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湖北省重点高中秋季联考试卷(高二语文)

2020-02-21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13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 命题教师:庄友平

考试时间:2013年11月11日上午 试卷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钓叟(sǒu) 乘机(chéng) 脑髓(suǐ) 白炽灯.(chì) 餐霜饮雪(xuě)

B.篡夺(cuàn) 冠冕(guàn) 天堑(qiàn) 三棱镜(léng) 羽.扇纶巾(guān)

C.笨拙(zhuō) 混搭(hùn) 形骸(hái) 汗涔涔.(cén) 鲈鱼堪脍(hùi)

D.昭告(zhāo) 道观(guàn) 罪愆(yǎn) 棕榈树 (lú) 深山古刹(ch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 昧良心 残羹冷灸 良辰好景虚设 B.枯燥 消防拴 完璧归赵 一樽还酹江月 C.账目 有抱负 刎颈之交 赢得仓皇北顾 D.暮蔼 绿蓑衣 不殉私情 莫道不销魂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兰陵王》播出前并未大肆宣传,可播出后却被认为是《甄嬛传》之后最好看的一部历史剧,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和议论不断升温。

B.辛弃疾的词大都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C.小刘老师虽然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D.苏轼的创作风格很难言说,豪放、沉郁、典雅、幽默都不足以概括,在北宋文坛,他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柳永写《望海潮》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地方官的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奉承甚至赞扬,这就使这首词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B.《定风波》记叙的只是苏轼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词中寄寓了作者洒脱、放达的心胸,也表达了他对自己遭受朝廷打击的愤懑之情。

C.辛弃疾对立有赫赫战功的孙权和刘裕的仰慕和赞扬,正说明了作者人到暮年仍旧壮心不已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

D.承受着丧夫离乡之痛,李清照在辗转逃亡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珍爱的文物和古籍,还意外地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伟大戏剧家,被马克思赞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合称“四大悲剧”,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

C.《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呐喊》和《彷徨》是鲁迅的小说集,其中《故乡》、《祝福》和《社戏》都选自《呐喊》。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作品与《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6—8题。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一是打造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越来越难。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脱颖而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倒是《中国达人秀》才艺无门槛,感人的故事是其最独特之处,通过故事和才艺表演的充分结合,提供感动观众的情感空间,成为一个有益的突破。

而《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

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

自张颐武《纯粹觅得好声音》)

6.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2《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是在中国选秀文化陷入困局后。它的受欢迎,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结果。

B.《中国好声音》的轰动在于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看重音乐的专业性,让“好声音”成为推荐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准。

C.《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与关注“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分不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方面具体指点时,它却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D.《中国好声音》有魅力的一点,是它提供的平台,并不是一个让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给了选手们一个梦想开始的起点,让他们体味奋斗和梦想所带来的幸福感。

7.下列关于选秀节目如何良性发展的说法不符合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选秀节目不能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应该积极发现并呈现有个性形象风格的选手,在形式、程序上不断创新,避免重复。

B.选秀节目要想赢得公众,就应该关注公众的需求,引导公众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学习努力的过程。

C.选秀节目要想获得公众认可,就应该邀请那些在相关领域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人士参与到节目中来,以增强节目的公信力和号召力。

D.选秀节目要想经得住质疑和追问,就应该标举脚踏实地,倡导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严格自律,自觉奉行诚信的社会准则。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

B.今天的青年一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这是他们焦虑的原因。

C.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意义指向一是《中国好声音》寻求音乐的本质;二是选手们的真实、诚信。

D.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有这样,《中国好声音》这个优秀的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一)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

三。

[《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二)

稼轩以词名,每燕必命侍妓歌其所作。既而又作一《永遇乐》,序北府事。首章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又曰:“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其寓感慨者,则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特臵酒招数客,使妓迭歌,益自击节,遍问客,必使摘其疵,孙谢不可。客或措一二辞,不契其意,又弗答,然挥羽四视不止。余时年少,勇于言,偶坐于席侧,稼轩因诵其语,顾问再四。余率然对曰:“待制词句,脱去今古轸辙,每见集中有解道此句,真宰上诉,天应嗔耳之序,尝以为其言不诬。童子何知,而敢有议?然必欲如范文正以千金求《严陵祠记》一字之易,则晚进尚窃有疑也。”稼轩喜,促膝亟使毕其说。余曰:“前篇豪视一世,独首尾两腔,警语差相似;新作微觉用事多耳。”于是大喜,酌酒而谓

坐中曰:”夫君实中予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其刻意如此。

[(宋.岳珂《桯史〃卷第三〃稼轩论词》,有

删改)]

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少师蔡伯坚 师:拜„„为师 B. 京益壮之 壮:壮大 C.累月犹未竟 竟:完,结束 D. 每燕必命侍妓歌其所作 燕:通“宴”,宴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辛弃疾军事上“有大略”或者文学上“益求精”的一项是

(3分) ( )

①劝京决策南向 ②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

③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④待制词句,脱去今古轸辙

⑤稼轩喜,促膝亟使毕其说 ⑥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中原豪杰并起加入耿京义军,帮他参议军务,还劝耿京作南归决断。

B.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当他偷窃耿京大印而逃时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并斩其首归报。

C.辛弃疾每有新作都会在宴会上吟颂,还会征求在座每个人的意见,要求“摘其疵”。来客都客套一番不敢说。岳珂凭着年少气盛,昂然站出来发言要提意见。

D. 听到岳珂意见,辛弃疾高兴得给岳珂斟酒道谢,认为他指出了自己作词的大毛病,在会后很虚心地闭门苦思,为修改词作反复推敲了几个月。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益自击节,遍问客,必使摘其疵,孙谢不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篇豪视一世,独首尾两腔,警语差相似;新作微觉用事多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

