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凉帽解释是什么

2024-07-02 来源:客趣旅游网

凉帽的词语解释是:凉帽liángmào。(1)夏天戴的遮挡阳光的帽。凉帽[liángmào]⒈夏天戴的遮挡阳光的帽。英summerhat;基础解释:1.夏天戴的遮挡阳光的帽。2.清代夏季所戴的礼帽。

凉帽的词语解释是:凉帽liángmào。(1)夏天戴的遮挡阳光的帽。凉帽[liángmào]⒈夏天戴的遮挡阳光的帽。英summerhat;基础解释:1.夏天戴的遮挡阳光的帽。2.清代夏季所戴的礼帽。 拼音是:liáng mào。 繁体是:涼帽。 词性是:名词。 结构是:凉(左右结构)帽(左右结构)。 简体是:凉帽。 注音是:ㄌ一ㄤˊㄇㄠˋ。

关于凉帽的造句

1、出门戴上透气、散热及通风性能好的凉帽,打上太阳伞,既可防止中暑,又可预防“日射病”。  

2、那个戴着凉帽吃棒冰的男人,则早已如同脱兔一般,看不到了人影。  

3、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4、面值一元四角的邮票,小熊婶婶头戴客家凉帽,素色的大衿衫印上游鱼图案。  

5、除此之外,甘坑凉帽还有扫桐油、剪帽圈、捻帽褶、编“帽蛇”、削帽框、弓帽、合帽、扎藤等工序。  

关于凉帽的近义词

草帽  

关于凉帽的词语

世事炎凉  扣帽子  戴大帽子  乌帽红裙  避凉附炎  透心凉  天末凉风  雨巾风帽  好戴高帽  青衫凉笠  

关于凉帽的成语

乱扣帽子  扣帽子  好戴高帽  避凉附炎  戴大帽子  

凉帽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亦作“凉帽”。⒉古代官吏夏秋间所戴的一种缨帽。清制,官吏每年立夏节前换戴凉帽。四品以上用片金里,五品以下用红缎里。引元萨都剌《上京即事》诗:“昨夜内家清暑宴,御罗凉帽插珠花。”元俞琰《席上腐谈》:“近时凉緇巾以竹丝为骨,如凉帽之状,而覆以皁纱,易脱易戴,夏月最便。”清昭槤《啸亭续录·帽头毡帽》:“惟老翁夏日畏早凉,用青缎缝纫衬凉帽下,如今帽头状,初不以为燕服也。”⒊夏天用以遮阳避暑的帽子,多用麦秸等编织。引《人民日报》1961.5.6:“生产凉帽缺少草辫子,工人们就利用当地的芦柴,试制芦柴凉帽。”

二、网络解释

凉帽(客家地区服饰)客家凉帽是一种汉族特色民俗文化。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客家妇女要和男人一样下田种地,那时的妇女不能随便抛头露面,戴上有帽帘的凉帽外出就可避免违俗。此帽经过不断改良,慢慢发展成今天的客家女性专用的凉帽。综合释义:古代官吏夏秋间所戴的一种缨帽。清制,官吏每年立夏节前换戴凉帽。四品以上用片金里,五品以下用红缎里。元萨都剌《上京即事》诗:“昨夜内家清暑宴,御罗凉帽插珠花。”元俞琰《席上腐谈》:“近时凉緇巾以竹丝为骨,如凉帽之状,而覆以皁纱,易脱易戴,夏月最便。”清昭槤《啸亭续录·帽头毡帽》:“惟老翁夏日畏早凉,用青缎缝纫衬凉帽下,如今帽头状,初不以为燕服也。”夏天用以遮阳避暑的帽子,多用麦秸等编织。《人民日报》1961.5.6:“生产凉帽缺少草辫子,工人们就利用当地的芦柴,试制芦柴凉帽。”汉语大词典:亦作“凉帽”。(1).古代官吏夏秋间所戴的一种缨帽。清制,官吏每年立夏节前换戴凉帽。四品以上用片金里,五品以下用红缎里。元萨都剌《上京即事》诗:“昨夜内家清暑宴,御罗凉帽插珠花。”元俞琰《席上腐谈》:“近时凉缁巾以竹丝为骨,如凉帽之状,而覆以皂纱,易脱易戴,夏月最便。”清昭梿《啸亭续录·帽头毡帽》:“惟老翁夏日畏早凉,用青缎缝纫衬凉帽下,如今帽头状,初不以为燕服也。”(2).夏天用以遮阳避暑的帽子,多用麦秸等编织。《人民日报》1961.5.6:“生产凉帽缺少草辫子,工人们就利用当地的芦柴,试制芦柴凉帽。”国语辞典:夏天遮阳的帽子。凉帽[liángmào]⒈夏天遮阳的帽子。引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五·河南王》:「又一日行郊,天气且暄,王易凉帽,左右捧笠侍。」近草帽⒉清代夏季所戴的礼帽。引《清会典·卷三二八·礼部·冠服·冠服通例》:「凡文武官员上朝及坐班时,如非雨雪,戴雨缨凉帽者,照例参处。」辞典修订版:夏天遮阳的帽子。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五.河南王》:「又一日行郊,天气且暄,王易凉帽,左右捧笠侍。」清代夏季所戴的礼帽。《清会典.卷三二八.礼部.冠服.冠服通例》:「凡文武官员上朝及坐班时,如非雨雪,戴雨缨凉帽者,照例参处。」其他释义:夏天戴的遮挡阳光的帽子。

关于凉帽的单词

summer ha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