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跑说课稿
一、设计思想
本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从高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前提,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耐久跑教学为载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骨干学生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耐久跑技术水平,发展学生一般耐力素质,增强学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压力陡增,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少,所以体育课时间成了学生释放情绪、锻炼身体的主要时间,他们生理和心理发育趋向成熟、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的能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态度认真,集体荣誉感强,但对耐久跑项目却是敬而远之,耐久跑水平参差不齐。 三、教材分析
耐力跑是“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提高学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锻炼学生意志品质,但耐力跑过程中要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两个极点,学生敬而远之。本课是高一年级第一节耐力跑课,主要是体会耐久跑过程中跑步的动作节奏与呼吸节奏的协调配合,为后面的耐久跑课提高耐久跑成绩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明确耐久跑的动作方法及其健身价值。
2.技能目标:绝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力争使动作协调、自然、有节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运动参与目标:通过自学和练习,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跑动中动作节奏与呼吸节奏的配合。
教学难点:动作节奏与呼吸节奏在实际跑动中的完美配合。 六、教学设想
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自练能力,通过组成学习小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教授法(具体讲解动作要领);练习法(通过多次练习掌握动作要点);尝试法(让学生在尝试中提高创造力,发展个性);游戏法(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演示法(展示成果,肯定成绩) 课的组织方法:集中分散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是开始部分(1-2分钟)
作为教师,我会十分重视体育课的安全教育。通过课堂常规,提示上课集中注意,同时做好课的安全检查,并简单的向学生讲明了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准备热身部分(10分钟)
(二)准备热身部分(10分钟)
首先是 “抓尾巴”游戏(4分钟)我会把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4个小组,在教师讲解示范并说明规则后,学生在腰间系上属于自己组颜色的腰带,学生在游戏中扮演猎人和猎物的角色,进入所规定的圆中进行“抓尾巴”游戏,通过追逐闪躲来进行捕猎和防止被“猎”,被捕到的“猎物”要到“猎人“的营地中为同伴加油,最后以“捕”的“猎物”最多组获胜。
接着,我又安排4分钟的热身操。在音乐的伴奏下,我讲解示范热身操活动内容:肩部运动、腰部运动、髋关节运动、膝盖运动、踝关节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踢腿运动,学生模仿练习并在我的言语提示下,有节奏并顺利完成热身操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和热身操的方式进行热身,不仅把枯燥无味的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基本部分技能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
(三)学习与提高部分(28分钟)
第一个教学步骤是我讲解示范耐久跑的动作,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耐久跑的动作概念;
第二个教学步骤是分解练习,目的是为了学生进一步地建立正确动作概念和掌握耐久跑锻炼价值。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练习: (1)原地跑变踏步练习,通过我的语言提示,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2)100米匀速来回跑,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实践,自主体会适合自己的跑姿。
(3)学生分组自创几何图形并尝试,目的是让学生相互配合,达到共同进步。
(4)请优秀的学生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最后一个教学步骤是 “画图”游戏(8分钟)
通过“画图”游戏, 来提高巩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会将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四个小组,呈4路纵队站于起点线上,每人手持一样器材,在我讲解示范游戏规则后,由队长安排队员接力先后顺序,在离起点线30米外的方形中摆放器材进行“画图”,之后迅速跑回与下一名同伴击掌,其余同学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最后以用时短,创意高的小组为优胜组。
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快乐。
接下来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恢复身心(3-5分钟) 首先,在音乐的伴奏下,我讲解示范放松舞步后师生共同做放
松舞步,达到身心放松!
其次,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师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并作点评,以鼓励为主,同时向课外延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