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高中数学试讲历年真题
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集合 函数及其表示 函数的基本性质 ·1.列举法表示集合
2.子集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1.
2.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子集的概念,进而举出一个特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并设计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学会子集、真子集的定义。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思考: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的什么关系?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设计
3.并集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1. 理解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出并集的定义,并理解代表元素用不同字母代替,并不影响它们之间作并集运算。
2.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得到并集的定义后,通过维恩图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并集运算的意义。
4.函数概念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要求:有板书;试讲十分钟左右;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
1.函数与映射的异同点?
相同点:(1)函数与映射都是两个非空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映射的对应都具有方向性;(3)A中元素具有任意性,B中元素具有唯一性。
区别: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它必须是满射。它要求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数,而映射中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任意的数学对象。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建立联系、对应、转化的辩证思想,强化“形”与“数”结合并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从实例中概括出数学概念,体会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教学设计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5.函数零点判定定理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1. 通过不断地把连续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由此可见,函数零点判定定理是二分法求零点的理论依据和前提。 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下面有两组简笔画,哪一组说明人一定过河了?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第一组: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6.奇函数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7.偶函数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1.高中函数概念与初中概念相比更具有一般性。实际上,高中的函数概念与初中的函数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同点在于,表述方式不同──高中明确了集合、对应的方法。初中虽然没有明确定义域、值域这些集合,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也已经渗透了集合与对应的观点。与初中相比,高中引入了抽象的符号f(x),f(x)指集合B中与x对应的那个数.当x确定时,f(x)也唯一确定。另外,初中并没有明确函数值域这个概念。 2..知识与技能:理解偶函数概念,知道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并能熟练利用定义法判断一个函数是偶函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偶函数的活动,增强类比、观察、归纳、思考与创新能力,体会数学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并从中感受数形结合的巨大魅力。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信心与参与热情,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与学习习惯。
四、板书设计
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幂函数 (函数的应用——函数与方程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1. 非奇非偶函数,虽然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但其函数图象既不关于原点对称又不
关于y轴对称。故是非奇非偶函数。但是当两个指数函数的底互为倒数时,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在讲授过程中可能会有小部分学生对此发生知识混淆。要强调函数的奇偶性是对函数自身而言。
2. 重点:指数函数图像、性质及其运用。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难点:指数函数图像、性质及其运用。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必修二
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三视图和直观图 表面积与体积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 直线、平面平行判定及其性质 垂直判定及其性质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直线与方程——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方程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斜率公式 利用斜率判断两条直线平行)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由直线上一点及其斜率。不是任意一条直线的方程都能写成点斜式方程,因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显然不能写成点斜式。
2. 知识与技能: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会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线这一结论探讨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利用探讨出的条件求出直线方程,进一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特征和适用范围,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2.直线的两点式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圆与方程——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必修三
(算法初步——算法与程序框图 基本算法语句 算法案例) 统计——随机抽样 用样本估计总体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 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1.分层抽样法
2.古典概型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3,几何概型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必修四
三角函数——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图像与性质 的图像与性质
1. 终边相同的角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1.本课是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中第一节的内容。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角的概念的推广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之一,是初中相关知识的自然延续。为进一步研究角的和、差、倍、半关系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复数等相关知识提供有利的工具,所以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的推广尤为重要。
2.学生的活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中应反复挖掘“探究”栏目及“探究”示图的过程功能,在这个过程上要不惜多花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自然地、更好地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一般形式。也就自然地理解了集合S={β|β=α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k·360°,k∈Z}的含义。如能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动态表现角的终边旋转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观察角的变化与终边位置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既要知道旋转量,又要知道旋转方向,才能准确刻画角的形成过程的道理,更好地了解任意角的深刻涵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题: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定点,X正半轴为始边,画出210°,-45°以及-150°,三个角。并判断是第几象限角?
提出问题:这三个角的终边有什么特点?
追问:按照之前学的方法,给定一个角,就有唯一一条终边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条射线OB,以它为终边的角是否唯一?
