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是教育规定家人及后代子孙的准则。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家训”是指对家人及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训导,教诲。家训是训导,教诲家人及子孙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训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
在古代,近代,违反家规,违背家训要受到家法的惩罚,在当今中国,则不能施以家法了,如违背家规家训,则要受到严厉的批评教育和道德的谴责,严重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则将受到党纪,政纪,国法的严厉处罚。
有了“家规家训”,不一定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家风”。一家人中有人严重违反家规,违背家训,那这家人不能祘有好的家风了。
“家风”,犹门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
家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个家庭一辈人,二辈人不可能形成门风。家风是几代人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祖孙世代相传延续的言行准则。持之以恒,努力奋斗,才能形成自家的独特家风。家风是长期完善形成,又共同自觉践行的准则和习惯。
现略举几列古今中国的家规家训家风:众多名家有“耕读传家”“书香门第”之家风。曾国藩的家风是:“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纪晓岚的家规是:“四戒四宜。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黄炎培的家训是:“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园内方。”钱学森的家训是:“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这些名家的家规家训家风是我们的楷模和典范。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法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优良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是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优良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主动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
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搞对象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今天,我读了美国贝纳德写的《哈佛家训》。《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那么,通向成功的道路在哪里呢?谁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呢?我想就是它,《哈佛家训》。这是一本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生活意义的书,书中介绍了许多名人成功的关键,也有许多看似平凡却含义深刻的故事。它可以使一个人由平庸变得非凡,从失败走向成功,震撼着人的心灵。
打开封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中的几行大字,“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梦想——装点岁月的风景,真爱——永恒不息的心跳……”再往下翻,你就会被深深地吸引。我就是如此,这些故事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其中的《不能流泪就微笑》,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震撼。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辛蒂。她在医科大学读书时,不幸患上可怕的“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这种病到目前为止仍无药可医,使辛蒂对香水、洗发水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切化学物质一律过敏,连空气也可能使她的支气管发炎。患病前几年,辛蒂一直流口水,尿液变成绿色,有毒的汗水刺激背部形成了一块块疤痕。她甚至不能经过防火处理的床垫上,否则就会引发心悸和四肢抽搐。她只能生活在无毒房间中,与世隔绝。更可怕的是她同样不能流泪,因为她的泪水同样有毒。可她并没有被这些所吓倒,她依然开心地生活,一直到死。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在这寂静的世界里,我感到很充实。因为我不能流泪,所以我选择了微笑。”读到这,我完全被震撼了。这是多么可怕的病,这是多么痛苦的人生,没有花香,没有欢快的鸟声,感觉不了阳光、流水和风的快慰。灰白的世界,如同死寂般的的生活,怎么能让人承受的了呢?或许当灾难来临时,人可以努力回避;如果回避不了,可以抗争:如果抗争不了,就得承受;要是承受不了,就得哭泣流泪;如果连流泪也不行,那该怎么办呢?绝望还是放弃?文中的辛蒂则恰恰相反,她选择了微笑,她笑对人生,她的笑代替了她的痛苦,她笑着走完了余下的年华。辛蒂的勇气令我想到了现实中的我。我在家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吃不了一点苦,每遇到一点小困难,便连连摇头,不停叹气,甚至嚎啕大哭也不足为奇。现在想想,何必呢?自己所遇的困难真有这么大吗?即使有,为什么一定要以哭、放弃来解决呢?何不以换个角度,笑着重新做一遍,这样的效果岂不是更好?生活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已由上帝安排定局,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努力,你可以让自己的勇气汇成力量,去推翻定局,亲手创造一个令你满意的世界。
还可以从用一个故事来举例:从前有一个班级,班级里的所有人都是老师头疼的对象,老师对他们已经放弃了,他们对自己也放弃了,没有人愿意来教这个班。有一天,一位女老师来任教,她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让你们做个选择。”“有三个人,一个笃信巫师,嗜酒如命,一个少年时进过禁毒所,有很多情妇,一个生前没干坏事,只喝一店酒,你们愿意当哪一个人?”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三个人,因为他们知道前两个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们的想法啊符合正常人的,可他们都错了,前两个人是美国2任总统林肯和美国二战总司令罗斯福,而第三个是滥杀几千条无辜的生命的希特勒。
20xx年后,那些学生都有了工作,有些还当了老板。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翻改变时,他们回答:“当我们认为自己没希望是,老师告诉我们年轻的时候犯错没什么只要后来改正就行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的被这本书所感动,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他也是一个人生的转折,里面的道理能让一个人从到处捣蛋变成一个生活富裕的人。正如开头所说的:《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它让孩子们走出迷途,走出黑暗,拯救他们的一生是那么短暂,又是那么漫长。一年又一年,当你还在努力学习“a、e、o……”时,一下子,就到了小学毕业。虽然人生就像苍茫的大海,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但你可以自信、乐观地面对,努力去做,那你也将会成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就要成为天上永远飞翔的雏鹰;假如我是海里的一朵浪花,我就要成为最勇敢,冲在最前方的浪花。总之,我要坚强,我要勇敢!《哈佛家训》让我一生受益。
书中上帝把一捧快乐的种交给了幸福之神,让她撒播到人间去,临行前上帝问幸福之神准备把快乐的种子撒在什么地方呢?幸福之神说我准备把这些种子放在最深的海底里,让寻找快乐的人经过大海惊涛骇浪的考验才能得它!上帝听了,微笑的摇头。幸福之神想了一会后,又继续说我把它们藏在高山上吧?让寻找快乐的人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发现它的存在!上帝听了又摇头。这下幸福之神茫然不知所措了。上帝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你选择的两地方都不难找到,你应该把快乐的种子撒在每个人心底。因为人类最难到达的地方,就是他们的自己的心灵!读了这个小短文我明白我们小朋友从不会说话到模仿大人的喜怒哀乐。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悲伤!到了上学,每天放学都要学习与做作业,空闲的时间很少,喜欢看的动画,游戏都禁止了,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妈妈说先苦后甜,学习要像闯关,一关一关的攻破。其实我觉在学习上也有快乐,但是我心里也希望有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尽情玩,尽情的欢乐!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抱着愉快的心情,这样快乐的种子才会在我们心底发芽!多多赞美别人,帮助别人让大家一起找到快乐!
