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实用新型专利]

2023-11-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567041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5.19

(21)申请号 201921051827.X(22)申请日 2019.07.05

(73)专利权人 武汉卓成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开发

区关山二路特1号国际企业中心二期2-401号(72)发明人 郑永清 黄兵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53

代理人 李新昂(51)Int.Cl.

F16M 5/00(2006.01)F16F 15/02(2006.01)F16L 55/035(2006.01)H02G 9/0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包括地基,所述地基中部间隔的设有第一支撑钢和第二支撑钢,所述第一支撑钢和所述第二支撑钢的一端均通过支撑螺杆和加长螺母与所述地基固定相连接,该震抗震支吊架是限制机电工程设备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备设施震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经减振抗震加固后的各类机电工程设备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CN 210567041 UCN 210567041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包括地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中部间隔的设有第一支撑钢(101)和第二支撑钢(102),所述第一支撑钢(101)和所述第二支撑钢(102)的一端均通过支撑螺杆(2)和加长螺母(3)与所述地基(1)固定相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钢(101)和所述第二支撑钢(102)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支撑螺杆(2)与底板(4)固定相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钢(101)和所述第二支撑钢(10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第三支撑钢(103),所述第三支撑钢(103)的一端通过抗震连接座(5)与所述地基(1)固定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钢(10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抗震连接座(5)与所述底板(4)固定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钢(101)、所述第二支撑钢(102)和所述第三支撑钢(103)均为C型槽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螺杆(2)贯穿所述第二支撑钢(102),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钢(102)的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钢(101)和第二支撑钢(102)均安装有两个加劲装置(6),四个所述加劲装置(6)成平行四边形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装置(6)包括槽钢锁紧底板(601),所述槽钢锁紧底板(601)表面的两侧均设有凹槽(602),所述第二支撑钢(102)的两侧边均插入相应的所述凹槽(602)内,螺母穿过所述槽钢锁紧底板(601)与所述支撑螺杆(2)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紧固件(7),所述限位紧固件(7) 包括两个垂直设置的固定板(701),所述固定板(701)上均设有凸台(7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钢(103)与所述底板(4)之间呈45度夹角。

2

CN 210567041 U

说 明 书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抗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

背景技术

[0002]现阶段,抗震支吊架为单独体系,不能对排水系统、空调系统、电气管线系统提供充分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控制设备实施的震动,限制机电工程设备实施产生位移,并能够保护线路和管道。[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包括地基,所述地基中部间隔的设有第一支撑钢和第二支撑钢,所述第一支撑钢和所述第二支撑钢的一端均通过支撑螺杆和加长螺母与所述地基固定相连接;

[0006]所述第一支撑钢和所述第二支撑钢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支撑螺杆与底板固定相连接;

[0007]所述第一支撑钢和所述第二支撑钢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第三支撑钢,所述第三支撑钢的一端通过抗震连接座与所述地基固定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钢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抗震连接座与所述底板固定相连接。[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钢、所述第二支撑钢和所述第三支撑钢均为C型槽钢。[0009]进一步,所述支撑螺杆贯穿所述第二支撑钢,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钢的凹槽内。[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钢和第二支撑钢均安装有两个加劲装置,四个所述加劲装置成平行四边形分布。[0011]进一步,所述加劲装置包括槽钢锁紧底板,所述槽钢锁紧底板表面的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支撑钢的两侧边均插入相应的所述凹槽内,螺母穿过所述槽钢锁紧底板与所述支撑螺杆相抵接。[0012]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紧固件,所述限位紧固件包括两个垂直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凸台。[0013]进一步,所述第三支撑钢与所述底板之间呈45度夹角[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震抗震支吊架是限制机电工程设备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备设施震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经减振抗震加固后的各类机电工程设备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0015]1)第一支撑钢、第二支撑钢和第三支撑钢均为凹槽型,线路、管路或设备均可安装于凹槽内,能够对线路、管路或设备进行保护;[0016]2)两根第三支撑钢、底板和地基组成等腰梯形,稳定性高,抗震能力强,第三支撑

