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习老师课堂试教教案

2020-01-08 来源:客趣旅游网


实习生课堂试教教案

备课时间 2014 年 10 月 7 日 教学课题 授课时间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014年10月15日 年级班次 课时数 八年级3、17班 1课时 课 堂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提炼文章内容。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品味语言。 3、产生情感共鸣,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意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设计 教 具 教学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意蕴。 朗读法 课型 PPT+板书 常态课 教学过程 及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包含板书设计及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处理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感情地)同学们,我们学过历史都知道,近代中国饱经创伤,曾经留下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咱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我们今天能看到就只剩下这些断壁残垣了。(PPT展示圆明园遗址图) 很遗憾,历史并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但却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例外,从遥远的国度传来正义的质问,你们知道这个正义的声音是谁的吗? „„ 二、讲授新课 师:雨果作为法国人,他是怎样看待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伟大胜利”呢?这种看法体现了雨果怎样的胸怀和人格魅力? 我们现在就走进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学们再之前就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就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浏览课文 师请学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提示、肯定或引导——引导:首先你们觉得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呢?提示学生抓过渡句) 生答: 描绘圆明园的美景 赞美圆明园 揭露侵略者的暴行 (板书) 讽刺侵略者 师:现在我们总结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了这两个点对我们理解雨果情怀很关键,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赞美圆明园,雨果在文中对圆明园进行了极大地赞誉,那么他是如何描写圆明园的呢?你们看到课文哪段是在描绘圆明园美景? 生:3段 师:很好,第三段!我们来读一读,注意读出感情? 生齐读课文 师:读完这段后,我们一起来看看雨果用了哪些语句赞美圆明园?有哪些,请同学们边找边拿笔勾画。 生:世界奇迹、幻想艺术、典范、人类智慧的结晶„„ 师边听边总结板书 师:雨果事实上并没有到过圆明园,他仅凭想象勾勒出一个美轮美奂的圆明园,我们来赏析其中这描绘圆明园的语句,你们看到教材第三段中间“请您用大理石„„那就是这座名园”。我们先读一遍! 赏析一段文字,我 们学过用什么方法 关键词 关键句 生:关键词:这儿„„那儿„„ 玉石、青铜、雪松、宝石、绸缎、异兽、琉璃、珐琅„„(找出关键词请学生赏析,你们在赏析这段文字时有什么感想?) 师:你们想想这些东西繁多,在圆明园随处可见,说明圆明园怎样„„规模巨大、富丽堂皇、金碧辉煌。似乎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出现,因此圆明园是幻想艺术。幻想是什么,没办法达到的称之为幻想,而圆明园是幻想艺术的巨大典范,是一个世界奇迹。极致的渲染了圆明园的美! 同学们在赏析这段文字时有没有在头脑里形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象。我

教学后记 们来欣赏一个短片,是根据这段文字描绘的圆明园的一个还原图。 这只是人们凭想象凭文字做成的简易还原图,事实上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为什么?谁干的? 生:英法联军、侵略者 师:雨果讽刺侵略者,一是从称呼上,二是行径上,对侵略者的称呼有哪些? 生:胜利者、文明人、强盗 师:写行径上有哪些词语,英法联军怎样干的?拿起笔圈点勾画,把这些词勾出来。 生:行窃、掠夺、更彻底、漂亮、塞满腰包、手挽手、笑嘻嘻„„ 师:我们刚刚找到的这些词语你们觉得什么意思?表扬吗? 生:不是 师:嗯,肯定不是,对吧!这种反语的运用,(批注:反语)加重情感色彩,具有更加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三、总结 我们简单梳理了文章内容,同学们还记得这节课开始我所留下的问题吗?雨果身为法国人,严词批评、讽刺自己的国家,体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人格魅力?(提示:雨果站在„„立场来写这封回信的呢——人类立场) 雨果站在人类的立场,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雨果这封信盛赞圆明园,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罪行”——强调这种强盗行为是英法联军、政府,而非人民,体现雨果超越国界的情怀。) 四、布置作业 师:希望带着问题出课堂。 (多媒体展示:想一想巴特勤上尉看到这封信后会怎么想?法国人会怎么想?) 师: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 五、板书设计 奇迹、典范 赞美圆明园 人类智慧的结晶 幻想艺术 讽刺侵略者 1、激情导入,讲的太多,没有深度。没有调动学生情绪。 2、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 3、过渡不够自然(给学生说我在阅读中发现雨果对侵略者的称呼多变,正话反说、褒词便用——反语作用?)除了称呼反语,还没有其他反语的运用? 4、结语:雨果拥有显赫的社会威望,不仅在于他在文坛上的地位,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