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一、填空题
1、从药物研制开发(临床前研究)的角度来看,药物的毒性作用可分为:① ,② ,③ ,④ 。
2、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可将药物毒性作用列为几种: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3、大多数毒性作用是在治疗过程中给药后不久出现的,称为① 毒性作用;有些毒性作用却可在给药后很久才出现,所以又称为② 毒性作用。 4、有些药物的毒性作用在停药或减量可逐渐减轻消失,就称其为① 毒性作用;而有的毒性作用一旦出现,就不可逆转,称为② 毒性作用。 5、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称为药物的① 毒性作用;而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则称为② 毒性作用。 6、根据药物给药剂量及途径不同,毒性作用可分为药物对机体的① 和 ② 损伤两种。
7、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类型包括:① ,② ,③ ,④ 和酶反应。
8、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通常是大分子,如核酸,尤其是① 和② ;但小分子如脂质也通常作为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
9、终毒物与靶分子反应的毒物效应包括:① ,② 和③ 。
10、药物毒性发展的第3步是毒物与靶分子反应而损伤细胞功能。包括:①
0
和② 。
11、毒性发展的第4步是① 。修复机制可发生在分子、细胞和组织层面,其中分子层面的修复涉及② ,③ 和脂质,而组织层面的修复则体现为④ 和增生。
12、修复不全的情况可发生在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许多毒性类型涉及不同水平的机制,其中严重的结果有:① ,② 和③ 。 二、名词解释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
量反应( graded response)
质反应( quantal response)
半数致死量(LD50):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1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特异质反应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终毒物(ultimate toxicant)
三、问答题
1.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2 简述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领域
(1)描述性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
(2)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通过药物对细胞或组织产生毒性的生理生化改变研究,阐明药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机制。
(3)应用毒理学(applied toxicology):基于描述性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提供的资料,并通过系统的毒性研究明确特定受试药物是否呈现足够低的危险,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内容类似该研究范畴。
3. 通常从临床应用的角度而言,药物毒性作用的分类? (1) 变态反应; (2)毒性反应; (3) 致癌性;
(4)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5)致突变与遗传毒性; (6)特异质反应。 四、论述题
1.试论述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药物毒性作用的分类。
3
2. 试述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局限性和新药上市后仍应注意的问题。
4
第二章 药物/毒物代谢动力学
一、填空题
1、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多数是① 转运形式,因此,只有脂溶性② 、解离度③ 的药物容易被吸收。
2、药物经皮吸收的第一相为透过① ,这是一个限速过程。经皮吸收的第二相为透过② 。
3、药物被吸收后进人分布过程,分布程度取决于器官组织中① ,及其从毛细血管床扩散进入特定器官组织细胞的速率,最终取决于药物对组织的② 。
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具有以下特点: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呈现 ;
②游离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药理(毒理)活性 ;③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异性低,两种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而发生 。
5、药物的生物转化分两步进行,第一步(Ⅰ相反应)为① ,使大多数药物灭火。第二步(Ⅱ相反应)为② ,药物与体内物质结合后,使药物活性降低或灭活,并使其极性增加。
6、药物经尿液的排泄方式包括:① ② 和③ 。 7、药物的排泄途径:① ② 和③ 。
8、药物进入体内是否产生毒性作用,与下列4个因素有关:①药物固有的 ;②药物到达靶器官的 ;③机体对药物的 ;④机体靶器官对药物的 。
9、药物毒代动力学模型总体上可分为两组:即① 动力学模型和②
5
动力学模型。 二、名词解释
1、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2、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3、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4、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