每家每户都有家风家训,我的家里也不例外,在我小的时候,妈妈就培养我。还列了几条规矩。
1.放学后不能乱跑。
2.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不让爸爸妈妈生气。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玩就痛痛快快的玩,写作业不能粗心。
妈妈从小就开始教育我这些东西,我烦透了,妈妈一天说好几遍,但是有的我还是没有做好。比如;4.玩就痛痛快快的玩,写作业不能粗心,这一条我就做的不好,写作业总是粗心大意,356就写成354,这两个数就扣了一分,我太粗心了。
但是如果说起第一条和第三条,我应该的满分。
记得妈妈说过,放学之后不能玩,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学好了习,想怎么玩都可以。什么事要先学。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我可一直都是这样,妈妈小时候就是这样,我小的时候吃薯片,袋子撕不开,求妈妈的帮助,妈妈说,撕不开就别吃了。我当时想,妈妈为什么要这样,长大了我才知道,妈妈是为我好,我一年级就开始自己扎辫子,二年级就开始洗袜子,三年级就开始洗校服,四年级就开始帮妈妈打扫卫生,五年级开始做饭。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就有一些人虐待老人,打孩子,也有的人给老人让座,孝顺老人,又对孩子很好,有好吃的先给老人吃。
不让爸爸妈妈生气,不要有事没事就让父母生气。
家风家训,每家都有,每家都不同,如果大家遵守的话,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完美,不再有坏人,不在偷钱。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中国上下五千年,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风和家训,古人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良好的家风,不仅是有形的模仿,更是无形的塑造。有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训是对下一代的教育中起决定意义的一步。
我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里,从幼稚不懂事的我逐渐变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这其中,从小母亲就语重心长地给我灌输一些良好的家训。“百善孝为先”这就是我家的良好的家训之一,其中让我懂得了许多领悟。
母亲常说,人以孝为本,一个人如果没有孝心,他有再多的知识,再高的文化业没有用,这对社会往往只是个威胁,所以,要以孝为前提来待人处事。
仍记得母亲常向我提起一个令人心惊胆战的故事。故事讲述,在几年前的一个小乡村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年仅15岁的男孩用自己的双手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原来男孩在一所乡村中学念初三,男孩在此之前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在那所学校都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刚到初三第一学期男孩不知道为什么成绩突然下降了许多,男孩的母亲为此感到非常担忧,便特地从城市赶过来陪着男孩,想知道男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才从男孩班主任口里得知,男孩原来是和外面一些社会青年有所往来,而且频繁。就在一天夜里,母亲发现男孩急匆匆的赶着出门,而且行为鬼鬼祟祟,但是,母亲并没有阻止他,任由他去了。在男孩走后没多久,男孩母亲担心不已,心里着急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她坐坐走走。
终于,在凌晨三、四点的时候,男孩回来了,推开了门,而且醉醺醺的样子,像是喝了许多酒。母亲连忙跑过去搀扶男孩并且问:“这么晚了,刚刚去哪儿了,怎么喝的醉醺醺的”。没想到,男孩并没有做出理会。母亲接着问,男孩仍没有做出理会。母亲有接着问,男孩还是没有做出理会。母亲又问,这下可把男孩惹恼了,马上从桌子拿起一把刀,挥手砍去,刹那间,母亲鲜红的学溅满了男孩全身,男孩突然醒悟了,双膝跪地,抱头痛哭……后来,这位年仅15岁的男孩也受到了严厉的法律制裁。
每当想起这故事,心里总是多了几分寒酸。故事中的男孩竟然向自己的亲生母亲砍去,难道他就没想想他的母亲有多爱他,多关心他吗?就算他之前成绩再怎么好,那也是徒劳的,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
其实,行孝并不难,只是看你到底有没有这份心罢了,父母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的去工作,去挣钱,为了谁?还不是我们吗?而我们只要在他们下班时递一双拖鞋,端一杯热茶,再来几句问候,这也是一种有孝心的行为。所以,我们以后要以孝为本,孝心做人。
家是一个缩小的国,国是一个放大的家,树立一个良好的家风,家训,成为一个品质优越的人,只愿“家家之风、家家之训”能代代相传。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