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增分题目组合练13(含解析)不
分版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增分题目组合练13(含解析)不分版本
增分题目组合练(十三)
——集训超重点,提分无障碍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树木每年都会增长形成一圈年轮,通过__①__,科学家可以确定树木的年龄。树木年轮的差异__②__,直径较大的年轮暗示着当年树木处于较好的生长季节。研究人员发现,树木生长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存在着反向关系。冬季我们看到树木健康生长,__③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观察分析年轮的圈数 ②揭示着生长的好季节和差季节 ③却发现海洋生态系统状态较差
解析 根据“树木每年都会增长形成一圈年轮〞,可推断①处谈观察年轮。根据“直径较大的年轮暗示着当年树木处于较好的生长季节〞,可推断②处谈论树木年轮与生长季节的关系。根据“研究人员发现,树木生长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存在着反向关系〞,可推断③处谈论海洋生态系统状况。
2.根据下面内容,给“微公益〞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缺乏道的爱,聚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开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伤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微公益指普通人用寓善于乐方式参与的、将微小的爱心聚集并形成很强利他性的社会力量的活动形式。
解析 首先根据文意,确定给“微公益〞下定义的句式“微公益指(是)……活动形式〞,然后抓住关键句“人们将微缺乏道的爱,聚集起来,积少成多〞“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提取关键信息,最后将提取的关键信息,融入句式,修饰“活动形式〞。
3.为庆祝建校80周年华诞,学校“梦笔生花〞文学社决定扩版,分四期分别介绍校史、校友、名师和优秀学生,需招聘文字编辑假设干人,下面是招聘的相关文字,其中在公文格式、文字表达和语体上共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增分题目组合练13(含解析)不分版本
招 聘 启 示
“梦笔生花〞是我校的文学社团,曾荣获市“十佳文学社团〞称号,出于文学社社刊《梦笔生花》扩版的需要,现从全校同学中诚聘5名文字编辑。要求具备较扎实的文字功底,具有文稿评价和雅正的能力。有意者请到文学社活动室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28日下午5时,过了期限不再接受报名。录取结果将在6月初宣布。
XXXX年5月20日
××中学“梦笔生花〞文学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启示〞改为“启事〞。②“雅正〞改为“修改〞。③“过了期限〞改为“逾期〞。④“宣布〞改为“公布〞。⑤时间在落款上改为时间置于落款下面。 二、名篇名句默写
4.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佩戴繁多而芳香的饰品,使身上更加芬芳了,作者修身洁行,使品格更趋高贵的思想。
(2)《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到百里之外去,那么要做“______________〞的准备;到千里之外去,那么要做“______________〞的准备。
(3)《岳阳楼记》中描写微波浮动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佩缤纷其繁饰兮 芳菲菲其弥章 (2)宿舂粮 三月聚粮 (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三、古代诗歌鉴赏
(XXXX·湖北重点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昭君怨·梅花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5.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昭君怨〞为词牌名。词句以6字句为主,2仄韵,2平韵,音韵和谐,富有变化。 B.“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写出梅花的生长环境,营造了冷清、凄凉的气氛。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增分题目组合练13(含解析)不分版本
C.词中形容梅花的方式与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相同,词意耐人寻味。 D.本词上片侧重写梅花外在特点,下片侧重写梅花内在品质,过渡自然。 答案 B
解析 “营造了冷清、凄凉的气氛〞表述错误。“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只是客观交代了梅花生长在一户普通农家,而不是营造了冷清、凄凉的气氛。应选B项。 6.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②上片前两句写梅花,说是花吧现在还未到春天,说是白雪吧可又有淡淡的香味,表现了梅花的凌寒开放、洁白似雪又散发幽香的特点;下片写把梅栽在“竹篱茅舍〞也罢,把梅栽在“玉堂琼榭〞也罢,它都不改初衷:“两地不同栽,一般开。〞③整首词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纯洁而又傲岸品质的赞美,也表达词人如梅般“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XXXX·广东省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长期以来,无论民间的济贫活动还是政府减贫干预,大都承载特定价值诉求或意识形态。20世纪以来,西方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与转型,既是各国政治经济演变进程,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过程,还是福利思想史的现实形态。随着“政策科学〞研究的兴起,贫困研究与减贫干预转向科学化的模式,并带来反贫困特定维度上的效率与进步。然而技术化的贫困干预始终无法回避政治权力的制约。贫困治理的最优解依然只存在于理想情景,因而,有必要打破意识形态与科学研究的藩篱,尝试在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之间建构互动空间,突破实证研究“经验——理论〞科学环的束缚,探索将政策及政策实践融入研究流程的路径。
XXXX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开展和变化,贫困的发生情境、反贫困行动的背景以及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扶贫理论演进和实践开展的前提与边界,这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开展的全新机遇,也是扶贫领域包括中国脱贫攻坚学术研究反思与革新的良好契机。XXXX年中国提出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从“短板〞的角度审视经济社会的开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向共产主义理想的探索。
脱贫攻坚的实践在不断取得减贫成效的同时,也为反贫困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基于脱贫攻坚的根本方略以及深入实践,中国学术界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延伸和拓展了扶贫思想,主要表达在贫困识别与瞄准技术方面、反贫困与贫困治理议题以及反贫困理念等方面。已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增分题目组合练13(含解析)不分版本
