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李翰卿先生的病证方药医学体系

2023-04-27 来源:客趣旅游网
山西中医2001年R月第17卷第4期SHANXI J OF TCM  Aug. 2001 V.I. 17 No・老中医经验・李翰卿先生的病证方药医学体系赵怀舟王红梅王象礼成中河指诊末进忠关键词夹C ¥k病证方药医学体系:老中医k中图分类号8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0UO1 0001-03李翰卿(1892一土972)先生,山西灵丘人。他是    t国名老中医、当代著名的经方家,要想把握和理解其学术思想的恨本和精髓,必须对其独特的病证方药医学体系有所了解。李老是一位真IF的临床家.同时也是一泣杰出的理论家.他有超出一般医家之上的学术思想和明确的奋斗日标,并且以毕生的努力去实践和创建这个足以让他废寝忘食的医学理沦体系。1956年李翰卿先生被聘为III西省中国医学研究所(嗣后更名为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处在领导岗位.他清楚地看到了当时中西医卫生力量的薄弱为适应临床需要.他着手编写一部简明扼要、并及性强的实用临床手册。这项工作的原始资料是数以百计的医学笔记木,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其中的大部分散落一r但在其去世后,仍然有277册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JIli理沦研究所。在山西省卫生厅的直接领导和关怀卜,主要依据17述资料加工而成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从书・李翰卿》(下文简称《李翰卿》)一书已由中国J寸,医药出版社于2001年搜月出版了.而贯穿其中的上线便是李翰卿先生独特的病证方药医学体系现存F本院的《李翰卿资料》第236种第13 x在谈到肾炎研究的方法时,他说:“把中西医的理论和方法用病、证、方、药的体系写成系统材料,以简明扼要、效果比较准确、而且容易学习、容易使用、容易深入彻底为标准。”此文大约写于1959年前后而其病证方药医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则是1960年定稿的《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一书,该书“编写说明”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此编系本人根据仲景《伤寒论》编写的病、证、方、药四部分巾的方剂部分”下面我们将通过对其伤寒和湿病、温病方面遗存资料的分析对该体系的大体轮廓作简述作者简介:赵怀舟,男1972年7月生,主治中医师山西省卜    医药研究院(太原030012)工红梅、t象礼.单位}司第一作者成中河,吕梁地L人呢医院万方数据1病证方药医学体系的构思    该体系创建的构思是为了便于中西医_L.作者的学习、运用和提高,有利于中西医合流.从而创建新医学派。以上是李老的主观目的和意愿,客观上它不但为中医的病因、病机学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而且为中医诊疗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框架.这尤其明显地体现在其病证方药医学体系中“证”的研究上李翰41v先生所说的证,既包括症状,又包括uE候.卜如《伤寒沦护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句中的两个证字一徉前者指临床表现即症状,后者指诊断结论即证候在《李翰卿》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严重心力衰    竭的患者他医以益气养阴之法治之其病更甚.而李氏用小剂真武汤反而治愈的病例季老与山西医学院第附属仄院厂载蔽教授等合作进行了巾西医结合非乎术方法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研究,宫外孕的主症之一是急性大量腹腔内出血和不规则的阴道出血而活血化痛为主的宫外孕“号方(丹参、赤芍各15克,桃仁9克.三梭、轰术各3-,6克、和宫外孕1号方〔丹参、赤芍各15克,桃仁9克)分别冶疗宫外孕未破损期和破损期的不稳定里后期血液4-成血肿包块的包块型患者;以及破损期的休克型、不稳定型的早期,或腹腔游动性血液未凝成血肿包块的患者,都能收到满意的疗效良好的疗效基于准确的辨证,而李老病汪方药医学体系的构建本意就是帮助学者一步步达到精确辨治的境界,196。年该体系初步形成时李老已是年近七旬了,由此可见其学问的米之不易。必需明确指出的是,李翰卿先生对辨证论治细致入微的思考并不因为该体系的逐步建立而趋向终结,恰恰相反,正是这套独特的医学体系的逐步成熟支持他在更高的水平上达到辨证的准确。而该医学体系的建立也正是为犷更好的指导临床进行辨证论治。《李翰卿》一书302页他对《伤寒论・少阴篇5303条黄连阿胶汤iEI・几二日以上”一涪的解释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二三日以仁,这是从时I'ol卜计山西中医  20似年8月第17卷第4期人辨别是否阴虚有热的一种方法过去我对这句话是不太注意的,往往一见心烦不卧就用此方。