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心理学的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怎样帮助教师准却的了解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一)理论任务: 教育心理学需要探讨和解决很多理论问题,如学习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遵循怎样的规律?等等。(二)应用任务:教育心理学需要用理论不断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发现、把握和正确运用教与学互动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富有成效。 西方教育心理学包括那几个阶段?、1初创时期 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二、发展时期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三、成熟时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逐渐形成。四、完善时期
二、学习、教育与发展
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乳儿期(0至1岁);婴儿期(1岁至3岁);幼儿期(3至6岁);儿童期(6至11、12岁);少年期(11、12至14、15岁);青年初期(14、15至17、18岁);青年后期(17、18至25岁);成年期(25至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4.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内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第二、前运算阶段(2-7岁):第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第四、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是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第一阶段,0-1.5岁,将遇到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冲突,解决不好会发生信任危机。第二阶段,2-3岁,将遇到自主与羞耻、怀疑的矛盾冲突。第三阶段,4-5岁,将遇到主动与内疚的矛盾与冲突。第四阶段,6-11岁,将遇到勤奋与自卑的矛盾与冲突。第五阶段,12-18岁,将遇到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简答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生的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而且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且有波动性和强制性特征,总的来说,要体现出,直观操纵性,指导模仿性,甚时再现性。
简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
答简中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2.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3.学生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4、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
简答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1.中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间的不适应
2.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幼稚间的矛盾3.自我意识的增长和社会化成熟滞后之间的矛盾4.感情外露和内隐的矛盾。
学习动机的种类?1、根据学习动机发挥作用的范围,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3、根据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可分为高尚学习动机与低级学习动机。4、根据学习活动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近景直接性动机和远景间接性动机。
学习动机的作用?1、引发作用:2、定向作用:3、维持作用:4、调节作用。 简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并不完全成正比,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揭示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相互关系。一般情况下,学习难度是中等的时候,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即学习动机微弱或过于强烈都不利于学习,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适中时,才会取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当学习难度变化时,两者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学习难度很小,学习动机必须十分强烈才能取得好的学习结果;学习难度很大,适当降低学习动机的强度才能促进学习。
简答学习动机的理论主要观点?(一)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种,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二)强化理论。心理学家斯金纳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形成。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具有某种行为倾向,是因为个体先前就建立了这种行为和相应刺激的牢固联系,而这个牢固联系是因受到强化而建立的。(三)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个体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行为结果形成原因的过程。成败归因成败归因维度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内部的外部的稳定的不稳定的可控的不可控的能力
(四)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成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愿望或倾向。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种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是个体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倾向是个体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那些?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一)内部条件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如果目标明确、难度中等、短期可以实现,就会增强学生的动机和学习行为的持久性。2、年龄与成熟。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一般来说,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
5、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任务的完成有不良影响。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二)外部条件1、社会舆论与家庭环境。不同的社会,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社会的要求会通过家庭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2、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强有力的因素。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第三,教师还是沟通社会、学校与家庭的纽带,能够把各种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内部因素结合起来。