5、药物毒代动力学(drug toxikinetics)
6、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 order kinetics)
7、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6
三、问答题
1、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的一级消除动力学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2、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
7
第三章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一、填空题
1、肝脏的基本单位是① ,其又分为3个区带。
区带1更适应有氧代谢,且有更大的呼吸活性,更多的氨基酸利用,和更高的脂肪酸氧化水平。
区带3有最高浓度的生物转化酶系② ,具有最强的解毒作用,由此也可称为药物在肝内代谢生产毒性产物的最初靶位。 2、人类肝中肝细胞的类型包括:
(1)约占80%的肝细胞又称 ,形态较大,具有对外来物质的代谢能力,是毒性化学物质的主要靶点;
(2).肝微血管也含有巨噬细胞,称作 ,可吞噬微小粒子和外来物;
(3)肝脏还含有Ito细胞,也称星形细胞,位于肝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
3、 药物对肝脏损伤的类型各不相同,取决于所用药物的① 、剂量、持续时间;损害的类型或表现的症状也与肝脏不同部位的② 有关。
4、 肝损伤的类型有① 、② 、③ 、
④ 、 和⑤ 。
5、 乙醇可引起肝损伤,其类型主要有① 、② 和③ 等。
6、 肝细胞死亡的模式有2种,即① 和② 。
8
7、 急性肝细胞坏死的机制包括① 、② 、
③ 、
④ 和⑤ 。
8、 药物影响肝细胞内的细胞器和结构各不相同,主要的靶点有①
② 、
③ 、④ 和⑤ 。
9、 胆汁淤积指的是① 或特殊成分进入胆汁造成② 。
10. 通过血液检查能很好地了解肝脏损伤的性质和程度,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基于① 测定,可以同时评价多种肝脏基本生理功能。另一种是评价血中 ② 蛋白水平是否异常高。 二、名词解释 1. 脂肪肝
2. 肝硬化
三、简答题
1、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原因是什么?(可从肝生理学和形态学等各方面阐
9
述)
(1)生理学方面:
肝脏是经口服或腹腔给药后,含药血液第一个分布的器官,最易直接受原形药物的影响,通常使肝脏处于具有潜在毒性作用药物最高浓度中。此外,肝脏是体内药物生物转化的初级器官,具有对药物代谢的首过效应,部分药物经过代谢形成毒性物质; (2) 形态学方面:
中央小叶有最高浓度的生物转化酶系细胞色素P450,成为大量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生物转化的场所,该区域具有最强的解毒作用,由此也可成为药物在肝内经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生成毒性产物的最初靶位。
2、药物性肝脏毒性的机制?
0
1
第四章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一、填空题
1、 肾脏不仅是主要的① 器官,也是重要的② 器官,肾脏
功能的完整性与机体内环境平衡密切相关。
2、确定某些药物从肾脏的排除率对判断肾功能状态非常有用,尿排除速率是① 、② 和③ 三个过程的净结果。肾小管重吸收率取决于尿液中药物的④ 和⑤ 。 3、 评价肾脏损伤的功能性测定指标有① 和② 。
4、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表现出的肾脏病理反应有① 、②和③ 。
5、 常见的几种肾脏毒性药物有① 、② 、③④ 。
6、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至少可引起三种不同类型的肾毒性: (1)使用大剂量NSAIDs后数小时引起① ,停药后通常可② ,其机制为具有③ 作用的前列腺素被NSAIDs抑制后,体内的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占优势,导致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局部缺血。 (2)NSAIDs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使用3年以上,则可导致④ 的肾毒性,称为⑤ 。
1
1(3)较少见的NSAIDs 肾毒性是⑥ 。
7、氨基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肾毒性的发生,是由于本类药物主要经① 排泄并在
② 内蓄积所致。
8、第一代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有潜在肾毒性,可出现小管坏死,其机制为近曲小管有机离子转运系统将其 进入小管,达到具有毒性的高浓度所致。
二、问答题
1、哪些类型药物对肾脏有毒性作用?
第五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填空题
1. 心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具有① 性、② 性、③ 性和④ 性。
2、 外源性化合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可引起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产生心肌
12
炎、心肌病、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① 、② 和③ 等一系列心脏功能和器质性的改变。
3. 心肌收缩的过程包括能力释放、能量储存及能力的利用。其中① 和细胞内② 离子的移动是心脏毒性常见的亚细胞靶点。
4. 乙酰水杨酸大剂量使用能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其机制是乙酰水杨酸大剂量使① 酶失活,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I2的合成,PGI2具有 的作用,导致冠状动脉痉挛。 二、名词解释
1.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三、问答题
1. 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机制?
