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提出了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的对策: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网络免疫力;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增强网上工作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抵制有害信息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策
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适应形势的发展,积极探索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已成为各大高校面对的重要课题。
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积极影响
1.1 促进了全球意识的形成,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得到强化
网络跨越了时空的障碍,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信息的广泛流动,极大地促进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成为联系、沟通人类文化的新纽带。视野的逐渐开阔,使大学生能够关心全球问题,能够从全球角度分析问题。同时,在全球性的网络文化背景下,民族和国家的差别和分歧被凸显,民族和国家意识被唤醒、被激发。
1.2 促进了道德法治意识的健全
网络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道德世界,大多数学生在网络技术的运用中,在各种信息的辨析和吸收中完善巩固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提高认识。同时,网络运行形成了新的网络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健全。
1.3 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提高
网络文化不受时空、地域、年龄、性别、意识形态、贫富等级、文化层次等的限制,上网者可以平等地在网上发布信息和接受网上的信息。这种平等性使得大学生不必顾虑世俗利害冲突,在网上可以独立地、自由地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得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平等参与意识得到培养和锻炼。
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负面影响
2.1 削弱了国家意识及国家主权观念,使爱国主义情感受到冲击
网络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使得整个世界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加强。网络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使得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交流和交往。而网络的虚拟性则催生了人们的虚拟生存。这就冲击了人们的国家意识和国家主权观念,淡化了人们对现实中自己国家的情感,特别是冲击着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冲淡了青年学生对养育自己的这块土地的情感。加之网络上所使用的语言和信息,绝大多数是属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西方国家主观上刻意渲染其先进及发达的成就,并不惜肆意诋毁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形象,以达到消解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目的。长久接触这些信息,难免会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西方世界产生某种迷恋的错觉,甚至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从而使得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等爱国情感受到挫伤。
2.2 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网络文化开始于美国,英语又是电子文本的主要语言,因而使其打上了西方语言色彩和西方文化的烙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对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垄断权,极力向世界特别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辨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政治制度的网络文化思潮的侵袭,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目标,没有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和思想,部分学生贪图享乐、唯利是图等,都不能不说与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存在较大的联系。
2.3 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自由性容易削弱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自律能力。在网络上,道德对人的约束依赖于内心信念,一些自我道德约束差的大学生,容易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做出了一些平时不可能做的违法、违规的行为。目前我国网络立法还不健全,对网络行为及网上违法事件,很难做到严格审查和责任追究;网络道德规范也是非强制性的,只能靠个人的道德信念来维持,网上是否遵从良好的道德规范也不易察觉和监督,这就使得青年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弱化,责任感淡化。网络行为对传统的道德规范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网上的欺诈、蒙骗等事件常常发生;网络中大量的色情、暴力信息也会使学生淡化道德法律观念,部分沉溺于浏览黄色网站上的学生甚至从事犯罪等活动。
3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的对策思考
3.1 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网络免疫力
上网者肯定是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去判断网上信息是否有用,是正确还是错误。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加大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包括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内的各种事物,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样,大学生才会具有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自觉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不断强化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网上行为,增强其对不良网络文化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网络法制教育中,一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治意识,增强网络空间的权利、义务观念,使其认识到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任何科技成果,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约束;二是要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对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正确运用网络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应着力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以提高其对网上行为的自控能力。
3.2 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利用学生对网络的热情和网络交流的互动特点,创建网络教育平台,把思想道德教育搬到校园网上。首先,建立、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高校网络阵地。应将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重点建设一批在师生中有吸引力、影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其次,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密切配合,组织专门力量制作一批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和易操作性于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软件,直接上网。从而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和教育引导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上可以设立网上团校(党校)、网上心理咨询、网上辅导员、网上爱心园地、网上论坛等,收集学生的各种反映和意见以及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把网络作为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新型窗口。如可在“网上论坛”中就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自由讨论,在各种思想碰撞中达到明辨是非、提高思想道德觉悟的目的。
3.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增强网上工作能力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但在信息时代,教育者有时候却面临信息劣势的境地,而且还存在网络意识淡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敏锐性等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变单向式说教为双向式交流,将自身由道德说教者转变为引导者,并能在网上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不靠权威压制学生。这种更具亲和力和人情味的教育更易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增强自
己的网上工作能力。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除了掌握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外,还必须努力学习网络知识。只有熟练掌握网络,才能走进网络使用者的世界,了解、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道德需求和道德问题。 其次,学会运用网络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优势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对网上信息做出正确取舍,趋利避害。再次,掌握网络沟通技巧,如可以设立“电子信箱”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释疑解惑。
3.4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抵制有害信息影响
面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诸多影响,高校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文明健康的情操和审美意识,以此来抵制网络有害信息的污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主要组织形式,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提倡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坚决抵制消极、庸俗、低下、颓废、腐朽的文化侵入校园。
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给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要利用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办好校园主题网站,大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上校园文化,应该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学等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集思想性、知识性与娱乐性于一体,要把网络文化、社会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中西方文化有机地统一整合到网上校园文化资源中,使学生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思想上得到启迪,素质上得到提高,精神上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陈迪男,邓彩霞.浅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其对策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85(3):115-117.
[收稿日期]2008-12-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