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1消息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如语音、文字、图片和数据等
1.2 信息是消息的内涵
1.3信号是消息或信息的传输载体
1.4一个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信源、发送设备、传输媒质(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
1.5信息在传输之前,必须转换成电(或)光信号
1.6信号可以是模拟的(连续值)或数字的(离散值)
1.7按相同规律重复变化的信号是周期信号
1.8一个周期信号可以分解为一系列正弦波
1.9正弦波可以用以下3个参量来描述
振幅——波形的瞬时高度
频率——每秒完成的循环次数(一个循环就是一个周期)
相位——沿时间轴的波形偏移量
1.10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
1.11时域图描述的是信号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1.12频域图描述的是信号随频率变化的特性
1.13信号频谱是描述的是信号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1.14信号频谱是综所包含的所有频率分量的集合
1.15信号带宽是信号的最高频分量与最低频分量的频率差
1.16传输媒质是可以传输电(或光)信号的物质,分为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两类
1.17有线信道有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和光纤
1.18无线信道是指可以传输电磁波(包括光波)的自由空间或大气层。
1.19电磁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地波传播、天波传播、视线传播和散射传播。
1.20天线架越高,视线传输距离越远
1.21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可以大大提高视距
1.22利用微波中继可以实现远程通信
1.23噪声是一种不需要的、有害的电信号
1.24噪声能使模拟信号失真,使数字信号发生错码,并限制着信息的传输速率。
1.25热噪声是影响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
1.26香农公式给出了通信系统所能达到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1.27提高信噪比,可以增大信道容量
1.28信道带宽和信噪比可以互换
1.29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3种,按数据代码排列的顺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1.30复用是利用一条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的技术。
1.31复用技术主要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波分复用等
1.32频分复用是一种按频率来划分信道的复用方式
1.33时分复用是利用分时方式实现多路信号传输的复用方式
1.34有效性和可靠性是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35模拟通信系统中有效性用传输带宽来衡量,可靠性用输出信噪比来衡量的
1.36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效性用频带利用率来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来的衡量的
1.37一个二进制码元含1bit的信息量
1.38一个M进制码元含有log2Mbit的信息量
1.39码元速率RB是每秒发送的码元个数
1.40信息速率Rb是每秒发送的比特率数
1.41码元速率小于等于信息速率
1.42信息速率与码元速率的关系:Rb=RBlog2M
1.43二进制(M=2)数字信号的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量上相等
1.44频带利用率指每赫兹内所实现的传输速率
1.45误码率Pe=错误码元数/传输总码元数
1.46误比特率Pb=错误比特数/传输总比特数
第二章
2.1模/数(A/D)变换就是将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
2.2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目地是使模拟信号能够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特别是能够和其他数字信号一起地宽带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中同时传输。