3

CN 210567041 U

说 明 书

2/4页

钢与地基和底板连接处均通过抗震底座相连接,增加了抗震的效果;[0017]3)底板4上安装有限位紧固件,能够对设备进行限位和紧固。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为加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21]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减振抗震支吊架,包括地基1,所述地基1中部间隔的设有第一支撑钢101和第二支撑钢102,所述第一支撑钢101和所述第二支撑钢102的一端均通过支撑螺杆2和加长螺母3与所述地基1固定相连接;[0022]其中,第一支撑钢101和第二支撑钢102的凹槽内均穿过支撑螺杆2,支撑螺杆2的一端套接有加长螺母3,加长螺母3与地基1相固定,支撑螺杆2的另一端与底板4相连接;[0023]支撑螺杆2与底板4相连接的方式为:支撑螺杆2穿过底板4,所述第一支撑钢101和所述第二支撑钢102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支撑螺杆2与底板4固定相连接;支撑螺杆2穿过底板4,在底板4两侧的支撑螺杆2上均套接有螺栓,螺栓与底板4之间安装有橡胶圈。

[0024]所述第一支撑钢101和所述第二支撑钢10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第三支撑钢103,所述第三支撑钢103的一端通过抗震连接座5与所述地基1固定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钢10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抗震连接座5与所述底板4固定相连接。[0025]即,底板4、两个第三支撑钢103和地基1组成等腰梯形,第一支撑钢101和第二支撑钢102为等腰梯形的高,抗震连接座5通过螺栓与地基1相连接,抗震连接座5通过双爆螺栓与第三支撑钢103相连接。[0026]所述第一支撑钢101、所述第二支撑钢102和所述第三支撑钢103均为C型槽钢。[0027]所述支撑螺杆2贯穿所述第二支撑钢102,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钢102的凹槽内。[0028]所述第一支撑钢101和第二支撑钢102均安装有两个加劲装置6,四个所述加劲装置6成平行四边形分布。

[0029]所述加劲装置6包括槽钢锁紧底板601,所述槽钢锁紧底板601表面的两侧均设有凹槽602,所述第二支撑钢102的两侧边均插入相应的所述凹槽602内,螺母穿过所述槽钢锁紧底板601与所述支撑螺杆2相抵接。

[0030]所述底板4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紧固件7,所述限位紧固件7包括两个垂直设置的固定板701,所述固定板701上均设有凸台702。

[0031]所述第三支撑钢102与所述底板4之间呈45度夹角。[0032]由于第一支撑钢101、第二支撑钢102和第三支撑钢103均为凹槽型,即第一支撑钢101、第二支撑钢102和第三支撑钢103内均可走线路、管路或设备;能够堆线路、管路或设备进行保护;

[0033]两个限位紧固件7间隔设置,能够对管路或设备进行限位。

4

CN 210567041 U[0034]

