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04.205
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困境与理念转换
李天鹤
(许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河南许昌 461000)
①
摘 要: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后,国际化大门随之打开,使得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武术也逐渐走出国门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武术在对外交流传播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思考如何走出这种文化困境,让武术在国际化过程中得以良好的继承与发展显得尤其迫切。关键词:武术 国际传播 困境 理念转换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a)-0205-02
中国武术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凝结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信仰。众所周知,中国武术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拳法、腿法等,都在书写着无数英雄儿女的侠肝义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愈加频繁,文化全球化也逐渐跟上脚步,实现了各国间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像孔子书院在国外已经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开始学习中国汉字或中国武术。由此看来,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针对传播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如文化差异等,要尽快转变新思路,规避风险,为武术打上中华民族的烙印。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今天,让武术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1 文化困境
1.1 武术现有的国际传播途径
1.1.1 国家与政府扶持
武术除了让修习者强身健体、养性修身外,也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体育竞技项目。据相关研究报道,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将武术引向国际,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丰富世界文化的大花园。同时将武术作为连接各国人民的纽带增进友谊,扩大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会上的武术表演气势恢宏,将民族气概传达给各国人民,刷新了他们对中国的传统认知,也利于树立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
1.1.2 借助影视传媒
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电影慢慢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功夫巨星李小龙在出演各种武打电影后,在国际上引起了热烈反响,他也一度成为中国武术的典型代表,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和追捧。各类武术表演,如舞龙、舞狮,少林武功等也因为影视传媒的兴起使得更多人认识了武术,也认识了发展中的中国。
1.2 武术国际化传播中暴露的文化困境
中国武术在对外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暴露诸多弊病。除了西方人对武术不认同之外,最关键的问题是自我认同动摇,导致武术的国际化传播陷入困境。下面做具体分析。
1.2.1 中国武术的自我认同动摇
当前中国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衔接并非完整而有效,而国门开放后,又有大量外来的先进文化流入中国,因此我
们开始思考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思索其是否顺应当前发
展,是否有改变的必要性。
中国武术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接受了来自各个国家的文化冲击,逐渐开始动摇保持其特色的想法。西方体育文化重在竞技,追求比赛的结果。中国武术却弱化了其竞技特征,更注意武术本身的内涵,但在实际的文化交融中,为了适应国际赛事更高、更强、更远的要求,中国武术也逐渐学习西方的文化结构,从而导致模糊了本质,失去了自我。除此之外,相关人员的活动也可以加快武术国际化传播的步伐,但他们往往拥有强大的技术,却不擅长与各国人民进行语言沟通。如果不继续加强外语的学习,也会使得西方国家怀疑中国代表的实力,极大地阻碍了武术的传播发展。
1.2.2 中国武术的认知存在偏差到现在为止,中国武术在国际上已具有了一定影响力,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存在较大差别。而在中国武术被引入西方后,外国人民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读武术,从而引起认知偏差,导致其不愿观赏武术表演或学习武术,从而使武术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受到阻碍。
造成这种认知偏差主要体现2个方面。首先武术传自中国,具有鲜明的国家和民族特色,对中国人而言,领悟武术的奥义相对简单,比如精、气、神就可以做到无师自通。但对西方国家的人民来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自身对中国了解甚少,解读武术就非常困难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西方本国文化同样需要传承发扬,武术进入西方后很难立刻融入,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甚至在与西方文化碰撞、摩擦的同时,原本的结构会被逐渐改造,失去本身的特征,但即使如此也不能保障中国武术被百分百接受。
2 理念转换——发掘武术传播新路数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武术、认识中国,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为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开辟新道路。2.1 树立国家形象
良好的国家形象能凸显国家和人民的精神面貌,是实现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首要条件。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依然能听到有损国家形象的负面言论,很大程度上也会阻
(下转207页)
①作者简介:李天鹤(1988,5—),男,汉族,河南许昌人,本科,初级教练员,研究方向:武术。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205体育大视野2020年(第10卷)第04期
体”,还有就是以牺牲自已的性别为代价,加入到“肌肉”队伍当中,拥有像“男人”一样展示运动的速度和力量。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中女性性别秩序从属着男性及女权处于弱势的根本在于人们根深蒂固的“男性和女性”这种“二元论”性别观:越强调和关注“女权”,而女权就在本质上越被对象化和表征化。人们仍然执意遵守着体育运动的速度、力量、强度等超越身体运动极限和男性的运动规则,在目前的情况下,女性被避着以“肌肉场”中的弱者或“他者”而存在,即使能够达到与男性相近并且相同的运动水准,也不过是“像”男人一样参加运动,并不是真正以女人的身份参加运动拥有男人在体育运动中的特属权利。因此,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性别二元论”观点的存在,将使得女性在体育运动中想要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就无法真正得到实现。
依存,如此才能共同进步:首先,体育不能仅属于其中某一方,不能简单地将体育视为男性气质,或是女性气质的身体活动,双方均具有运动权利;其次,从生理上来讲,应该重视女性区别于男性的这一事实,放弃一直执着追求绝对意义上的平等权利,改变以前的观念承信差异化的平等;最后,人类已经进入到寻求和谐发展的时代,在对待性别的权利问题上,特别是要在性别社会化心理视角中,消除其冲突、摒弃针对、告别革命。
参考文献
[1] Pfister G. Women in Sport-Gender Rel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Sport in Society, 2010,13(2):234-248. [2] 张震.论体育运动中的性别权利——基于“具身性别”的研究视域[J].体育与科学,2016,37(3):50-56.