2.3模拟信号数字化需要经过3个步骤:抽样、量化和编码
2.4抽样:将 取值连续/时间连续 的模拟信号 变换为 取值仍连续/时间离散 的抽样(PAM)信号
2.5 量化:将 取值连续/时间离散的PAM信号 变换为 取值离散/时间离散 的量化信号(多电平数字信号)
2.6 编码:将 取值离散/时间离散 的量化信号 变换为 二进制数字(PCM)信号
2.7 脉冲编码调制(PCM)和增量调制(△M)是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方法。
2.8抽样定理为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和时分多路复用(TDM)奠定了理论基础
2.9 对于频带限制在0≤f≤fH 内的低通模拟信号,抽样速率fs≥2fH。
2.10对于带宽为B的带通信号,抽样频率fs=2B(1+k/n)
2.11 PAM是脉冲载波的幅度随调制信号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按抽样定理进行抽样得到的信号ms(t)就是一个PAM信号。
2.12 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是实际中常用的两种PAM方式
2.13 自然抽样(曲顶抽样)的PAM信号的脉冲顶部和原模拟信号波形相同
2.14平顶抽样(瞬时抽样)的PAM信号的脉冲顶部是平坦的,脉冲幅度等于瞬时抽样值。在实际中,常用“抽样保持电路”产生平顶抽样PAM信号。
2.15 PCM(简称脉码调制)是一种典型的语音信号数字化的编码方式。它是将模拟信号变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的常用方法。
2.16输入的模拟信号m(t)经“抽样、量化、编码”后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PCM 信号)
2.17 抽样信号是量化方法有两种:一种均匀量化、另一种非均匀量化。
2.18均匀量化的特点是量化间隔相同,缺点是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低。
2.19非均匀量化的特点:量化间隔△v随信号抽样值的大小而变化。信号样值小时,△v也小;信号样值大时,△v也大。优点: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实现:先将信号抽样值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
2.20 压缩特性:对数特性。关于电话信叼的压缩特性,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了两种建议,即A压缩律和u压缩律,以及相应的近似算法——13折线法和15折线法。
2.21折叠二进制码是PCM编码中常用的二进制码,这种码具有镜像特性,可以把双极性的电压采用单极性编码方法处理,使编码过程简化。
2.22 A律13折线PCM编码是将每个抽样值编成8位折叠二进制码
(C1C2C3C4C5C6C7C8)。其中,C1表示样值极性;C2C3C4表示8个段落;C5C6C7C8表示段内的16个量化级。
2.23 PCM信号的比特率为Rb=fsN=2fHN,所需传输带宽为B=Rb=Nfs。
2.24语音压缩编码方法有DPCM、ADPCM,△M等。压缩编码的目的是降低数字电话信号的比特率、减小传输带宽。
2.25 △M序列中的每个比特表示相领抽样值的差值极性。
2.26 △M系统不发生过载的条件为 ︱d/dt m(t)︳max≤āfs
2.27 △M的编码范围为ā/2≤A≤āfs/wk
2.28 PCM和△M都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2.29 △M实际是DPCM的一种特例
2.30 PCM适用于要求传输质量高,且频带资源丰富的场合。一般用于在大容量的干线通信。
2.31 △M具有编译码设备简单,低比特率时的量化信噪比高,抗误码特性好等优点。一般用于专用通信网和卫星通信中。
2.32 PCM信号,以及计算机、电传机等数据终端输出的信号必须经过一些处理或某些变换(如码型变换、波型和频谱变换)才能送入信道中传输。处理或变换的目地是使信
号的特性与信道的传输特性相匹配。
2.33常用的线路码型有:二元码、三元码、多元码,它们都归属为数字基带信号。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通信系统就称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2.34 二元码有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差分码、双相码、密勒码、CMI码。
2.35 单极性码的频谱中含有直流分量和丰富的低频分量,不利于传输。
2.36 双极性码的频谱中无直流分量,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且抗干扰能力也较强。
2.37单极性归零码中含有位定时频率分量,是其他码型提取同步信处时常采用的一种过渡波形。
