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是璀璨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过密切的交往。王昌龄遭遇坎坷,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他被贬为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744)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知消息后,写下这首充满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送给他,表达对其不幸遭遇的愤慨和同情。
树上雪白的杨花已纷纷落尽,耳边不断传来杜鹃的声声悲啼,正是这令人伤情的暮春时节,我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将要跨过荒僻遥远的五道溪水。让我把因为你的不幸而充满忧愁的这颗心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这轮皎洁澄澈的明月一路伴随你。
这是一首短短的四句抒情诗,感情分量却相当沉重。诗人择取杨花(柳絮)、杜鹃这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南国暮春暗淡萧条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凄迷哀怨的气氛。在这片缭乱春愁之中,他又听到远方老友不幸遭贬、将要远涉五溪的消息,怎能不心生悲凉?这起首两句看似平淡,实际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既点明时令,又写出气氛;即说明自己听到王昌龄“左迁”的消息,又描画出王昌龄赴任路途的艰险与凄凉,以凄迷之景写感伤之情,情景相生,余味无穷。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诗人满怀愁思,既有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忧虑,也有对黑暗现实的愤慨不平,还有恳切的思念与热诚的关怀。这两句诗在表现手上非常别致:心中的忧愁无形无影、无法寄送,诗人却仰望千里共有的明月,展开丰富的联想,把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让它带着自己的思念,伴随朋友直到远谪的偏远之地,安慰他一路上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他把“愁心”寄予明月,不仅表明自己和王昌龄的心灵都如
朗朗明月,纯洁无暇,而且借以表示二人的友谊会像明月一样长久,并不会因为天各一方而受到阻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