有一次我自己患本病很重,自己不能处方,中西药用了好多,效果均不太大。最后,一个朋友坚持主张服用此方.数剂后,其病完全告愈。过了1年、又患此证,开始即服此药2剂,毫不见效我的体质本来较弱,年龄75岁,从来不能服泻药,当时脉证如前,所不同者,自己还能考虑。因病难以忍受放胆服增液承气1剂.其证霍然而愈。因此认为仲景‘以L'二字是防止有虚中夹实之证存在也从此更认识到辨证和实践的重要性”2病证方药医学体系的创立李翰卿先生认为‘    ・伤寒是百病的基础,伤寒之方,通治百病,善治伤寒者,杂证自易,・・…关键在于掌握伤寒每一方剂之功能、主治病证和应用规律,临l-iE运用才会得心应手”(见《李翰卿)432^433页)。李老作为一代经方名家,正是以此为突破口一步步去创建、充实和完善其病证方药医学体系的2王从伤寒入手这一医学体系的构建首先是从研究《伤寒论》开    始的。本着由易到难,由分到合的原则实施。先完成了“方”的部分一    《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该书将《伤寒论》所载113方分作:桂枝汤类(23方)、麻黄汤类(8方)、葛根汤类(3方)、柴胡汤类(6方)、桅子豉汤类((7方)、承气汤类(14方)、泻心汤类〔13方)、白虎汤类(3方)、五等散类(7方)、真武及理中汤类(6方)、四逆汤类((11方)、杂方类(12方),共12大类。每类主方列于前,附方列于后,使读者不但便于查阅,而巨便于集中体会用药的具体法则而每一方下分为方义、主治、药品、加减法、煎服法、用药大意、禁忌证、类似方剂参考、历代用药经验摘要9栏予以介绍。其基本内容以“精要”形式附录于《李翰卿》一书中。其次开始对伤寒诸证的研究.    其《伤寒百证举要》已初具规模。应该说,证的研究是最艰巨的,李老所说的“证”包括症状、体征、脉搏、喜恶和其他一切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il据的种种情况都在内,并不只限于证候一端。李翰卿先生在其书稿中曾有这样的说明;“有关症(证)候和脉象方面,我们都汰为是诊断和运用的依据,也可以说是证据,所以有的地方以‘证’字代之。”李翰卿先生努力做到见证知源,见证知用,见证知方,让人一月了然。然而只洞悉伤寒一科还远远不够,他曾经说过;万方数据“其余各科症状必须SHANXI)OF TCM  Aug. 2001 Vol. 17 No按照温病、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之次序陆续写出,并融会在一起,以期有统一的认识。今特籍《伤寒论》一书,聊作初步尝试罢了”。李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一生的精力去构筑这样一座宏伟的大厦至于对伤寒“病”的研究,在《李翰卿资料》第16    种中有所体现,他依据伤寒的特点,依六经病次序研究。每经病分定义、原因、症状、诊断、治法、为一剂、药品等方面加以阐述。对于伤寒用药在“症”、“证11及“方”的研究中无一例外均有涉及。另据知情人上回忆,李翰卿先生尚有关于《伤寒论》用药研究的专稿,惜已散佚。2.2拓展到各科如果仅仅试图把一科一病的理论和方法用病证    方药的体系写成系统材料,还不足以称之为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李翰卿先生既然已经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找到了正确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所要做的正是用穷尽性的方法去贯穿临床各科。实际上在伤寒病证方药研究的同时,其他各科、各病的研究也同时展开了。从现存的资料看,包括湿病、温病、咳嗽、中风、血证、心脏病、头痛、眩晕、痹证、肾炎、水肿、虚劳、神经衰弱、喘证、胃溃疡、癌症、宫外孕、带证等。在这些疾病的沦述中李老不厌其烦,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以方便学习及查阅如湿病,    李老首先对湿病的慨况作了一个总体介绍,其内容顺序如下    (1)湿病的症状:①湿病在全身的症状;②湿病在人体各部的症状(分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四肢部、大小便、饮食、睡眠、神识、呼吸、胃肠部、语言、筋骨部、喜恶、脉搏、舌苔);③湿病主要兼证的症状;④混病各种类型的症状    (2)湿病的治法〔一般治法、宜忌,分表里上下进行治疗等不同角度)。(3)湿病的药品。        (4)湿病的方剂。对湿病有一个整体印象后李老又将湿病细分    为伤湿、冒湿、风湿湿温1寒湿、湿痰、湿痹、破伤风、湿留气分、太阴湿伏等类型一介绍,每一种湿病又按概念、原因、症状、诊断、鉴别诊断、治法、方剂详细论述使学者对每一类型都有全面、具体、清晰的认识其中对症状的陈述又更为细致,并有辨证思路的记述因为症状是医者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如通过对湿温病症状从病、证、方、药不同角度的条分缕析山西中医2001年8月第1    7卷第4期SHANXI J OF TCM  Aug. 2001 Vol. 17 No. 4的阐述,使后来学者对i1v温病的全貌及各类型特点,辨证方法及治疗有个清晰的认识是把中医的内容在这个体系下去重构。