2.38 归零(RZ)的含义是脉冲宽度r小于宽度Ts,即占空比r/Ts<1。非归零(NRZ)的含义是脉冲宽度r等于码元宽度Ts,即占空比r/Ts=1。半占空的含义是占空比r/Ts=1/2。
2.39差分码分为传号差分码和空号差分码。差分码可以消除设备初始状态的影响。
2.40 双相码、密勒码和CMI码都是双极性二电平码,无直流分量,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自检能力。
2.41 三元码有AMI码、HDB3码。HDB3码常用于A律PCM四次群以下的接口码型。
2.42多元码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
2.43选码原则:无直流分量,且低频分量小含丰富的定时信息;占用带宽窄;抗噪声性能好;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编译码简单。
2.44频谱分析的意义在于,可以确定信号的带宽,还可以明确能否从信号中直接提取定时分量。矩形脉冲谱的第1个零眯带宽为B=1/ r。
2.45码间串扰(ISI)是指前面脉冲的拖尾蔓延到相邻码元的抽样时刻上,从而干扰了信号检测过程。
2.46眼图可以定性地反映码间串扰的程度,当“眼睛“张大时,表示码间串扰小,当“眼睛”闭合时,表示码间串扰大。
第三章
3.1调制的目的和作用
1)将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己调信号。
2)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
3)改善系统抗噪声性能
3.2调制是指按其带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某个参数的过程。
3.3模拟调制分为: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调频和调相)
3.4幅度调制中,载波的振幅随基带信号振幅而变化
3.5在频率调制中,载波的频率随基带信号振幅而变化
3.6在相位调制中,载波的相位随基带信号振幅而变化
3.7幅度调制包括调幅(AM)、双边带(DSB)、单边带(SSB)和残留边带(VSB)调制。AM信号的包括与基带信号m(t)的形状完全一样,因此可采用简单的包络检波器进行解调。AM信号的包络抑制了AM信号中的载波分量,因比调制效率是100%;SSB信号只传输DSB信号中一个边带,所以频带利用率最高:VSB是SSB与DSB之间的一种折中方式,它既克服了DSB信号占用频的缺点,又解决了SSB信号实现中的困难。
3.8调幅(AM)信号的带宽等于基带信号的带宽两倍。
3.8单边带(SSB)信号的带宽等于基带信号的带宽。
3.9解调(也称为检波)是调制的逆过程,其作用是将己调信号中的基带调制信号恢复出来。解调方法分为: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
3.10 相干解调也叫同步检波,它适用于所有幅度调制信号的解调。实现相干解调的关键是要求接收端提供一个与调制载波严格同步的相干载波。
3.11 包络检波就是直接从己调波的幅度中恢得基带信号。它属于非相干解调,因比不需要相干载波。AM信号一般都采用包络检波。
3.12角度调制,是指高频载波的频率或相们按照基带信号的规律而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这是一种非线性调制,己调信号的频谱不再保持原来基带频谱的结构。
3.13 角度调制包括调频(FM)和调相(PM)。FM信号的瞬时与调制信号m(t)成正比。PM信号的瞬时相偏与m(t)成正比。FM与PM这宰是密切相关的。
3.14 FM调制技术在模拟通信中广泛应用,而PM调制技术则更多应用于数据通信中。
3.15 调频信号的带度可以用卡森公式:BFM=2(mf+1)fm=2(△f+fm)来计算。当mf≤1时(NBFM),BFM≈2fm;当mf≥1时,(WBFM),BFM≈2△f。窄带调频(NBFM)信号的带宽是调制信号带宽的两倍(与AM信号相同)。
3.16 与幅度调制技术相比,角度调制最突出的优势是其较高的抗噪声性能。这种优势的代价是占用比调幅信号更宽的带宽。
3.17数字调制的基本方式有:
振幅键控(ASK)——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
频移键控(FSK)——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
相移键控(PSK)——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由于2PSK体制中存在相们不确定性,又发展出了差分相移键控DSPK。
3.18 2ASK和2PSK所需的带宽是码元速率的两倍。
3.19 2FSK所需的带宽比2ASK和2PSK都要高。
3.20在抗加性高斯白噪声方面,相干2PSK性能最好,2FSK次之,2ASK最差。
2.31 ASK是一种应用最早的基本调制方式。其优点是设备简单,频带利用率高;缺点是抗噪声性能差,并且对信道特性变化敏感,不易使抽样判决器工作在最佳判决门限状态。
