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

2020-07-30 来源:客趣旅游网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

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古诗阅读

秋夜寄邱员外① (唐)韦应物 怀君属②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③应未眠。

【注释】①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与韦应物常有唱和。②属:正值,恰逢。③幽人:幽居隐逸的人。

(1) 本诗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我们还可从诗句的、等地方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 (2)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什么?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 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③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④。

【注释】①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③摩挲:用手抚摸。④钓舟:行舟。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 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 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D. 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5.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6.诗歌鉴赏

(甲)西洲曲 南北朝乐府民歌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杨花① (唐) 吴融

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②秋华:盛开的花朵。

(1)“读诗重想象”。诗人将“杨花”比作________,因为杨花________的特点与之相似。 (2)“读诗重品味”。从最后一句“唯”“独”二字中,能品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秋行》 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诗人描写了鸣蝉、________ 、________ 、等景物,有动有静,以动衬静,构成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

(2)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一二句一个“”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二字写出了“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

(2)诗的后两句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简要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能直接体现作者对友人的感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街州时。

(1)古人的诗作中常常提到“酒”,下列诗句所表达的饮酒心情与本诗中诗人心情最接近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D.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 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 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注】①汉:汉江。②霁:雪后转晴。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 忆江南B. 如梦令C. 浣溪沙D. 沁园春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15.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哪些字词透露出诗人的“游子”身份?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1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1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

(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分别解释“临”与“澹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的手法和内容作简要分析。

20.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的村野图景,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1)凉天;松子落(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心中的孤寂(凄凉)。

2. (1)作者有一颗无私的爱国之心。 (2)铁马。

【解析】【分析】(1)“不自哀”的原因是“尚思为国戍轮台”,因为诗人日夜念念不忘的是抗击敌人,收复失地,一个以国家安危为重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的年老体衰而悲哀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渴望收复失地、渴望为国战斗的豪情。

(2) “铁马冰河入梦来”中的“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所以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铁马”。 故答案为:⑴ 作者有一颗无私的爱国之心。 ⑵ 铁马。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意,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留心诗中的重点词语、重点语句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诗歌,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诗人在诗中的运用的意象进行作答。

3.B

解析: (1)B

(2)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 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1)B“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总体上应该是由远望到近观。(2)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我抚摸着岸边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用“摩挲”与“汝” 将柳树拟人化,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 B

⑵ 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 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⑵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首先名著修辞方法,然后分析写出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

4. (1)一个“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雨水之大,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衬托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2)前两句诗写的是当前实景,诗人羁旅巴山,提笔回信的场景;后两句诗写的是将来虚景,诗人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前者表现了诗人归期无期的无奈、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后者表现了相见共语的期盼和未来团聚的欢乐。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是诗人留滞巴蜀(今四川省)因思念长安亲友而作。“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据此分析答题意对

即可。

(2)“何当共剪西窗烛”,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第四句“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一个“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雨水之大,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衬托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⑵ 前两句诗写的是当前实景,诗人羁旅巴山,提笔回信的场景;后两句诗写的是将来虚景,诗人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前者表现了诗人归期无期的无奈、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后者表现了相见共语的期盼和未来团聚的欢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5. (1)僵、孤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才是他要坚持的信念。

(2)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即:“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结合“尚思为国戌轮台(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分析,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结合“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分析: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然后综述即可。

故答案为:⑴ 僵、孤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才是他要坚持的信念。

⑵ 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 ⑵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情感。 6. (1)夏季;暮春

(2)两首诗都是用了“移情于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甲】诗将自己的离愁移到南风身上,希望南风将自己的梦吹到西洲;【乙】将诗人的离愁寄给明月,希望明月伴随朋友王昌龄到夜郎西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南风知我意”,夏季多刮南风,故知季节是夏季;“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是指暮春时节。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写法。结合知识卡片和诗歌内容可知,两首诗都是用了“移情于物”的写法,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甲诗的意思是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郎君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他相聚)。女主人公将自己的离愁移到南风身上,希望南风将自己的梦吹到西洲。是借南风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乙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友人一起飘到夜郎西。同样是借明月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故答案为:⑴夏季;暮春;

