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20-01-25 来源:客趣旅游网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既不能把语文教学单纯地为升学服务,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妨碍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又不能单纯地为培养少数几个“尖子”,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者,而应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1.1制定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

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1.2.要重视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中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教师了解、收集教学效果的信息,可用个别谈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法。这样能做到“顾两头,促中间”,使基础好的学生保持稳步上升,使基础差的学生能有明显的提高,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1.3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一方面,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一般可采用“设疑激趣”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注重语文教学法的德育功能

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是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逐渐成型的关键时期,利用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活动、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学科课堂,来进行德育教育。不言而喻,初中语文的教学是其中主要的阵地和渠道。所以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这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教育内容丰富,我们现对如何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学生思想素质这一问题加以说明。 2.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的目的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应教育学生:一个人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是维护民族尊严的表现;也应使学生明白:我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从甲骨文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字,我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美的语言之一。通过语文教学渗透这些知识,学生逐步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操,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

2.2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那么祖国的形象则是河山的面貌。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祖国河山在作者的刻画下显得景色绮丽,风采诱人,美不胜收:范仲淹笔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烟波浩淼,岸芷汀兰,让人心旷神怡;刘鹗摄下的澄明如镜的“大明湖”,湖光山色,芦花摇曳,使人叹赏不绝;老舍描绘的鲜花遍地的“五月的青岛”,鸟语花香,眼明神爽,令人陶醉其中……一幅幅烙上“中国心”的画卷印入学生的脑海,影响他们,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2.3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黄帝算起,我国已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来自古典名著,它们真正地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都能让学生沉浸在我国古代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情操的熏陶。

3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的完善。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论语》使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材启迪学生感悟人类的价值观念,体会人类的美好情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4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法要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5强化语文的社会功能,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

前些年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紧紧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这点往往被忽略:重阅读,轻听说;重语文知识掌握,轻语言能力培养;重“大作文”,轻“应用文”。导致的恶果是有的学生考试能得高分,但写不成文章,讲不好话,缺乏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落实素质教育,人们已注意到这个问题,

在中考中加大了语文应用题力度,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这是对初中语文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