2.32 FSK是数字通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制。其优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强,不受信道参数变化的影响,因此FSK特别适合应用于衰落信道;缺点是占用频带较宽,尤其是MFSK,频带利用率较低,目前,调频体制主要应用于中,低速数据传输中。
2.33 PSK或DPSK是一种高传输效率的调制方式,其抗噪声能力比ASK和FSK都强,且不易受信道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在高、中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绝对相移(PSK)在相干解调时存在载波相位模糊的问题,在实际中很少采用。MDPSK应用更为广泛
2.34 QAM可以认为是从QPSK或是MPSK体制发展出来的。它是一咱振幅和相位联合键控的体制。它比MPSK抗干扰性能更好,频带利用率更高,并且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2.35 MSK和GMSK都属于改进的FSK体制。它们能够消除FSK体制信号相位不连续性,并且其信号是严格正交的,此外,GM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比MSK信号的更为集中。
2.36 ODFM信号是一种多频率的频分调制体制。它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优良的抗多径衰落能力。适用于衰落严重的无线信道中。
第四章
4.1电话系统由用户终端、用户环路和交换网络组成。
4.2 呼损率:是交换系统的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关系到用户对电话系统提供服务的满意度,简单地说就是有交换机引起的呼叫失败的概率。
4.3 话务量,是反映话源在电话通信使用上的数量需求,与呼叫的强度和平均占用时间长有关。
4.4 交换机主是由交换网络,控制器和接口组成。
4.5 衡量交换机性能的好坏的主要指示是交换容量、阻塞率、时延、差错率及可靠性等。
4.6 按电话使用范围分类,电话网可以分为本地网、长途网。
4.7 交换网络按其实现交换功能的方式可以分为空分交换网络和数字时分交换网络。
4.8 时间交换器又称为T型交换器其功能是完成一条PCM复用线上各时隙内容的交换。
4.9 时间交换器主要是由话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组成。
4.10 时间交换器对话音存储的控制方式 有两种:一是“顺序写入,控制读出”;另一种是“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4.11 空间交换器又称为S交换器,其作用是完成不同的PCM复用之间的交换,空间交换主要由交叉接点矩阵和控制存储器组成。
4.12 空间交换器的控制方式有两种:输出控制方式和输入控制方式。
4.13 三级数字时分交换网络包含TST、STS和TTT网络。
4.14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呼叫处理过程:用户扫描、向用户送拨号音、接收用户拨号信息、号码分析、地址接收和选择路由、向被叫用户振铃、通话接续与监视、话终拆线。
4.15 我国自动电话交换网常有的3种路由为基干路由、高效直达路由和低呼损直达路由。
4.16 电话交换的路由选择顺序和原则是:先选择高效直达路由。当高效直达路由忙时,选迂回路由,选择顺序是“由远至近”即先在被叫端一侧自上面下选择,再在主叫端一侧自上而下的选择;最后选择最终路由,最终路由可以是实际的最终路由,也可以是基干路由。
4.17 根据上述原则,CCITT建议的每台话机的完整号码为:国家号+国内长途号+本地号码。
4.18 分组交换有两种方式 ,数据包方式和虚电话方式。
4.19 虚电路(VC)与数据报(DG)的差异是选路不同、分组顺序不同、分组首部不同、故障敏感性不同、提供的服务和应用不同。
4.20 自适应路由选择分为分布式路由选择策略、集中式路由选择策略和混合式路由选择策略。
4.21 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分为固定路由法、概率路由法、概率路由法和洪泛法。
4.22 路由选择算法仅是路由策略的一部分。
4.23 用户环路利用一个用户线路接口插件与端局相连。这个插件的基本功能可能缩写字符BORSCHT表示。
4.24 电话机主要由受话器、送话器、拨号装置和振铃组成。
4.25 侧音效应就是本方发出的声音能过送话器转换成电信号后,不仅可以通过二线线路送往对方,而且还要送到本方受话器中,产生很大的声音——侧音
4.26 设计一个信令系统必须确定3个方面的内容:信令的定义、信令的编码和信令的传输。
4.27 按其传送信道和用户消息传送的关系,可以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
4.28 由主叫向被叫方向传送的信令叫前向信令;反之,从被叫向主叫方向传送的信令叫做后向信令。
4.29 No.7信令的基本功能结构分为两部分:消息传递部分(MTP)和适合不同业务的独立用户部分(UP)
4.30消息传递部分的功能是在对应的两个用户部分之间可靠地传递信令消息。
