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陋室铭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
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 . . .
则:就 名:著名,出名
灵:灵异
斯:这
惟 吾 .
惟:只
德 馨。
.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
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 台痕碧绿,长上台阶,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
.. 无丝竹之乱 耳,
.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
.
调:调弄,弹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阅金经 。
..
佛经
无 案牍
.
乱:扰乱
之
劳 .
形。
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形:身体
南阳诸葛庐,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屋, (又如)西蜀扬子云的亭子。之:助词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 . .
(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理解性默写:
1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诸葛庐子云亭
2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手法:
7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 “水”类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暗 示陋室不陋 (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 ) 。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
.
.
之:的
蕃: fan2 多
独:只
自李唐来,世人盛 .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自:自从
非常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我惟独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去不受沾染,
而:表转折
濯清涟 而不妖, ...
中通外直,
不
蔓
.不 枝, .
濯:洗 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
生枝蔓,不
长枝节
香远
.益 清,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 不可亵 玩焉。
.
.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笔直洁净地直立着
而:转折关系
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助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
谓:认为
之:的
判断句 我认为菊花,
是花中的隐士。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 . .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
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 到了
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 ?
牡丹之爱
, 宜乎众矣。
... .
.
.
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对于牡丹的爱,
人应该是很多了 。 宜:应当
理解性默写: 1、莲的品质: “莲,花之君子者也。 ”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 ”
6、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8、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9、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10、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11、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12、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写作手法: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 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