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资源公报
2012年度
云南省水利厅 二〇一三年六月
综 述
2012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09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177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14.8%,比上年偏多10.6%,是自2009年开始的严重连旱的第四个年份。全省水资源总量1690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3.5%,比2011年偏多12.9%,位列1956年以来的倒数第三位;水资源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分布,滇南、滇西、滇东南等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多,其余部分地区相对较少,其中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大理、丽江、迪庆等地区水资源严重偏少,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干旱灾害。
由于2009年以来全省降雨连年偏少,江河来水持续偏少, 特别是受2011年雨季干旱的影响,2012年春、夏全省库塘蓄水严重不足,有744座小型水库干涸;至6月20日,全省库塘蓄水仅22.4亿立方米;全省旱情较为严重,人畜饮水困难,部分城镇供用水矛盾突出,全省城乡供水形势一度极其严峻;水资源减少也导致江河湖库水体纳污能力降低,水体水质恶化。进入汛期以后,各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大蓄水力度,年末水利工程蓄水总量达69.6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6.9%;但蓄水量分布不均,滇中地区的昆明、楚雄、玉溪以及滇西的大理、丽江等地库塘蓄水严重不足。
2012年是我省连续遭遇干旱的第四年,给城乡居民用水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暴露出全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程性缺水矛盾尖锐,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4年连旱成因复杂,呈现的主要特点为:一是降雨连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二是库塘蓄水减少,供水矛盾突
出;三是旱灾涉及面广,灾害损失严重;四是连续受旱受灾,叠加效应突出。
2012年全省河道外供水量15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3.4%。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45.3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5.362亿立方米,其他水源(污水处理回用及雨水利用)供水量1.141亿立方米。2012年全省河道外用水量151.8亿立方米。用水量中,生产用水量135.4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5.38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1.041亿立方米。
全省用水消耗量85.02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56.0%。 全省水力发电用水量3430亿立方米。
全省废污水排放量19.74亿立方米(不包括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排放量)。
2012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326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14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不含火电)用水量71立方米,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440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120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72升/日。
2012年全省水质监测评价河流14300.6千米,其中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13032.9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91.1%。2012年全省监测评价水功能区252个,按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2020年)全因子评价,总体达标率为46.4%;按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2020年)双因子评价(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体达标率为65.9%。九大高原湖泊中三个湖泊水质为Ⅰ~Ⅲ类,一个为Ⅳ类,其余五个为劣Ⅴ类。评价水库60座,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有31座,其中有43座水库属中营养,10座属轻度富营养,7座属中度富
营养。评价46处主要供水水源地,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总体达标率为79.2%。
本期《云南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为云南省水利厅发布的第十七期《公报》。《公报》以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23598-2009)要求的内容和技术标准为编制依据,以水文部门的实测水文数据和水利部门的统计资料及各州市报送的供用水资料为基础,并收集统计、气象、农业和城建等部门的有关资料,经汇总和综合分析后编制而成,《公报》的主要内容有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耗排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质量、重要水事等。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2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09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177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14.8%,比上年偏多10.6%,属枯水年。
行政分区中,怒江州年降水量最大,为1894.4毫米;楚雄州最小,为686.6毫米。与常年比,全省16个州市年降水量均比常年偏少,其中西双版纳、昭通、曲靖、文山、保山5个州市偏少3.7%~8.9%;怒江、德宏、普洱、玉溪、迪庆、红河6个州市偏少11.6%~19.1%;临沧、楚雄、大理、昆明、丽江5个州市偏少21.3%~26.9%。
与上年比,除普洱、大理、临沧3个州市降水量偏少5.8%~11.3%外,其余州市均比上年偏多。其中曲靖市和昭通市偏多70.5%和52.1%;文山州和昆明市偏多30.7%和29.7%;玉溪、楚雄、红河、怒江、德宏5个州市偏多16.3%~10.4%;迪庆、丽江、西双版纳、保山4个州市偏多7.0%~3.3%。
二、蓄水动态
水库蓄水动态2012年全省9座大型水库、215座中型水库以及小型水库和坝塘年末蓄水总量69.6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6.9%。其中,大型水库蓄水量14.40立方米,比上年增加88.43%;中型水库30.6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多35.8%;小型水库及坝塘24.6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2.9%。
2009-2012年行政分区年末蓄水总量表(单位:亿立方米) 行政分区 昆明市 曲靖市 玉溪市 保山市 昭通市 丽江市 普洱市 临沧市 楚雄州 红河州 文山州 西双版纳 大理州 德宏州 怒江州 迪庆州 全省合计 2009年 10.56 5.38 3.60 2.13 3.53 1.79 3.53 2.24 6.27 5.41 3.21 2.09 3.58 1.16 0.25 0.08 54.81 2010年 11.37 8.70 3.76 2.91 4.63 2.27 3.89 2.51 7.52 5.15 3.25 2.34 4.44 1.43 0.17 0.09 64.42 2011年 6.96 4.10 2.81 3.26 2.59 1.90 4.14 2.66 5.31 3.73 2.77 2.42 2.84 1.54 0.26 0.08 47.39 2012年 9.21 10.75 4.07 4.54 5.25 2.35 4.75 2.85 6.10 6.38 4.01 2.66 4.44 1.92 0.25 0.09 69.62 2012年九大高原湖泊年末容水量277.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4%。除洱海较上年增加,泸沽湖与上年相同外,程海、滇池、阳宗海、星云湖、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三、供用耗排水量
(一)河道外供水量