4.31 用户部分(UP)定义了通信网的各类用户或业务所需的信令及其编码,规定各用户部分与消息传递部分之间的接口关系。
第四章
5.1 移动通信 是指通信双方或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常用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无绳电话、无线寻呼、无线集群通信、地面蜂窝移动能信和卫星移动通信等。
5.2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通信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工作,移动通信业务量有限,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通信在复杂的电磁环境等。
5.3 无线通信的传输方式分为单向传输(广播式,如无线电寻呼系统)和双向传输(应答式)。双向传输有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3种方式 。
5.4 蜂窝通信网络解决用户增多而被有限频谱制约的重要突破——频率再用技术。
5.5 蜂窝概念是解决频率不足和用户容量问题的一个重大突破。其基本思想是用许多小功率的发射机(小覆盖区)来代替单个大功率发射机(大覆盖区),每个基站(小覆盖区)分配整个系统可以信道中的一部分,相邻基站则分配不同的信道,这样所有的可通知信道就分配给数目相对较少的一组相邻基站。
5.6 为蜂窝系统中的所有基站选择和分配信道的设计过程称为频率再用。
5.7 信道分配策略是指一种能实现既增加用户容量又以减少干扰为目标的频率再用方案。在固定的和动态的两种信道分配策略。
5.8当一个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移动交换中心将该移动用户连续控制也从一个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这个过程叫做切换,用以保证通信的连续性。位置管理包括位置登记和位置传递。
5.9 干扰是影响蜂窝无线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蜂窝系统的两种主要干扰是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5.10 在实际的蜂窝无线电和个人通信系统中,每个用户所发射的功率一直在当前服务基站的控制之下。
5.11 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的方式也有多种:直射波、多径反射波、绕射波和散射波。
5.12自由空间播的公式。
5.13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影响电波传播的3种最基本的机制为反射、绕射和散射。
5.14 由于移动通信道及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点,导致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3个主要的损耗,分别为路径损失,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
5.15 分集接收简单的话有两重含义:分散发送和集中处理。
5.16 主要的分集方式有3种:空间分集,频率分集和时间分集
5.17 主要的合并方式有:选择式合并,最大比合并和等增益合并
5.18 RAKE接收机,就是利用多个并行相关检测多径信号,按照一定的准则合成一路信号提供给解调接收机。其显著的特点是利用多径现象来增强信号。
5.19交织技术也叫交织编码,主要用来纠正突发差错,使突发差错分散成为随机差错而得到纠正。
5.20 均衡技术是指各种用来处理码间干扰(ISI)的算法和实现方法。
5.21 多址技术其实就是研究如何将有限有通信资源在多个用户之间进行有效的切割与分配,在保证多用户之间通信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并获得较高的系统容量的一门技术。
5.22 常见的3种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5.23 FDMA的用户是能过使用不同频率的信道来进行信息传输和避免干扰的。因些频谱利用率不高。
5.24 TDMA的所有用户使用同一频率的信道,用不同的传输时刻来区分不同的用户,频谱利用率高,但需要严格的同步。
5.25 CDMA是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扩频码(或称地址码)通过该扩频码的不同来识别用户。
5.26 对于扩频码的选择要求如下:
1)理论上是要完全交性的,但实际中通常是准正交性。
2)出于系统容量的考虑,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地址码。
3) 在统计特性上要求地址码类似白噪声以增强隐蔽性。
4)为了提高处理增益应选择周期足够长的地址码。
5.27 OFDM的优点:频谱利用率高,抗衰落能力强,特别适合调整数据的传送,抗码间干扰能力强。