学习兴趣的分类?1、按学习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2、按学习目标,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3、按学习时间,可分为稳定兴趣和暂时兴趣。4、按学习范围,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学习迁移的理论及观点?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是由各种官能构成,某个官能的改进,会增强其他所有的官能。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以联结理论为根据,提出了解释学习迁移现象的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中存在共同要素时,一种学习才会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才会出现学习迁移现象。迁移的发生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条件是共同要素的存在。3.概括说,贾德通过“水下击靶”实验认为:学习迁移的发生是因为在前面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些原理可以部分或整体地运用于后面的学习中。4.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顿悟”是学习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关系转换说实际上强调了个体的作用,学习者能否出现“顿悟”、能否发现两个学习过程的关系是学习迁移发生的关键。5,奥苏伯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他认为:所有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迁移现象一定发生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因此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概括性、稳定性、连贯性、包容性以及可辨别性等因素影响着新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一)内部主观因素1.智力。智力水平较高的人能够发现不同学习情境间的相同成分及关系;善于总结学习中的原理规则;能够将先前获得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应用于以后的学习情境。2.年龄。由于不同年龄的个体处于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因此形成了不同年龄的学习者的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机制及程度质量的差异。3.知识经验的精熟程度及概括水平。个体的知识经验掌握得越是精熟,对已有经验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多方面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迁移就越能顺利的发生。4.学习心向和定势。心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学习者具有准备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比没有这种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定势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定势既可以促进良好迁移的发生,也可以造成不良迁移的出现。5.学习者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学习者对学习的态度会影响知识获得的过程以及知识应用的过程。如果学习者能够认识到学习本身和所学知识对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能联想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那么就会有助于个体在以后的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二)外部客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特征。学习材料的众多特征中,能够影响学习迁移质量和速度的特征包括:先后所学知识之间有无共同的要素或成分,即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学习材料中知识的组织结构、逻辑层次、知识的实用性。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因素会对学习者的学习及迁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简单地讲,前后两个学习情境中相似甚至相同的因素越多,表明能够被学习者利用的线索越多,也就越能促进迁移的发生,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质量。3.教师的指导。
教师有意识的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迁移的发生,是提高迁移效果的重要条件。 简要比较知识直观的几种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第一,实物直观。这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活动。第二,模像直观。这是通过对事物模拟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活动。第三,言语直观。这是在生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从而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直观活动。
影响知识保持的因素有那些?1,遗忘的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影响,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这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记忆材料的性质直接影响记忆效果。一般来说,记忆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记忆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要好;记忆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材料比记忆系统性、连贯性较差的材料效果好;记忆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像材料比记忆抽象概括的言语材料效果好。记忆材料的数量对记忆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要达到同样的记忆水平,记忆材料数量越多,平均的朗读次数和时间就越多。3,记忆材料的系列位臵: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中间部分则受两种抑制的影响原故而出现了系列位臵效应。4,学习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学习程度越高,保持效果越好,过度量保持在50%,记忆效果最好。但是超过一定限度的过度学习,会造成“报酬递减”。5,学习者的态度:学习者对实际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个人需要的事情,首先被遗忘,而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具有情绪作用的事物,则遗忘得较慢。
技能的基本特点?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如何培养操作技能?1.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2.准确地示范与讲解。3.必要而适当的练习。4.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是内部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5.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智力技能的培养需要注意那方面?1.辨别课题种类。2.创设良好情境,提高学生定向能力。第一、正确完整地了解智力活动的全过程。第二、对智力活动方式概括的了解。第三、定向由学生独立地提出,不是由教师把现成的活动方式告诉学生。3.摆脱旧经验的影响,由于经验具有定势的作用,会妨碍人们去明确课题的本质或关系。4.提供分步练习的机会,促使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5.指导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练习
智力技能定义或特点?智力技能也称心智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区别和联系?区别 首先,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属不同层次的范畴。学习方法比较直接、具体、单一,而学习策略有一定的概括性。其次,从理论上说,学习方法属“战术”的范畴,而学习策略则属“战略”的范畴。联系 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是学习策略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学习策略是怎样恰当的运用学习方法,对学习方法具有选择应用上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学习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与学习策略基本上同易二着都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功能所必须掌握的。
如何理解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主体为最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自觉地对学习活动及其要素进行调控的策划和谋略。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理解:首先,学习策略是用于学习的计策谋略。其次,学习策略是学习主体为实现学习目标而自觉主动使用的。第三,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第四,学习策略的作用对象是学习活动及其要素。
教师如何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一)系统传授式,是教师利用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课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学习方法。(二)专题讲座式,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学科特点,采取专题讲座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讲座。(三)学科渗透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这是一种十分自然而且效果最好的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的教学方法。(四)经验交流式,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之间进行学习方法交流的模式。此外,还有门诊指导式。
