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营销调查报告

2020-12-26 来源:客趣旅游网

  调查时间:20xx-9-9

  调查地点:大连市甘井子区中远路80号

  调查对象: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调查内容:人员优化配置问题

  一、单位的概况

  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9月2日,位于环渤海湾港口群的要冲--大连,占地120万平方米,岸线总长3200米,以船舶修理、改装、制造为主业,市场遍及欧、美、韩、日、新加坡等10个多国家和地区,为众多国内外知名船公司认可。

  公司拥有30万吨级浮船坞、15万吨级浮船坞和8万吨级干船坞各1座,坞容总量达到53万吨;专用修船码头8座,配有3台200吨门式起重机,1台400吨门式起重机等各类配套吊运设施。公司于20xx年开始进军船舶制造领域,新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和分段装焊厂房、1.4万多平方米的封闭涂装厂房、5000吨、10000吨级滑道两个、250米舾装码头以及船体车间、管子加工及单元组装车间、年处理能力达20万吨的钢材预处理流水线等多个重要生产硬件设施。

  大连中远船务年修船能力200余艘,其拥有OBO、PCTC、VLCC、VLOC、FPSO等多种特殊船型的修理和改装实力,并成功改装了FPSO项目“太阳神松寿”轮、“海洋骄傲”轮等多个改装工程。公司还承接了世界首艘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船(FDPSO)建造项目、系列30000吨重吊船建造项目、系列57000吨、80000吨、92500吨散货船建造项目;为韩国三星自主设计和建造50万吨级系列浮船坞等。目前,公司拥有员工1600多人,具有大专(含)以上学历者达85%以上,技术实力雄厚,是中远船务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

  二、经营管理特点

  中远船务以“修造并举,稳步推进,在‘特’字上下功夫”为产业发展方针,以船舶修理为发展起点,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准确把握行业脉搏,整合兼并修造船资源,开发应用先进工艺技术,低成本扩张滚动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船舶和海洋工程修理改装方面,中远船务率先施行先进的总管小组负责制,不断刷新船舶修理坞期,使中远船务在国内外船东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所属企业先后成功完成了集装箱船加长、油轮改半潜船、铺缆船改铺管船、化学品船改装、自卸船改装、汽车滚装船改装、海洋工程船修理改装等大型工程,快速实现了从常规修船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特种船和大型改装船等高端产品的升级,在全球航运界树立了中远船务修理改装品牌,修理改装能力稳居全国修船企业排行榜首位,被誉为中国修船界的“航母”。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方面,中远船务积极学习日韩造船管理模式,开展CIMS造船管理体系建设,建设集基本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及技术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引进多位来自韩国、新加坡、日本的技术设计和生产管理专家,强化精度造船理念,加速建立国际先进的现代化造船管理模式。基于中远船务高效的管理流程、强大的基础设施和稳固的客户群体,目前已建造交付的船型包括:5000车位汽车滚装船、3万吨重吊多用途船、5.7万吨散货船、8万吨散货船、9.25万吨散货船等;在建海工项目包括:建造并交付了世界首艘钻井生产储油船(FDPSO)、圆筒形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海洋风车安装船等。目前正在建造的有圆筒形钻井平台、半潜式海洋平台、深海钻井船、海洋风车安装船、油船等,其中,“大连开拓者”号深海钻井船是我国船舶企业首艘以总包方式承建的海洋钻井船,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在建的最大钻井船。

  三、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庞大的外包工人数严重制约了生产经营的高效低成本运作,给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外包管理的基本现状和主要表现也大致概括为三点:

  1.数量庞大,管理乏力

  技能效率低下,队伍不稳,新员工充斥,质量不稳,事故频发;用工成本高居不下,人耗、能耗、物耗较大,浪费严重。

  2.精益管理难以落实

  文化、技能低下,(初中以下占70%,中级工不到20%)生产计划、精度质量、安全生产、作业物量的精益管理很难落到实处。

  3.劳动力效率难以提升

  管理不到位,生产计划、进度、质量难以保证,人多扯皮、指责埋怨,人员调动、任务分配、团队协作很难统一指挥和协调,整体作业效率难以提高。

  这种庞大的外包用工和“以包代管”的用工模式,将面临着四种挑战:

  1.船企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船市低迷,真正的“寒冬“尚未到来。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的困局仍未改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抢得先机,赢得订单?劳动力素质至关重要,船企只有创新用工管理模式,提升用工整体素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船务由大做强战略的挑战

  如何走“精兵强企”之路,实现由大到强?首要的是要打造精减高效的用工队伍,并创新管理模式。而目前“以包代管”的外包用工模式与之不相适应,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3.日益增长的利益诉求挑战

  随着外包工身份、文化和年龄的变化,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法律和维权意识、利益的诉求意识日趋增强,薪酬保险,甚至环境和文化需求的诉求不断增多,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适度满足。

  4.用工政策日趋完善的挑战

  中央和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国务院下发《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涉及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工伤医疗、基本养老等问题,这些政策的出台都大幅提高了企业用工成本。

  四、思考与建议

  外包工因其目前存在的“两多、两低、两高”现状,即施工队伍及人员多;技能及工效低下;流失率高及外包费用高,严重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改革和创新用工模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是危机中求生存,转型中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破解当下中远船务科学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最棘手的任务。梳理现有人员,平衡“两个”计划,定编精简、淘汰人员

  首先要梳理人数和工种,然后根据生产计划确定劳动力需求计划,再按照精简原则来定编定置,按照区域、工序、工位和工艺定工种、定岗位。具体做法是:

  一是围绕“三下三上”(队伍人员数量和外包成本要下,技能、效率和管理水平要上,这是去年外包管理科学化提出的基本目标),继续实施两个分(星)级考核,并加大考核覆盖面,以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坚决淘汰不胜任队伍及员工。促使分承包方由“量多质低型”向“精

  简高效型”转变,并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引导外包工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以精简与高效的双轮驱动,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力争20xx年底造船外包劳动力精简

  10%—15%,我认为,这是个目标不一定十分科学,但必须有一个目标,目标需要争取,需要跳跳才能够到。

  二是要按照“对造船劳动力逐步做到提前筹划管理”的要求,真正做到谋划项目时考虑人力保障,制定计划时考虑人力需求,制定政策时考虑人力导向,部署任务时考虑人力措施。

  企业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阶段而采取不同的用工是正常的。虽然20xx年曾经强力招进3000本工,但外包工不适应船舶建造的`基本矛盾和造船效率受外包工制约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时隔三年,外包用工数量之大,成本高居不下,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风险。因此探索制定合适的“三工比例”适量组建本工队伍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这就可以冲抵部分外包工,减少制约。力争2—3年内实现自有主体工种队伍占造船外包工总量的30%—40%。

  三是着力推进协力工队伍组建,组建协力工实施方案和计划已定,组建模式、目标、完成节点、管理机制和分配制度以及责任部门和责任领导都已明确。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落实,在已组建3000人的基础上,力争实现20xx年底协力工人数占造船外包用工总数25-30%的目标。

  四是实施“三工转换“,企业要建立转换机制和职业上升通道。淡化身份突出岗位,通过考核实现用工良性循环和人员稳定,并以此减外包工。

  招聘本工,首先要摆正几个关系:

  (1)不同用工性质之间的关系

  外包工用工风险较小,但技能、功效低下、不稳定,远不适应造船需要。为此我们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必须组建适量本工,以缓解受外包工的制约。

  (2)成本与风险的关系

  外包工似乎价格低廉,但工价飞涨,加之因人多“内耗人耗”,“能耗、物耗”,导致成本的高居不下(据统计外包、外协费用及从事一线生产的本工成本占建造总成本的近20%)。

  (3)成本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成本和生产效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以较低的生产效率为代价来换取较低的人工成本,意义不大,这是因为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所对应较低的劳动力素质,而较低的劳动力素质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建造周期拖长,反而带来更高的建造成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