(二)生成新知
提出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210°,-150°,328°,-32°,-392°表示的角,观察他们的终边,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210°和-150°的终边相同。328°,-32°,-392°的终边相同。
追问并进行小组讨论:这两组终边相同的角,它们的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终边相同的角又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学生得到这样的关系:210°-(-150°)=360°,328°-(-32°)=360°,-32°-(-392°)=360°等。由这两组角可以看出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相差360°的整数倍。
追问:那么这些角,如何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出来? 预设:描述法,集合。用集合的方式更方便也更加容易理解。
设S={β|β=-32°+k·360°,k∈Z},则328°,-392°角都是S的元素,-32°角也是S的元素(此时k=0)。因此,所有与-32°角的终边相同的角,连同-32°在内,都是集合S的元素;反过来,集合S的任何一个元素显然与-32°角终边相同。
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S={β|β=k·360°+α,k∈Z}。
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适时引导学生认识:①k∈Z;②α是任意角;③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
(三)应用新知
例1.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限角。
例2.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①写出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 ②写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预习下节课新课。 板书设计
2.弧度与角度的转化
1. 弧度的定义是什么?说一说度和弧度的区别?——两条射线从圆心向圆周射出,形成一个夹角和夹角正对的一段弧。当这段弧长正好等于圆的半径时,两条射线的夹角大小为1弧度。度和弧度的区别,仅在于角所对的弧长大小不同,度的是等于圆周长的360分之一,而弧度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的是等于半径。简单的说,弧度的定义是,当角所对的弧长等于半径时,角的大小为1弧度。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2.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合理表述、科学抽象、规范总结的思维习惯,逐步在探索新知过程中锻炼推理的能力和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对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解,提高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请说一说有了角度制为什么还要引入弧度制?——在角度制里,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对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带来不便,引入弧度制后,便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合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放到实数集或其子集上来。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1: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它们的进率是60,角是否可以用其他单位度量呢?是否可以采用10进制?
问题2:角的弧度制是如何引入的?为什么要引入弧度制,好处是什么?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区别与联系?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四)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同桌互相给出角度或者弧度,另一个人进行转化。 板书设计
3.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2. 在这节课中,我在导入环节中,以生活中周而复始的例子引入,让同学们思考在数学中周而复始的例子,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在生成新知的环节,以ppt图片的形式展示正弦函数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思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逐步引出函数周期以及最小正周期的定义。深化同学们对于三角函数周期性的理解。因此,我认为我的这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一)导入新课
提问: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周而复始”的现象,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2.在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这样“周而复始”的现象,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正弦函数)
(二)生成新知
环节一:出示正弦函数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其变化规律。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正弦函数“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用周期性这一概念定量刻画。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4.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5.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平面向量——基本概念 线性运算 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向量数量积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三角恒等变换——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必修五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数列——概念与表示 等差数列概念及前n项和 等比数列概念及前n项和 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常数)。
提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研究这个数列有重要的意义,是不是所有的等差数列都存在通项公式,如果存在,如何表示?引出课题: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探究新知
板书设计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不等式——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线性规划 基本不等式 1.基本不等式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板书设计
选修
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1.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2.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提问――观察――讨论――再提
问――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2.复合函数的导数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3.曲线与方程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4.椭圆的标准方程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5空间向量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1.平行向量又称共线向量,指的是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非零向量。规定零向量和任何向量都平行。
2. 用空间向量处理某些立体几何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在空间特别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引入空间向量,可以为解决三维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几何问题增加一种理想的代数工具,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课件)引入:有一块质地均匀的正三角形面的钢板,重500千克,顶点处用与对边成60度角,大小200千克的三个力去拉三角形钢板,问钢板在这些力的作用下将如何运动?这三个力至少多大时,才能提起这块钢板?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提问: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三个力的问题,力在数学中可以看成是什么?这三个向量和以前我们学过的向量有什么不同?
(学生得出:这是三个向量不共面)
追问:不共面的向量问题能直接用平面向量来解决么?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空间向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空间向量。
(二)探求新知 1.生活实例感知
空间向量我们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学生举例)
再演示(课件)几种常见的空间向量身影。(常见的高压电线及支架所在向量,长方体中的三个不共线的边上的向量,平行六面体中的不共线向量)
2.类比概念形成
接下来我们我们就来研究空间向量的知识、概念和特点,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将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空间向量,首先我们复习回顾一下平面向量的知识。师生一起回忆平面向量概念、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相等向量等,引导学生理解空间向量就是把向量放到空间中了,请同学们给空间向量下个定义,
(学生:在空间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空间向量的相关定义,用类比的方法记忆并填写课件的表格:
3.类比运算定律形成
在数学中引入一种量以后,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研究它们的运算,空间向量的运算我们也采用与平面向量类比的方法,那么我们首先来复习回顾一下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课件)复习回顾:(找学生回答)
提问:同学课下的复习很好。我们先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两个向量来说空间向量和平面向量有没有区别?
学生探讨研究:平面向量可在同一平面内平移,而空间向量也可在空间中平移。平移后的向量与原向量是同一向量。由此得出: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转化为共面向量。
引导学生得出任意的空间中的两个向量的运算与平面向量的结论一致,这样我们就能够定义空间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同样地,用类比(表格)形式对比给出空间向量的相关定义,采用填空形式填写下列有关内容:(课件)
(三)巩固提高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修改
课堂练习例1. (四)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在平面向量的基础上学习了平面向量,接下来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加减运算及其运算律以及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在空间几何体中的应用。
作业:(1)课后练习题1、2;
(2)思考题:共始点的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向量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请问,共始点的三个不共面的向量满足什么法则?和向量是什么向量?
【板书设计】
.
精选文档,欢迎下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