所以我们说余病与此相类,    但又各具特点,在此不-一陈述读者可通过阅读《李翰卿分一书而得其梗概。书中《诊余漫话》篇《关于阳虚》、((关于阴虚》两文基本上是李老手著,最能体现其治学特点之原貌,读者最宜该体系的特点是贯通开放,可以容纳a家的也正因为它孕育着不断创新的潜能,从而具备了无穷的生命力正是由于李翰卿先生在6。余年的医学道路卜    逐渐明晰、确立的这个独特的医学体系,使人们了解了他驾驭百家为己所用的功力所在他博采众家之说,而能化为己用,其中取舍的标准正是实践。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是李翰卿先生病证方药医学体系的特色。笔记中,对于未曾经见者缺疑待考,的确存在者直言不讳,其中修改和空白并见的现状,正是老人学术思想不断完善的真实写照。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李翰卿先生目前尚存的手稿中,虽然病、证、方、药是四位一体的,但写得最为详细的是证的部分他试图给每一个证以合理的位置,并且创造性地把证(症)和现代人体解剖组织结构等结合在一起,他将所有的证分属J二全身以及皮肤肌肉、体温汗腺、饮食、精神神识、语言、睡眠、头面颈项、耳目、口舌鼻、咽喉、胸胁、心肺、胃肠、腹脐、腰背、大小便及前后阴、四肢、脉搏、七情等20余个大类别中李老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宝贵的临细玩3病证方药医学体系的特点‘    李老病证方药医学体系的特点是贯通开放,容纳百家首先,该体系中病、证、方、药4方面皆是相互贯通,而非互不相属。从病可知其类别、辨证、选方、用药;从证可知其见何病、选何方、用何药;从方可知其主治何病何证、有何禁忌、如何加减变通;从药可知其应用配伍、用在何方、主何病证。其次,该体系所包括的病不仅有中医传统的内伤、外感诸病也有当时业已深入研究的西医诸病,如宫外孕、肾炎、肝炎等。当然也可以包容今后不断研究的新病种。而该医学体系所包含的证和方、药等同样具有开放延伸的特性。囚此可以说,李翰卿先生的病证方药医学体系是由伤寒而及于诸病,贯穿古今,容纳各家的。而其初衷甚至包含着欲融汇中西医于一体的想法,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样易于中西医结合,创造世界上的新医学振他很早就认为中西医必将走向合流,所以他强调“把中西医的理沦和方法用病、证、方、药的体系写成系统材料”,而不仅仅矿份  +二.丫・1二上・呼去11宁二十二卫丁・未J甲・本十二下月++二.丫干.下・丰上下二+ ̄卜叫衬命‘”卜目干十一-卜 ̄+份十.干干・十十-卜-卜-十十一十,干斗‘于‘+ ̄浦床经验,这其中所饱蘸着的辛苦、智慧和期望,足以鼓励后来人沿着他的研究方向继续探索。(收稿日期;zoos-oa-zs,修回日期:2001                 05-z2)木文编辑任光荣           一 ̄ ̄卜十,+十‘干“十 ̄份目十“-卜一十叫月十,十.十“干‘斗刊 ̄‘es卜一十,、《山西中医》2002年征订启事《山西中医》是由山西省卫生厅主管、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子合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公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本刊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体现时代水平,学术至上,质量第一的办刊方针,注意及时反映山西及全国各地中医药医rT.科研、教学方面的新经验、新成果,提高与普及兼顾,ll}l床与理论并重在新的一年里,《山西中医》将继续以良好的质量奉献给广大读者,本刊主要栏目有老中医经验、学米探讨、专题笔谈、傅山医学研究、临各地文章,荟草不同流派经验。元。欢迎订阅,欢迎投稿:请读者注意订阅日期,及时到当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本刊国内统一刊号为14-1110/R,国内邮发代号:22-30,国外代号:BM977国外读者请向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购十,卜・一节二了‘J甲二屯几上,洛.+,.了工.:个IT.esT.个:+.个二IT采报道、中西医结合园地、专家论坛、成功之路、名医较事、实验研完、针灸经络、文献绘述等,选登全国本刊为大16开本,64页,5    0L月刊,逢3m月土5日出版a 2002年每册定价仍为3.50元,全年21. 00{末刊编拼部代办,hr R5,地协太原市东华门““号,邮政编码:030013,电话:035‘一‘1734990万方数据十冲叶.书 ̄十、-卜一咔“礴一卜分卜..+于.刁‘一卜.一卜 ̄ ̄卜.斗, ̄卜.」行目十二十叫卜一+弓 ̄ ̄-卜,一一卜.十.于干七 ̄卜+目 ̄ ̄一卜 ̄份.一卜十,+二十.一卜一」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