简答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的作用?第一,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情景有哪些变量(如意识和体验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学习能力水平、原有知识的基础情况、学习的目的任务等等),并且意识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与他们的变化情况。
第二,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自己拥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并且明了这些学习方法与学习变量的关系,意识和体验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根据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的变化情况,自觉地选择和调整学习方法。第三,可以使学生根据学习的效果,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适用性,并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生成性学习?生成性学习是一种强调积极整合新信息于已有图式的理论。生成性学习策略是要教学生一些具体的心理加工新信息的方法。生成性学习强调,不要从书中寻章摘句或稍加改动,而是要产生课文中没有的句子;与课文中某几句重要信息相关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组成的句子等等。
如何应用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笔记的种类包括逐字逐句地作笔记和做总结性笔记,学生做笔记时应该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在笔记的每一页的左边(或右边)留出几厘米的空白。第二,做笔记时保留这部分空白。第三,作完笔记后,在空白处用词和句子简要总结笔记。此外,做完笔记,还要不断复习。复习笔记的益处在于它能允许对材料的进一步精细加工和整合。 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什么?问题解决是指个人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一系列的认知操作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个步骤。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那些?1有关的知识经验2问题的呈现方式和问题情境3习惯定势4功能固着5灵感6原型启发7情绪和动机状态8人格特征。
请简要介绍问题解决的策略?(一)尝试错误法,在对所解决的问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通过尝试错误,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手段—目的分析,该策略是把总目标分成一系列子目标,采用已有的手段加以解决,最终达到总目标。(三)逆向推理法,该方法也叫反向推理法,指的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往回搜索,直至找到通向初始状态的方法或路径。(四)选择性搜索,个体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和某些规则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基于问题所给出的信息,有选择地搜索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逐步积累更多信息,进一步搜索问题解决方法。(五)类比,该策略是运用以往问题情境的解决方法或结果来帮助解决新问题,通俗地说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六)简化,抓住一些主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较简单的形式,先解决这个简单问题,然后利用这个解答来帮助或指导更复杂的整个问题的解决。
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表现?独创性是创造性的本质特征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思维活动能够根据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进程,巧妙而合理地改变思维方向,善于找到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是个体思维活动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和适应性的体现。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超越习惯的模式和寻常见解,产生前所未有、与众不同、新颖独特的观念和成果的能力。包括首创性和新颖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那些?(一)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在学校教育方面,如果学校气氛较为民主,那么,这种教育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二)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三)创造性人格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什么是问题,一般包括那些要素?定义为: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初始状态,二是目标状态,三是障碍。问题分为两类:结构良好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问题解决是指个人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一系列的认知操作过程。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第一,目的性。第二,认知性。第三,序列性。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差别?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法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高创造者具有的人格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创造者具有的人格特征及塑造策略?一人格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二)创造性人格的塑造策略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犯错误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常用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发散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
说明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基本思路和做法?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答案。为此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规律:(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教师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一、模范公民二、组织者和管理者三、教学设计者四、伙伴与朋友的角色五、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6反思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七、家长的代理人八、终身学习者九、学习的促进者
国内外学生比较喜欢具有那些心理特征的教师?学生比较喜欢“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开朗、容易接近,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人对事公平合理”的教师。
教师应具备那些特殊能力?1.组织教材的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4.处理、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5.班级管理能力。6.教育科研能力。
列举几种与教育教学相关教师的人格特征?1.烦躁型、胆怯型与整合型。烦躁的教师只对那些奋斗型或顺从型的学生有效果;胆怯的教师在三类教师中效果最差,只对奋斗型的学生有效;高度整合型的教师则对各种学生都有效,尤其是对于焦虑的和怀有敌意的学生,这类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2.具体—抽象倾向。抽象水平高的教师往往能够在教学中灵活应变,较少专制和惩罚,这样的教师所教的学生比那些具体思维水平上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学习更专心,更积极主动,更有合作精神,结果也更有成就。
教师为什么要扮演学生的伙伴与朋友的角色?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友好相处,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如果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有他们平的相待,坦诚相见,热心关怀,思想教育耐心,学生就愿意将自己的困难,忧虑,痛苦,过失甚至秘密告送老师,而这些恰恰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未来的教学在形式上更倾向于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和合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