13
第六章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填空题
1、呼吸系统可分为三部分:① 、② 和③ 。
2、药物过敏性肺炎为① 性疾病,其发病除与环境中致病原有关外,机体的个体差异也是重要因素,② 型变态反应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3、博来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非特异性肺炎至① 。 4、药物诱发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有:① 、② 、③ 、④ 、补体系统的活化、缓激肽抑制学说、乙酰化理论、结构相似学说等。
5、解热镇痛类药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通路,从而导致酯氧酶通路增强产生大量的① 引起② 。 二、问答题
1、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主要有哪些? 2、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的作用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
4
1
3、药物性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及其代表药物。
第七章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 填空题
1、周围神经系统是位于颅腔和椎管以外的神经系统,包括① 和② ;按功能可将周围神经系统分为③ 和④ 神经,⑤ 和⑥ 神经系统。
2、神经组织由① 和各种② 组成。
3、与药物对神经系统毒性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主要涉
及:① 、② 、③ 、④ 、⑤ 和⑥ 等。
5
14、 外周神经系统由① 形成髓鞘,中枢神经系统由② 形成髓鞘。一些药物可干扰髓鞘形成和维护的复杂过程,从而导致髓鞘病。
5、 对于神经系统,① 、② 、③ 和④ 是神经毒物最常见的四个作用靶位。
6、 根据毒性作用发生在神经组织的不同部位,可将药物对神经系统
毒性作用类型分为四类:① 、② 、③ 和④
7、氨基苷类抗生素药物对神经元损害表现为其具有① 和② 。
8、有机磷酸酯类脂溶性强,易进入神经系统,可使体内大生物物质烷基化和磷酸化,从而导致① ,病变可沿轴突向近端发展波及细胞体,形成②“ ”。
9、神经药物对髓鞘的损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引起髓鞘层分离,称为① ,二是② 。
10、 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的神经递质包括 ① 、② 、③ 、④ 、和⑤ 等,它们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受体结合、失活或消除过程的改变,必然对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产生密切的影响。
11、可影响神经递质功能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② 、③ 、④ 、和⑤ 等。
6
112、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按损害部位和功能障碍分为① 、② 、③ 、④ 。 13、药物引起的脑血管损害包括① 、② 、③ 、④ 。
17、药物引起的脑神经损害主要有① 和② 。 18、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离不开对神经系统毒性的检测和研究方法。概括说来,主要有① 、② 、③ 、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神经细胞培养与药物毒理学研究、神经毒理学的动物模型在药物毒理学中的应用等。 二、名词解释 1、 血脑屏障 三、问答题
1、简述氯丙嗪影响神经递质功能的作用机制,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形式。
2、按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分类,药物对神经系统损害的类型有几种?
第十章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填空题
1、通常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涉及两个方面功能:① 和② 。 2、血细胞的生成包括血液细胞的① 和② 。
3、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沿着髓系或淋巴系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分化。由髓系而来
17
的有:① ,② ,③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而由淋巴系而来的有① ,② 。 3、化学物质对红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包括① 和② 。
4、化学物质对红细胞的毒性作用基本上可分为二个类型:①对血红蛋白氧结合的 ;②破坏红细胞造成循环红细胞数降低的 。
5、化学物质引起的低氧症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① ② 和③ 。
6、最常见的骨髓抑制剂是① ,其中② 引起骨髓损害的情况极为普遍。
二、名词解释
1、化学源性低氧症(chemically induced hypoxin)
三、问答题
1、药物对血液的毒性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药物对红细胞的毒性作用基本上可分为:
18
血红蛋白氧结合的竞争性抑制;
红细胞被破坏造成循环红细胞数降低的药源性贫血。 (2)骨髓抑制和白血病及淋巴瘤
第十四章 药物的生殖和发育毒性
一、填空题
1. 生殖发育包括:生殖细胞的发生、卵细胞受精、胚泡形成、着床、
① 、胚胎发育、② 、胎仔发育、分娩和哺乳等一系列过程。
2. 研究药物对生殖过程损害及其规律的学科称为① ,其评价方法称为 ② 试验。
3. 研究药物对胚胎发育、器官形成、胎仔发育以及出生幼仔发育过程的损害及其规律的学科称为① ,其评价方法称为② 试验。 4. 胚胎的 期对致畸物最为敏感。
5. 具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包括:① 、② 和③ 。 二、名词解释 1. 致畸性
19
2. 致畸指数