说 明 书

3/4页

第三支撑钢102与底板4之间呈45度夹角,使得整个减震抗震支吊架牢固性更好。

[0035]减振抗震支吊架采用工厂预制成品构件在现场进行组装而成,采用标准连接件与标准成品槽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高度或水平方向的调节。减振抗震支吊架由预埋锚固体、锚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抗震斜撑、槽钢横担支撑和管道连接件等组成。[0036]抗震支吊架在地震中可对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电气管线系统提供充分的保护,所以抗震支吊架在任何时候、任何安装角度都须大于地震力。水平方向的地震负荷可由两个不同方向的抗震支撑承担,即侧向抗震支撑承担侧向负荷,纵向抗震支撑承担纵向负荷。所有抗震支撑须和结构体作可靠连接。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柱板作刚性连接,与钢结构作柔性连接,且经设计人员验算。[0037]主要施工步骤:定点→测量→下料→吊点锚栓安装→垂直向吊杆安装→加劲装置安装→管束(C型槽钢横担)安装→侧向、纵向支撑安装及固定。[0038]减振抗震支吊架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点:[0039]1、管道和电线套管允许纵向偏移,但不得超过最大侧向支撑间距的1/16;风管允许偏移,但不得超过风管宽度的2倍。[0040]2、水平管道在90°转弯时,需设减振抗震支吊架;其他角度转弯长度大于抗震设计间距的1/16时,需设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0041]3、计算水平地震力荷载时,只需考虑满负荷重量而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0042]4、减振抗震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当把热胀冷缩因素考虑在内时,纵向吊架应在构件选型上考虑所选型号应能抵抗管线的热胀冷缩应力。[0043]5、保温管线的减振抗震吊架管码需按保温后的尺寸考虑,门型吊架用于保温风管,水管亦按此考虑。[0044]6、用于刚性的管道减振抗震支撑不能安装与建筑的不同结构部位或功能部位,否则会因地震作用而产生不同的位移。[0045]7、单管减振抗震支撑双向侧向或纵向或具有侧/纵向作用的拐点抗震支撑,应直接与管线或电线套管连接。应注意支管或小一级管线的支撑不能作为主管的抗震支撑,即不能作为另一方向(主管)的支撑。[0046]8、管线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沉降位移的设计。[0047]9、侧/纵向斜撑安装的最佳垂直角度为45°,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0048]10、对水、电、风系统的单管或多管共用门型吊架,无论侧向或纵向斜撑,斜撑偏离中心线2.5°时不会影响其承载力。[0049]侧向抗震支吊架的要求:[0050]1、每段水平直管段应在两端应设置有侧向抗震支吊架。[0051]2、每段水平直管段末端的1.8米范围内应设置纵向抗震支吊架。[0052]3、沿墙敷设的管道当设有入墙的托架、支架且管卡能紧固管道四周时,可作为一个侧向抗震支吊架。

[0053]纵向抗震支吊架的要求:[0054]1、每段水平直管段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吊架。[0055]2、每段水平直管段末端的12米范围内应设置纵向抗震支吊架。[0056]立管的抗震支吊架设置要求:

5

CN 210567041 U[0057]

说 明 书

4/4页

1、当立管长度大于1.8m时,应在其顶部及底部设置四向抗震支吊架,当立管的长

度大于7.6m时,应在中间加设四向抗震支吊架,是立管的两个四向抗震支吊架的间距不得大于7.6m。[0058]2、连接立管的水平管道应在靠近立管的0.6m范围内设置第一个抗震支吊架。[0059]3、与水平管段相连的立管,靠近接头处的四向抗震支吊架可视为与其连接的水平管段的一个双向抗震支吊架。[0060]4、当立管通过套管穿越结构楼层时,因套管可限制立管水平方向的位移,可作为立管的一个四向抗震支吊架。[0061]5、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抗震支吊架间允许纵向偏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0062]1)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大于最大侧向支吊架间距的1/16。[0063]2)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不得大于其宽度的两倍。[0064]3)水平单水管抗震支架,抗震斜撑直接作用于管线,当其在转弯处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其可作为另一侧管线的一个纵向抗震支吊架,可承受另一侧6m管线的纵向地震力。[0065]6、抗震支吊架的构造要求:[0066]1)抗震支吊架,承受压力的杆件长细比应小于等于200,只承受拉力的杆件长细比应小于等于300。

[0067]2)抗震支吊架的斜撑与吊架的距离不得大于0.1m

[0068]3)门型抗震支吊架至少应有一个侧向抗震支撑或两个纵向抗震支撑(对于风管抗震支架,当其风管宽度超过1m时,宜使用两个侧向支撑);同一承重吊架悬挂多层门型吊架,应对承重吊架分别独立加固并设置抗震斜撑;门型抗震支吊架侧向及纵向斜撑应安装在上层横梁或承重吊架连接处;[0069]7、所有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安装抗震支架的锚栓只可固定在剪力墙,梁或钢结构梁,承重柱上,严禁将斜撑安装到砖墙一类的建筑结构上(砖墙容易被应力集中所破坏,使锚栓松动)。

[007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6

CN 210567041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7

CN 210567041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