[3] 赵玉,陈炎.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女性:告别沉默的\"他者\"[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8,45(4):60-67.[4] 安妮塔·L·德弗兰茨.妇女在奥运会中作用的变化[J].体育文史,1997(1):46.
[5] 戴平.性别差异与形象颠覆:重竞技运动对女性影响的质性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3,6(34):99-102.
2 自然观角度下的女性性别秩序体育观及其展望
著名的生态学者阿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认为:人类为自然界中的组成部分,对女性存在偏见,其实是对整个自然界同样存在有差异看法。这种对自然界的偏见造就男性成为权利支配方的基石,女性权利被压制,导致体育运动的发展受到阻碍。事实上,两性性别权利的相互
(上接205页)
3 结语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中华民
族特有的价值取向,与西方体育文化相差甚远。在文化冲突矛盾日益显现的今天,保障中华文化的鲜活性和独特性尤为重要。中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是一条坎坷的道路,面对途中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让武术始终保持自身特色,在与其他文化交流碰撞的同时,自身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必须摒弃,积极汲取优秀文化的精华,完成进化过程,从而让世界人民深入地认识中国武术、认识屹立不倒的中国。
碍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国武术代表了中华文化,与西方体育相比,其没有强硬的动作手段,重视和谐,充分体现了刻在中华人民骨子里的“非攻”思想。借助武术能够树立起中国和善、负责的形象,也更利于被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和认同。2.2 坚定民族态度
文化是属于世界的,也是各个国家自身的精神体现,影响着各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在与西方国家文化的碰撞中,中国武术可能会被同化从而逐渐失去自身特色,因此必须坚定我们的民族态度,明确武术的文化归属,让其始终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要适当拓宽传播媒介,武术内容除了基本动作、技术要点之外,更要侧重传播其中的文化内涵,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坚守民族底线,适时创新,在保护我们民族武术的同时,让其始终具有鲜活的生命力。2.3 提取相关元素
在各国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打造国家品牌、树立国家形象是明智的选择。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信息混杂,武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担负着弘扬文化的责任,在向其他国家传播中,可以为武术贴上中国的标签,让世界人民通过中国认识中国武术,看到武术也能自然地想到中国。
让武术成为中国武术,可尝试提取武术中的相关元素。像前文提到的李小龙,现如今可以说是中国武术当之无愧的代言人。后来的成龙、李连杰也通过影视媒体逐渐展示了武术功夫的魅力,具有强烈的中国特征,可以考虑利用这些代表人物扩大武术的影响力,让其有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添砖加瓦。与此同时,可以从大事件中提取有利材料,为武术贴上中国的标签。比如盛况空前的北京奥运会,在开幕式表演了追求和谐、自然的太极拳,一时惊艳了世界。因此,对武术走向国际化的策略,可以通过提取相关元素,强化中国武术的形象,为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开辟新局面。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参考文献
[1] 王静,宋薇.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1(8):10-15.
[2] 蔡月飞.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困境与理念转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1):34-38.
[3] 于文谦,戴红磊.中国武术对外推广的战略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1):77-80,89.
[4] 刘转青,练碧贞,刘积德.武术国际传播的困境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8(9):118-122.
2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