为校内师生的200人以上的聚集性教学活动、有校外人员参加的50人以上的聚集性教学活动、在校外举办的50人以上的聚集性教学活动,须制定详细的教学活动方案(含防疫方案)并上报学校防控办批准后方可实施。
其它聚集性教学活动需上报学院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
(三)教学组织
1.由应急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牵头,教务办和学工组配合,负责协助课程组和任课教师完成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组织工作
(1)教材和教学资源的组织。各系应急教学工作组成员动员和协助课程组及任课教师及时将教学资料(含电子教材、网上MOOC资源、自制教学视频等)上传教学平台或下达给学生,以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
(2)线上师生交流平台的构建和学生组织。除学校课程平台(超星平台)外,由教务办牵头,学工组配合,协助课程组和任课教师建立微信/QQ课程群等线上师生交流平台。
2.教学过程基本要求
全体任课教师均应以积极心态参与教学工作,通过努力减少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冲击;同时,应努力转换教学理念,丰富线上资源,积极参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课程建设。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积极配合学院开展师生思想交流与互动,协助学生增强学习和生活信心。
(1)教师备课环节
任课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充分利用现有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包括熟悉和掌握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条件和步骤,提前准备、上传和下发教学视频、PPT电子教案、教学辅导类电子材料等(如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课后阅读材料)给所有学生。
(2)学生课前自学环节。
为确保教学成效,任课教师可通过学校课程平台(超星平台)、课程微信/QQ群等提前引导所有学生均按照学习要求做好课前预习或通过教师推荐的在线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完成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提交和完成情况可作为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
(3)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过程
教师应认真做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过程设计,充分利用线下和线上教学的各自优势,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努力达成课程目标,不得随意减少教学内容或降低教学内容难度和深度。
(4)辅导答疑、作业管理和批改
任课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QQ群或微信群等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并设定专门的时间开展线上辅导答疑,完成作业收集、批改和反馈。
3.课程考试
课程考试包括学期初补考和各门课程的结课考试。所有考试工作严格遵照学校本科生院考试中心的统一要求执行。如学生无法按时返校,或线下集中课程考试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线上考试方式。
(四)教学质量保障
1.教学激励与学生引导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改革与创新,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线上教学活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强化在线学习过程和多元考核评价的质量要求。
2.教学方案设计与审核
根据“一课一方案”的原则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案设计、审核和质量控制。
任课教师须做好充分的备课和教学准备工作,结合教学内容认真研究线上教学特征,认真做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过程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确保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的和课程目标达成,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组须在开课前至少1周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案提交各专业教学副主任审核(可分批多次提交),并提交教务办备案。
各专业教学副主任承担本专业各门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施计划的审核工作,应积极协助任课教师上报和解决教学过程的具体困难,做到审核及时,提醒与协助到位。
3.教学反馈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施期间,学院教学督导组将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并及时将问题和学生建议反馈给课程组及任课教师。
学院教务管理部门协助教学督导组开展教学成效调研,协助学院应急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开展各类与教学相关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4、学生助教
根据课程组教学需求,合理安排研究生助教,辅助完成在线资料上传、教学效果调查、作业批改及系统维护等工作,协助课程组教师保障教学质量。助教工作列入研究生助教工作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