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研究

2024-04-13 来源:客趣旅游网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研究

作者:王涵 王航 车宇宁

来源:《工业设计》2020年第10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改革

当前在我国社会转型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技术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在统计过程中,环境设计专业在毕业后依然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仅占40%。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从业者,应该寻求新的思路,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无缝衔接,引导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是教育的职责所在。项目化教学的本质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固有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是被动的,教师按照原有的大纲和课程的要求,单一的传递知识,但技术的实践部分并不完善。虽然环境设计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课堂上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还会有实践环节,要根据课程需求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包含了绘画的基础,软件的应用以及理论知识等的综合运用。但在学生的设计作品反馈后,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学生如同纸上谈兵,在室内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数据尺寸以及细节的施工问题上,没有实际现场的观摩和实操,因为在课堂上的理解总是模糊的。学生普遍的现象是能做出外表漂亮的设计,但经不起推敲,也不能把设计付诸于实际项目当中,专业的技术性内容和方案的实现流程及工艺都只停留在表面。这种学习状态及就业现象的出现,我们不得不反思,固有的教学模式及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需求。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密切结合是当前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 1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的存在的问题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和建筑设计专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是对建筑设计的二次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与平面布置、空间规划、功能分析、审美标准设立及氛围营造的关系日趋密切。项目教学的核心是要结合当前形势下的市场的需求,建构符合环境设计课程的体系,以更好的切近行业标准、职业岗位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1 课程设置内容宽泛

“环境设计”这一词汇本身涵盖面就比较广泛,也是一门交叉学科。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于一起,对人的生存空间进行设计。所以本科专业四年里需要学习的课程之广泛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四年的专业学习使学生每门课程都能接触了解。课程数目多,三个方向的内容都要有所涉及,但主干课程课时比例和按照专业进行划分的课程比较模糊,且每门课程讲述的都不够细致。

1.2 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1.2.1 固定教学模式导致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在多数的本科院校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都是三年,最后一年在岗位实习中,学生才能切身的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和检验在校学习期间的成果。固定的教学模式的限制,束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因为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影响了个人就业的自信心,且工作初期的压力相对较大,不得不选择转行。在项目化教学的理念没有开展之前,学生在校学习与毕业后工作岗位的衔接还存在很明显的问题,导致了一系列就业方向的偏差。在毕业后由于专业实践能力的差别高低,无法胜任今后的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1]。 1.2.2 课程设置导致实践能力较弱

目前,课时的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存在冲突。项目课程,需要学生能在相应的学年里完成实际项目的全过程。但是在课程设置中,在学生的基础知识都不理解的前提下,就直接進行实践环节的方案设计,会使其无法深入实际项目,设计只存于表面形式。 1.2.3 师资团队实战经验差异导致实践能力较弱

项目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属于两个类别:一是,基础理论类;二是,实践科研教学类,教基础的教师在讲授基础理论课程时,还要进行实践类的教学任务,无形的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培养学生实践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足够的实际项目方案设计的经验和经历。高校的教师和设计行业的设计师相比,依然存在着实践项目教学经验的差异,因此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 2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策略

针对以上存在的课程体系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并结合着项目化教学的新思路,我们要针对环境设计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新的探索。通过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综合细化及深度融合,实现创新、创造能力的整体提升[2]。 2.1 项目课程按专业分类强化针对性

环境设计涉及的学科课程比较广泛,科目多的问题,项目化课程需按专业分类强化针对性。例如可以按照专业方向分类式教学,把环境设计的专业分为三个方向:室内设计方向、建筑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这三个方向在专门的艺术院校本身就是三个方向,但是在综合性的高校中,只存在于环境设计这一专业当中。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分的课程,使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理论和实践环节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三个专业方向分类,第一年学习建筑设计,第二年学习室内设计,第三年学习景观设计,第四年上学期为综合运用以及毕业设计。明确课程设置

后,使得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更有针对性,也能让学生们有效的掌握专业知识[3]。2.2 项目课程按学年分类凸显实践环节

项目课程安排要按学年分类进行教学实践的设置。项目课程设置需要在保证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合理的安排项目课程实践课时内容。 2.2.1 学年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环境设计的基础类学习多数都包含在建筑设计知识中,设计是以艺术为核心的范畴,因此在基础课程中要掌握理论知识,有夯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的为设计创新服务,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第一学年里包括:中西方建筑史、中外设计史、速写、水彩、立体设计、建筑制图、建筑概论、包含相关的设计软件有CAD、3D、SU、PS 等等。每一学年都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课程,每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实践教学环节。 2.2.2 专业实践以相关课程要求进行安排

专业与企业的合作不应该从第三学年开始,要从专业学习开始就深入到项目之中,以相关课程要求进行安排,虽然初期学生是零基础,但是只有走进实际工作岗位中,学生才会更有危机意识。因此,第一学年是建筑设计阶段:第一学期是建筑设计的理论学习和设计初步,第二学期进行实践过程的融入,让学生参与其中;第二学年是室内设计阶段:室内设计部分因为有建筑设计的基础,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学年需要学到的课程都需要跟实际项目相结合,包含居住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酒店空间设计,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三个项目的实际跟踪和学习,学生能从实际项目中了解到更多的相关工艺,包括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装饰施工图、照明设计、效果图的制作等;第三学年是景观设计阶段:景观设计是基于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之上的专业,也是综合设计的一部分,环境设计中的外部空间设计[4]。课程内容包括室外空间规划、植物配置、环境心理学、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施工监理等课程。三大方向的课程通过分学年的系统学习,学生能更清晰的、且有目的性的选择未来的工作方向,从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就业打下坚持的基础。

所以,课时的设置需要在保证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同时增加实践类课程,使得学生真正的像设计师一样进行项目设计,使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时间内,学到真本领,为实现学校与社会就业的无缝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普通教育逐步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各个高校能否合理的定位,发展并保持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已成为关键。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已成为当前高等院校共同的发展方向。摒弃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手脑并用,增强学生的自

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深刻的体会到就业的压力,才会有足够的动力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5]。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改革,主要是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改变,同时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观、价值观的建设,也正是当下亟待改进的目标。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改革是漫长的、艰辛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完善,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