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4.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小令,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述怀

(元)薛昂夫①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②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①薛昂夫,元代散曲家。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散曲以疏宕豪放为主,而豪放中又见华美,题材以傲物叹世,乐隐怀古为主。

②瓜田:邵平秦时封东陵侯,汉初种瓜于长安东门。

(1)两首小令开篇的写景句各有特色,请做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山坡羊·述怀》的诗句内容,简要概括这首小令中诗人的形象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曲评家认为两首小令的结尾都借一“苦”字抒情,比较一下两位作者在抒情方式和内容上的相同点或不同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

个,按所答前5个小题计分 ,5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6)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7)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8)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现代文(文学、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催魂铃【注】

余光中

①一百年前发明电话的那人,什么不好姓,偏偏姓“铃”(Bell),真是一大巧合。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铃声开始,那一叠连声的催促,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电话,真是现代生活的催魂铃。电话线的天网恢恢,只要一线袅袅相牵,株连所及,我们不但遭人催魂,更往往催人之魂。

②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至于“断无消息石榴红”,那种天长地久的等待,当然更有诗意。

③现代的大城市里,电话机之多,分布之广,就像工业文明派到家家户户去卧底的奸细,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我不相信魏晋名士乍闻电话铃声能不心跳。

④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家文化中心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 ,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每天晚上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电话就在我背后响起,当然由我推椅跳接,问明来由,便扬声传呼,辗转召来“他”要找的那个女儿。好不容易

等到叮咛一声挂回听筒,还我寂静,正待接上断绪,重新投入工作,铃声响处 ,第二个电话又来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我成了五个女人的接线生。有时也想回对方一句“她不在”,又怕侵犯了人权,何况还是女权,在一对五票的劣势下,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⑤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 ,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时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容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而来。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登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一日廿四小时,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无论你正做着什么,都得立刻放下来,向它“交耳”。

⑥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 ,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朋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甚至连情书,“最温柔的艺术”里原应最温柔的一种,怕也温柔不起来了。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

⑦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这我当然承认,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在节奏舒缓的年代,一切都那么天长地久,耿耿不灭,

爱情如此,一纸痴昧的情书,贴身三年,也是如此。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四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郊。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⑧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嫦娥仙女都走投无路,如此“逼神太甚”呢? ⑨对无处不达的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的选择也是如此。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声铃”。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

【注】“催魂铃”,其典出自《封神演义》。一位手执怪铃的邪道之士,当在战场上快败下阵时,便取出铃铛吓唬对方。对方只要一听到颤颤的一串铃声,便魂飞魄散,随即倒卧地上。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现代电话的普及给作者带来诸多烦恼,相比之下作者不由悠然怀古,可见他更喜欢以前单纯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B.书信这种既古典又浪漫的通讯方式已经日渐没落,作者对此充满遗憾和无奈。

C.快节奏的生活在给予现代人便捷时也给匪徒的作案提供了方便,但他们最终都难以逃脱电话电视的恢恢天网。

D.作者对科学家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遥远星球的设想难以认同,认为人类应与太空保持距离与神秘,这种观念有悖科学发展。

E.本文内容余光中从身边小事联系现实生活,思接千载,古今对比,逸兴遄飞,语言风趣幽默,主题发人深省。

17.书信和电话,是两种不同的通讯方式,作者认为两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中

内容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以“催魂铃”为题,有何深刻含义和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科技的快速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加快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但作者却质

疑“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你认同余光中吗?请联系现实结合你对现代生活的“快”的认识和感悟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50字)(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在2013年法网第二轮,六号种子李娜不敌世界排名只有67位的美国选手。在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娜面对记者的提问,爆出了惊人之语。以下是发布会部分摘要:

①【记者】问: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受伤了还是病了? 【李娜】答:你为什么问这些?就因为我输了比赛吗?

【记者】问:你在下雨的时候干什么?(比赛因下雨三次中断) 【李娜】答:做什么?休息。我能干什么?

【记者】问:这场比赛对手打得很快,变化很多,是不是难以适应? ②【李娜】答:你都说了,我能说什么?

③【记者】问:这是你参加法网以来最差的战绩,能否对中国球迷说点什么? ④【李娜】答:我需要对他们说什么吗?我觉得很奇怪,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

三叩九拜吗?向他们道歉吗?

绝大多数媒体认为李娜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球员,在应对媒体方面,她不够职业,缺少对媒体的尊重,与她身份不符。也有网友表示能理解 她比赛失利和急脾气,认为记者的提问缺乏技巧,也是诱发李娜发怒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是记者和李娜,在发布会现场,第①和③处你如何提问?②和④处你如何回答?要求问、答符合他们各自职业和身份。

【记者】问: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娜】答: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问: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娜】答: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分析下面表格内容,把表格传达的主要信息补写完整(4分)

年龄 9-24个月 美国 自己扔用过的尿布 中国 认字,认数字 背唐诗,讲故事 各种艺术能力培训 做作业,艺术培训 2-3岁 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 3-6岁 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 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6-12岁 衣机 13岁以上 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做作业,艺术培训 (1)从上面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可哪种教育方式?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遨游唐诗宋词,我们的心灵在与作者的对话中往往会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

迪。请从辛弃疾,李清照和柳永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仿照下面示例,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大致相等,语言流畅,语意统一。(4分) 示例:向你致敬,苏轼。你的《定风波》教导了我:任何磨难没有

将你吓倒,只要拥有淡泊的心境就能无视袭来的狂风暴雨;再多险阻也没有令你却步,只要拥有豁达的胸襟就能坚守到人生的风平浪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请以《如果没有你,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现实社会、新闻热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悟,将题目补充完整【注意:补充部分必须是“你”的同位语(相同的指代部分),可实可虚,可大可小】,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