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3-03-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王 艳

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10期

摘要:本文从5个方面简述了教学研究型高等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普遍存在的一些制约转化动力、转化效率及转化效益的问题,对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高校内部文化、体制和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方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顺利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高等学校问题对策

中国的高等学校特别是教学研究型重点高校具有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等三大功能。所谓的为社会服务就是依托高校的科技、人才与信息优势,进行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技术与信息等智力支持。但2006年教育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10%,这与高校强势的科研队伍和先进的科研设备极不相称。 1. 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1.1 重视程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淡薄

首先,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等院校,许多领导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研立项、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对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淡薄,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存在代管不管的状态。

其次,科研人员重视程度不够。科技人员将很大精力用在课题申报、项目结题、发表文章和获奖上,很少去认真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实施细节,在潜意识中,并没有完全树立科研成果转化意识,使得部分好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面向社会,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速度。另外,在科研立项过程中,也很少考虑市场需求,使自己的成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1.2 支持力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导向不足

首先,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的经济工作与科研工作分别属于不同行政部门主管,缺乏统一协调。高校在科研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地位。国家许多重大项目,科研单位和高校没有参与的机会,这就使高校科技成果偏离市场需求,造成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

其次,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传统的考核办法及职称评定将SCI文章、课题、获奖作为重要指标,对科研成果转化考虑较少。高校引导政策上的不足,是造成专利申请量、科技成果转化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学校的科研成果中所占比例很低,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三,经费支持力度不够。高校的科研工作长期以来缺乏稳定的支持,科研经费都是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的,每一个竞争的项目都有每一个要完成的任务,不同的项目来源又有不同的指标,高校虽然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科技成果,但由于缺少后续的再投入,致使高校大量很有质量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不得不束之高阁,不能获得进一步转化。 1.3 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比较重视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自然科学成果转化,而对于那些发挥重大社会效益,间接的、隐性的产生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重视程度不够,许多积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的咨询成果、技术方案很难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具有推进社会进步的效益,必须予以重视,诸如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领域的成果。 1.4 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尚不完善

高校科研均以课题组为单位,人才结构不很完善,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很难形成规模经济,而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也苦于没有好的合作项目,即高校与企业之间难以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转化推广三个环节的有机衔接,没有一个好的转化平台和敞开口径,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滞留在实验室,造成了极大的科技资源浪费。 1.5 专利保护意识不足

高校在科研成果运用中法律意识模糊成为其成果专利化的障碍。由于高校开展专利保护与管理工作时间较短,专利保护意识还较为淡薄,专利申请数在高校的科研成果中所占比例很低,还有些教师有了保护意识,也将科研成果申请了专利,但是对专利法律知识欠缺,在技术转让、专利技术实施许可过程中,所签定合同的保护条款约定不明确,致使自己的权利丧失、利益受损,同时造成高校利益的损失。

另外,成果转化信息不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大、周期长,成果转化管理机制模糊等其他原因,同样制约着科技成果的转化。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高校的智力支持。高校有责任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进行科研研发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无论是领导,还是科技工作者都要提高认识,发挥高校多学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合优势,发挥高校的引领和骨干作用,在成果的实用性、可行性、创新性及经营性方面多下工夫。

2.2 广泛挖掘,加速现有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高校应对现今仍滞留在实验室中且已完成前期基础工作的科技成果进行摸底筛选,对有发展前景,因财力、物力等因素未能开发转化的科技成果,加大支持力度,集中个人、院系、学校三大合力,加速进行成果转化,使之尽早服务于社会。 2.3 加强扶持,从政策上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率上升

鼓励科技人员既要把关注点放在科技创新及科研立项上,也要放在成果的应用率、转化率上,并以此作为衡量科技人员工作实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政策上加以引导。

首先,要建立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将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放在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职称评定中给予充分的认可,以此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各类人才的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其次,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比例。对有发展前景的科研成果加大后续经费投入,并从各方面广泛筹措资金,提供经费保证。

第三,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科技成果转化后,可将科技成果作价,按一定比例分配给相关院系、课题组及科研参与者。

2.4 转变意识,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科技成果转化”不应该狭义的定义为直接作用于生产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转化,而那些能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软科学研究成果,也应该属于“科技成果转化”范畴,他们产生的社会效益及间接的经济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诸如国家卫生标准制定、产品风险评估、疾病调查与防治、卫生管理与医院改革等,既扩大了高校的影响,也发挥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智囊作用。为此,对此类成果转化,也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2.5 搭建平台,促进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顺畅流转 2.5.1 以大学科技园为主导,构造成果转化的承载平台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渠道和重要平台。大学科技园不同于社会办的各种科技园区,应该是一个以孵化器形式为主的大学科技园,以孵化、转化学校的科技成果为己任,突显校内出思想、周边搞孵化的功能。成果转化渠道要流畅,高校的科技成果能顺畅地进入科技园里,孵化成熟后,也能很流畅地实现与社会的对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5.2 由优势学科带动,建立学科群的集成平台。以优势学科为主,联合其它相关学科,组成学科群形式的集成平台,共同致力于科研研发与成果转化。

2.5.3 应进一步与企业加大合作力度,与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帮助企业筛选符合其发展需要的高科技项目品种,建立更多的“校企合作研发基金”,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发展的条件。

2.6 保护专利,防止科研成果流失

一方面充分运用专利促进科技研发,另一方面积极利用专利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高校可根据国家法律制定相关法规,对企业从专家个人手中获取关键技术等不规范行为给予制止,同时维护专利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权益免受侵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