⑵两首诗都是用了“移情于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甲】诗将自己的离愁移到南风身上,希望南风将自己的梦吹到西洲;【乙】将诗人的离愁寄给明月,希望明月伴随朋友王昌龄到夜郎西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7. (1)雪;颜色洁白;轻盈飞舞

(2)反衬出它与百花不同的个性与志趣,表现诗人对杨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时要结合诗文内容进行分析,“自飞晴野雪蒙蒙”意为在晴日的野外柳絮像漫天飞雪一样独自飞舞。此句将杨花比作“雪”,并用“漫天飞舞的雪花”形象的表达出了杨花颜色洁白,轻盈飞舞的特点。据此作答即可。

(2)考查对古诗词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文内容进行分析,点出“唯”“独”二字在“炼字”的作用,并分析其表达情感的效果。“唯有杨花独爱风”意为唯独只有柳絮更喜爱来风吹动,联系上文“百花长恨风吹落”来看,通过以百花的追求和品性反衬杨花的与众不同,通过“唯”“独”表现其追求自由、高傲不羁的品格,进而表现诗人对杨花的喜爱和赞美。

故答案为:⑴雪;颜色洁白;轻盈飞舞

⑵ 反衬出它与百花不同的个性与志趣,表现诗人对杨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赏析诗歌需准确指出赏析的角度(修辞、重点词语、手法等), 结合词句阐释有什么表达效果,抓住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8. (1)小溪;秋叶

(2)感受到诗人悠闲、宁静、自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1)分析诗句的内容可知,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蝉鸣叫的景象,第三句描绘的是秋水如镜的景象,第四句描绘的是秋叶轻扬的景象。据此可知横线上应填写小溪、秋叶。

(2)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诗中描绘了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闲静安逸的心态。 故答案为:⑴ 小溪 ; 秋叶

⑵ 感受到诗人悠闲、宁静、自适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由题目可知,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秋天,在诗中描写了秋蝉的鸣叫,秋柳在风中轻拂,一条小溪清水如镜,有叶子落在水中,荡起圈圈涟漪。据此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9. (1)都;初惊

(2)这两句移情于物(运用拟人手法),“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白雪颇解人意,有意地“穿庭树”化作飞花装点春色。

【解析】【分析】(1)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初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最后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故答案为:⑴ 都 ; 初惊

⑵ 这两句移情于物(运用拟人手法),“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白雪颇解人意,有意地“穿庭树”化作飞花装点春色。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 诗中的一二句 ,找出重点字词加以理解,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诗句所用修辞方法,然后分析写出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

10. (1)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

(2)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解析】分析:

(1)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此处描绘夏季景色,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

(2)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故答案为:(1)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2)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课内古诗词的整体意境的把握、重点词语的赏析两个知识点,这两个题均为典型题均有方法技巧可循,难度不大。

11.B

解析: (1)愁(2)B

12.B

解析: (1)B(2)岸花风吹滑落,樯桅春燕作语,这本事极普通的现象,但是人以我观物,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是人对自己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13.B

解析: (1)B(2)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14. (1)梅子、芭蕉、柳花。(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15. (1)“次”“客路”“乡书”“归雁”。(2)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叶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16. (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17. (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18. (1)随意(2)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19. (1)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2)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20. (1)深秋僻静;萧瑟凄凉

(2)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小令中的意象和对诗意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枯萎的藤条缠绕着老树,一群群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空盘旋,发出呀呀的鸣叫声。这两句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

(2)此题是对诗词主旨的考查,要想正确把握主旨,必须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故答案为:(1)深秋僻静;萧瑟凄凉;(2)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点评】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