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魏平城

2021-05-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北魏平城

北魏平城即是今日之山西大同。《魏书》序记卷:六年,城盛乐以为北都,修故平城以为南都。帝登平城西山,观望地势,乃更南百里,于漫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

晋人为之小平城。按《魏书》太祖记:秋七月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

从那个时代就开始建城了。全城做方形,分为内城与外城两重城墙,内城正方形,南城墙开二门:一为中华门,二为承贤门。西城墙开二门:一日神唐门,西掖门;东城墙也开两个城门:东掖门、云龙门;北城墙开三个城门:干元门、中阳门、端门,在城中进中华门之后,即是朝堂,为皇帝上朝之所。再过朝营后,即是太极殿,有东堂与西堂(厢殿),与太极殿并列的有太和殿,东为紫寺。在城外,中华门外有朱明阁,还有御路,其东侧有莲台、白楼、皇舅寺、永宣七级浮图。在承天门外,有白台、皇位堂,在东南角外城之外,还有灵台、辟雍、明堂。东城内城外,外城之内有三级浮图、大道坛庙,在东外城之外,还有东皋,立抵园精舍,在北城外有宁先宫、二石柱。在北外城之外还有白登山、白登台、北苑、北宫、灵泉池、方山、永固堂、魏高祖陵,在外城之外,西北城角,郊天坛、郊天碑、虎圈、池沼、北苑。外城也叫外廓城,它是北魏的旧京城,外墙的南北城墙都做成弧状城墙,而且弧度向外。从北魏之后到明清之时,城墙做成弧墙也是不少的,这是由于战争的需要而设的。

平城的水系是从北部流出浑水,从全城的正北流出,通过灵泉池、北苑、北宫再流向外城之内,北外城入城向东城分流,流经内外城之间,再从南外城流出全城。北部从北宫、北苑之部位进行分支,向西分流,到北外城之转角处进城,流入内外城之间,再转向东流至全城的中轴线上,再流出南外城,这一段叫做御路。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将大河引入城中,这是自北魏时代建城之时,就已经开始了。由于 这个实例,它影响到后期,对城池建设之时,把大河之水可以引入城中,这是一个开端。

由于北魏时代平城,至今没有发掘,也没有什么具体资料,仅仅从杨守敬的《水经注图》中,可以初步地看到它大概的面貌。 参注:杨守敬《水经注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