2012年全省河道外供水量15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4%;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4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3.0%;地下水源供水量5.36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1.1%;其他水源(污水处理回用及雨水利用)供水量1.14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4.7%。地表水源为主要供水水源,占总供水量的95.7%,地下水源供水量占3.5%,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8%。
地表水源供水量包括蓄水、引水、提水、跨流域调水和人工载运水量,其中,蓄水工程供水量56.14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38.6%;引水工程供水量75.56亿立方米,占52.2%;提水工程供水量12.25亿立方米,占8.4%;跨流域调水量1.293亿立方米,占0.9%;人工载运水量0.084亿立方米,占0.1%。
地下水源供水量包括浅层地下水源供水量和深层地下水源供水量,其中,浅层地下水源供水量4.427亿立方米,占地下水源供水量的82.6%;深层地下水源供水量0.935亿立方米,占17.4%。
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回用量和雨水利用量,其中,污水处理回用量0.6656亿立方米,占其他水源供水量的68.4%;雨水利用量0.4751亿立方米,占41.6%。
(二)河道外用水量
2012年全省河道外用水量15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4%。其中,生产用水量135.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5%,占河道外用水
量的89.2%;生活用水量15.3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8%,占10.1%;生态环境用水量1.041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4%,占0.7%。
生产用水量中,第一产业用水量103.8亿立方米,占生产用水量的76.6%;第二产业用水量29.14亿立方米,占21.5%;第三产业用水量2.511亿立方米,占1.9%。
生活用水量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8.046亿立方米,占生活用水量的52.3%,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7.334亿立方米,占47.7%。
生态环境用水量中,城镇环境用水量0.9785亿立方米,占生态环境用水量的94.0%,农村生态用水量0.0629亿立方米,占6.0%。 (三)河道内供用水量
2012年全省水力发电用水量3430亿立方米。 (四)用水消耗量
2012年全省用水消耗量84.63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消耗量75.70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消耗量7.885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消耗量1.0414亿立方米。全省综合耗水率56.0%。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用水指标分析
2012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326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14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不含火电)用水量71立方米,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440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120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72升/日。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2012年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6.9%。行政分区中,昆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28.4%,为全省最高;怒江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率1.2%,为全省最低。水资源分区中,南盘江、金沙江(下)2个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于10%,其余分区均在10%以下。
五、水资源质量
(一)河流水质
2012年全省监测评价河流14300.6千米,其中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13032.9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91.1%;Ⅳ类水质的河长566.1千米,占4.0%;Ⅴ类水质的河长253.0千米,占1.8%;劣于Ⅴ类水质的河长448.6千米,占3.1%。
汛期与非汛期水质相当。汛期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总河长的92.0%,比非汛期多0.3%;Ⅳ类占2.8%,比非汛期少0.2%;Ⅴ类占2.8%,比非汛期多1.8%;劣Ⅴ类占2.5%,比非汛期少1.8%。
(二)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2012年全省监测评价水功能区252个。按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2020年)全因子评价,总体达标率为46.4%;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达标率分别为44.3%、58.0%、58.3%和32.7%。按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2020年)双因子评价(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下同),总体达标率为65.9%;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达标率分别为83.6%、81.2%、91.7%和53.6%。
2012年全省监测评价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的水功能区130个。按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2020年)全因子评价,总体达标率为47.4%;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达标率分别为48.3%、57.7%、63.6%和41.5%。按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2020年)双因子评价,总体达标率为68.5%;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达标率分别为89.7%、84.2%、90.9%和
32.1%。
长江流域评价水功能区84个,按水质管理目标全因子评价达标率为27.4%;珠江流域评价51个,达标率为41.2%;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流域评价数分别为31个、49个、15个和22个,达标率分别为58.1%、57.1%、66.7%和95.5%。按水质管理目标双因子评价长江流域达标率为57.1%;珠江流域达标率为56.9%;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流域达标率分别为48.4%、75.5%、80.0%和100.0%。 (三)湖泊、水库水资源质量
九大高原湖泊 按个数评价,九湖中三个湖泊水质为Ⅰ~Ⅲ类,一个为Ⅳ类,其余五个为劣Ⅴ类;营养化评价:一个贫营养,四个为中营养,四个为中度富营养;按水面面积评价,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占评价总面积的49.3%,劣Ⅴ类的占32.9%。各湖泊藻类优势种群、藻细胞密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段等存在较大差异。
九大高原湖泊按面积共评价1041.0平方千米,其中水质符合地表水Ⅰ~Ⅲ类标准的面积占总评价面积的49.3%,Ⅳ类占3.0%,Ⅴ类占14.9%,劣Ⅴ类占32.9%。
水库水质 参加评价的水库60座。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有31座,Ⅳ类有13座,Ⅴ类~劣Ⅴ类有16座,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
60座水库中有43座水库属中营养,10座属轻度富营养,7座属中度富营养。
5座大型水库(不包括水电站)中,鱼洞水库水质为Ⅲ类,属中营养;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独木水库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项目
为总氮,属中营养;柴石滩水库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属中度富营养。
(四)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
2012年全省监测评价46处主要供水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水源地38个,地下水水源地8个。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总体达标率为79.2%,未达标的水源地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及五日生化需氧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