第十五章 药物遗传毒性
一、填空题
1. 基因突变可分为:① 和② 。
点突变即碱基取代型突变,又可分为:③ 和④ 。 2. 染色体畸变包括:① 和② 。
3. 致突变的因素包括:① 、② 和③ 。 4. 药物致突变的机制包括:① 和② 。 二、名词解释 1. 碱基类似物
2. 碱基作用物
20
第十六章 人类药物成瘾性和依赖性
一、填空题
1. 药物依赖性按使机体产生依赖性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分为① (Psychic dependence)和② (Physical dependence)。
2. “人类药物成瘾性和依赖性”一章中归纳的“易产生依赖性的药物包括:① 、② 和③ 。
3. 戒毒治疗包括:① 、② 和③ 三个方面。
4. 目前脱毒药物大体上可分为三类:①阿片受体激动剂的替代疗法,如 ;②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如 ;③阿片受体拮抗剂,如 。 二、名词解释 1. 药物依赖性
2. 精神依赖性
3. 身体依赖性
21
4. 特殊毒性试验:
药物有一些毒性反应,常常只在经过较长的潜伏期以后或在特殊的条件下,才会暴露出来,其发生率较低,但造成的后果常较严重而难以弥补,这就是致癌性、生殖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与依赖性,这几种毒性的试验通常被称为特殊毒性试验
第二十章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一、填空题
1.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包括:① 研究和② 研究。
2. 目前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应采用至少两种哺乳动物。一般应选用一种① 类动物加一种② 动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3. 急性毒性试验常用的啮齿类动物主要有:① 和② 。非啮齿类动物主要有:③ 和④ 。
4. 急性毒性试验的正式试验,小鼠一般分① 个剂量组,每组② 只,各剂量组距一般为③ 。
5. 急性毒性试验用两种以上的给药途径,其中一种必须是 的途径。 6.急性毒性试验,给药当天,尤其是给药① 小时内应认真观察,并记录,然后连续观察② 天,详细记录动物毒性反应情况和死亡情况。
7.长期毒性试验应至少采用两种动物以上,包括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啮齿类主要是① ,非啮齿类为② 。
8.长期毒性试验给药途径原则上与① 途径一致,口服给药大鼠一般常用② 。
9. 长期毒性试验的分组,一般设一个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包括:
22
① 、② 和③ )。
10. 长期毒性试验观察指标主要有:① 和检测项目(包括:② 、③ 、系统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11.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中,动物的 变化是反应机体整个情况最灵敏的指标,所以必须认真称重和计进食。
12. 根据我国药政部门的规定,静脉注射制剂必须进行全身毒性试验,又叫常规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① 、② 、 ③ 和④ 。 二、名词解释
1.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2. 长期毒性试验(chronic toxicity)
三、问答题
1.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急性毒性试验为全身给药的毒性研究内容之一,是评价单次或24小时内多次累积给药后,动物表现出的毒性反应。 一、目的:
23
1. 了解新药急性毒性的强弱;
2. 为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实验的剂量设置提供依据; 3. 获取新药毒性反应信息; 4. 为新药药学研究提供参考。 二、 要求:
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属于安全性评价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三、 意义:
该项研究一般与药效学研究同时进行,以通过急性毒性研究资料和药效学研究资料,获得治疗指数或其他定量指标,初步判断试验药物是否有继续研究的价值,为深入全面研究该药物的毒性作用打下基础。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内容。
第二十一章 一般药理学研究
一、填空题
1. 一般药理学研究包括:① 和② 的研究。
24
2. 我国现行的新药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一般药理学研究内容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为:对重要生命功能系统的影响(包括:① 、② 、
和③ 。)和其他观察指标。 二、名词解释
1. 一般药理学研究(general pharmacology)
第二十二章 局部用药的毒性研究
一、填空题
1. 常用的局部用制剂有:① 制剂、② 、③ 、④ 、⑤ 、和⑥ 。
2. 皮肤用药制剂毒性试验包括:① 、② 、
③ 、④ 、⑤ 、 和⑥ 。
第一节 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
一、 填空题
25
1. 皮肤是由① 和② 组成,两层紧密结合,使皮下组织与深部的组织相连。此外,皮肤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③ 、④ 、⑤ 等附属器官。
2. 药物的光敏反应时用药后,机体暴露于阳光中,皮肤因光线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① 和② 两大类。
3. 光毒性反应时一种① 反应。光变态反应是一种② 变态反应。 4. 红人综合征常见于首次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该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万古霉素促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大量 所致。
第二章节 对眼的毒性作用
一、问答题
1. 药物对眼的毒性类型有几种?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