的研究不仅充分解释了何以“瞄不准〞,何以偏离目标,同样也为政策瞄准提供了诸多用以改良的机制和对策建议。针对政策执行情境的约束,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驻村帮扶〞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进入了新的历史高度,其关键在于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了脱贫攻坚实践,影响了贫困发生和反贫困实践的诸多结构性要素,从而为相关研究带来了全新的问题和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开展和创新,并形成了诸多可借鉴的模式。具体而言,集中表达在: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层面。此外,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不仅需要好的经验和素材,同样需要好的讲述与呈现,这就需要研究者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中国话语与反贫困的全球议题之间实现创造性的转换,从基于特殊经验的理论话语迈向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命题。
(摘编自黄承伟、袁泉《论中国脱贫
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7.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技术化贫困干预的治理效果没有到达理想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政治权力的影响。 B.中国提出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既是对社会经济开展的审视,又是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C.脱贫攻坚这一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带来看得见的成效,还可以提供理论创新契机。 D.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能够到达新的历史高度,关键在于发挥了政治制度上的优势。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政治制度上的优势〞有误,原文表述是“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应选D项。
8.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给出研究思路的方式,以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B.文章针对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开展和变化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脱贫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的相互影响为前提,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行性。 D.文章论证脱贫攻坚理论,是从一般到个别并要求理论最后上升到一般的顺序展开的。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行性〞分析错误,文章并没有“具体论证〞。
9.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西方福利体制的形成与转型,也是其政治经济、主流意识形态和福利思想的演变过程。 B.要进行全球减贫事业开展与革新,必须首先研究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的变化。 C.解决脱贫治理机制的问题,依靠的是政策改良和学术界开展的系列扶贫思想的研究。 D.如果要讲好中国脱贫的案例,不但要突破实证研究,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 答案 A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增分题目组合练13(含解析)不分版本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原文说“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开展和变化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开展的全新机遇〞,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是必然的条件关系,“必须首先研究〞强调的是必然条件关系;C项,原文说“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靠的是“驻村帮扶〞这一实践,而且是“一定程度上〞,选项那么把这一可能性变为了肯定性;D项,原文的侧重点是“基于特殊经验的理论话语迈向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命题〞,而不是“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强调一般性的理论上升的重要,而选项把重点次序颠倒了。应选A项。 五、多元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8年5月25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的生命之花绽放在炮火里,那一年,他19岁。
1962年,塞罕坝是一片荒漠,来自全国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工人,用了整整55年,把荒漠变成了林田。
XXXX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于“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这一刻,距中国首批舰载机成功着舰起飞仅仅十多小时,距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入列整整两个月,他实现了自己航空报国的诺言。
XXXX年,13岁的女孩果果突患重疾,生命进入倒计时。女孩离世后,她的父母将女儿的器官捐赠给五个生命,这对平凡的父母解除痛苦的方式是付出更多的爱。
XXXX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李云鹤,一生致力于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今年已80高龄,仍坚守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他是国内石窟整体异地搬迁复原成功的第一人,也是国内运用金属骨架修复保护壁画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为国家做出奉献的人,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光辉的人,都是“中国精神〞的践行者。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作为年轻一代的你对中国精神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立意 立意指导 审题:这是一那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由五个事迹组成,还有提示语和要求。董存瑞表达的中国精神是为了国家牺牲自我;塞罕坝人的中国精神是敬业、坚守、奉献;罗阳表达的中国精神是奉献、牺牲;果果的父母表达的中国精神是大爱、付出;李云鹤表达的中国精神是坚守、创新等。结合提示语“作为年轻一代的你对中国精神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分析,这是一那么思考弘扬“中国精神〞的作文题目。具体写作时,应结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增分题目组合练13(含解析)不分版本
合对“中国精神〞的具体理解谈对其的继承和弘扬,防止抽象的描写和空泛议论。 立意:1.弘扬“中国精神〞;2.发扬“中国精神〞,继往开来;3.中国精神让我们团结奋进、创新开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