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小学 闻银妹
我一直认为文字是通往心灵殿堂的小路。
我是一个热爱文字的人,描描春秋冬夏,写写雪月风花,体验人生百味,游走中外古今······自然也希望我的可爱的孩子们也能春咏芳草地,夏吟绿荷池,秋写菊花黄,冬诵梅雪诗······然而,对于写作,老师难教,孩子更是难写。可谓是纵倚危楼,望尽天涯,难觅小径通幽处。
那么寻找通往写作乐园的路就成了当务之急,如何解决呢?我曾一遍一遍问自己。试想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最常接触到的是课本,如果能从课本中汲取营养,开辟小径自然是最好不过。《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引导学生从读中学写,正确领悟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应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去。”是的,阅读对于写作,有很大的益处,前人已体会甚深。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叶圣陶先生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可以让孩子领略文章情感、表达形式甚至是艺术魅力,而写作则是为了将了解的内容、知晓的道理和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述诸笔端。如果说阅读是内在的吸收与积累,那么写作就是外在的运用与表达。因此读写当结合,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若那半亩方塘看得尽云影天光,对于孩子那将是天降之喜。
文章中的经典句、段、篇为写作文提供了范例,孩子们“模仿性强”的特点有了用武之地。而他们“表现欲强”的天性为能在阅读中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提供了可能性。孩子更会遗忘,今日学明日忘是司空见惯,自然就应该边读边写,读写结合的做法或许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所以要铺设“读”“写”之间的小径。那么这条小路该如何铺设呢?我认为要从固有思维中跳脱出来,摆脱让孩子死搬硬套的写作之法,伴随新课程改革,结合“个性化”“自主学习”将“读写”变成基本而重要的教学模式。胡子眉毛一把抓是不可取的,可以向经典取取经。
一、仿题。在孩子们的写作中,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他们的题目永远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也许是他们习惯相同而忘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我曾告诉他们写作是独特定的生命体验,你就是独一无二的。不知他们领会了多少,但他们应该学会写作需要的就是独特。当然独特就先独特在题目花样百出。课本中此般例子,比如以中心情感为题的《尊严》、《生命生命》,以内容为题定的《圆明园的毁灭》,以对象为题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题目可以展现一种独特的魅力,孩子们还不明白一个好题目带给读者的惊艳。也许作为老师的我们没有进行更好的指导,若是将课文中的新鲜题目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借鉴,会不会更好呢?值得思考也值得尝试。
二、借形。我是一个喜欢诗意的人,我曾让孩子模仿王焕章的《春天在哪里》写一首小诗,虽然费尽周折,却也看到孩子天真的创造力。其实在课本里有很多篇章的句式、段落、结构都值得欣赏。比如《七月的天山》中描写天山雪峰高、大、白的特点用比喻、衬托等手法把雪峰特点写得淋漓尽致,优美的语言更是使人沉醉。《桂林山水》中排比句将漓江之水、桂林之山的特点一一道出却又令人
过目不忘。又如《颐和园》中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绘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进行迁移而描写自己生活中所见之景。
三、化言。我们在教学中喜欢让仿写优美的句子,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文中那些生动、丰富又经典的语言就是真实的训练场。可以仿照《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的排比句写学校的操场、春天的花朵······《乡下人家》中说“几场春雨过后,人们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中探出头来”,“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语言有趣,景色也常见,仿写不会无话可说。《在天晴了的时候》说“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抬起他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如此生动又童真童趣的语言那么纯真、灵性又诗意,不防让天真的孩子也写一番。
四、偷心。孩子时常不知写什么、怎样写,那是因为孩子们无法与写作题目产生内心的碰撞。无法围绕某个不明确的点联系自己实际的生活体验从而胡编乱造。那如果体验与经历产生的共鸣也许会大不相同。教材中很多课文就容易产生共鸣:《可贵的沉默》里那群真实可爱的孩子们就让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书中所写也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读后不禁自问:自己是否也曾对父母做出过回报呢?如果这时再去写跟父母有关的文章还会无话可说吗?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许作用就在于点拨孩子那个“点”,完成文本符号与内心情感的链接。
五、改文。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文章的题目、语言和结构都无特殊之处,可本身却可以另我们产生耳目一新的想法。由此进行改编、创新、填补······也不失为另一个沟通读写的方式。比如《清平乐-村居》如此温馨的画面,温柔的情感可以改编为一个感人心弦的故事;可为长城、鸟的天堂写段引人入胜的导游词;结合《月球之谜》写篇解说月球的短文;借《小摄影师》中小摄影师后来的行动来续写,填充人物形象;也可借文章留白处,情节省略处化无为有······这样既降低了难度,表达特点也会更清晰,表达能力也会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写作殿堂的路亦是千万条。对孩子来说能抓住一条已实属不易,作为授业者,在阅读教学中多花一些心思,费一些精力,为孩子打造一条通往写作的路,让他们飞往心灵的自由天堂吧!
写作是一条通往心灵的小路,我和孩子们一起在小路上走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