5.28 GSM由移动台、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操作子系统4部分构成,移动台是移动用户终端;基站子系统在GSM网络的固定部分和无线部分之间提供中继;网络子系统主要包含有GSM系统 的交换功能和用于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库功能;操作子系统有3个主要功能;维护特定区哉内所有通信硬件的网络操作;管理所有收费过程;管理系统中的所有移动设备;
5.29 GSM系统 有4 个接口: Um接口,Abis接口、A接口、NSS内部接口、GSM系统与其他公用电信网接口。Um接口被定义为MS与BTS之间的通信接口;Abis接口实际就是BTS与BSC之间的通信接口;A接口用于传输BSC和MSC之间的消息,以及进/出移动台的消息;NSS接口可以使报文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公司运营的网络实体间进行交换;GSM系统与其他公用电信网接口实现了GSM网张和其他网络的互联。
5.30 GSM系统的技术:工作频段的分配、多址方案、无线帧结构、无线接口管理、
GSM信道、SIM卡和保密措施。
5.31 CDMA系统的技术:可变速率声码器、功率控制、RAKE接收、越区切换等。
5.32 CDMA系统的无线链路:正向链路(导频信道、寻呼信道、同步信道、业务信道);
5.33 CDMA系统中提高系统容量的方法:采话激活技术,利用扇区划分提高系统容量,功率控制技术。
第六章
6.1微波是指波长为1m-1mm,既频率从300MHz-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
6.2 微波通信就是利用微波作为载波来携带信息并通过空间电波进行传输的一种无线通信方式。
6.3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由天馈设备、微波分路系统、微波发信机、中频调制解调器、基带切换设备、勤务及监控和PCM设备组成。
6.4 微波发信机可发分为直接调制方式和变频式发信机
6.5 微波发信本振源即微波振荡源是微波通信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为发信混频器提供混频用的微波振荡信号,如倍频链式固态源、锁相式固态源、介质稳频振荡器等。
6.6 微波发信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工作频段、输出功率、频率稳定度、交调失真、
谐波抑制度、通频带宽和非线性指标等。
6.7数字微波收信系统由低噪声放大器、带通滤波器、收信混频器、中频滤波器、主中放和群时均衡器、再生判决、载波与位同步恢复电路组成。
6.8 数字微波收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工作频率、噪声系数、通频带、选择性等。
6.9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调制方式采用ASK、MPSK和FSK调制方式和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
6.10 数字微波通信可分为地面微波中继通信、一点对多点微波通信、微波卫星通信和微波散射通信。
6.11 数字微波通信的优点:抗干扰能力强,线路噪声不积累;便于加密,保密性强;便于组成数字通信网。
6.12数字微波通信的缺点:占用频带宽;传输特性的变化超过一定范围时,通信质量显著恶化。
6.13 大气成分中的氧、水汽及由后者凝聚而成的云、雾、雨、雪对电波能量的吸收作用造成衰落,雨雾的小水滴会引起电磁波能量的散射而产生散射衰减。
6.14 由于大气的折射作用,实际的电波传播不是按直线进行,而是按曲线传播的。
6.15 衰落的持续时间短的为几毫秒到几秒,称为快衰落;持续时间长的从几分钟至几个小时,称为慢衰落。分为;闪烁衰落、多径衰落和波导型衰落。
6.16 抗衰落技术分为:分集接收和自适应均衡技术。
6.17 常用的分集技术有空间分集、频率分集、角度分集、时间分集、极化分集等微波通信中一般使用前两种。在各种分休接收中,空间分集是一种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6.18 频率配置应包括各波道收、发信频率的确定,并根据选定的中频率确定收、发本振频率。
6.19 PDH即准同步数字系统数据传输技术,SDH即同步数字系统数据传输技术。PDH数字复接系统包括发端的数字复接器和收端的数字分接器。ITU-T建议的PDH数字速率30路2048kbit/s。
6.20 PDH和复接方法按支路信号在群信号中的排列方法分类为按位复接、按路复接、按帧复接。
6.21 SDH传输体制规定了数字信号的帧结构,复用方式、传输速度等级、接口码型等特性。
6.22 SDH技术 的应用特点:传输容量大;通信性能稳定;投资小;建设周期短;便于维护、管理操作。
第七章
7.1卫星通信是宇宙无线电通信形式之一,只指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信号进行的通信。只需3颗卫星适当配置,就可以建立除地球两极附近地区以外的全球不间断通信。
7.2 卫星的运动规律满足开谱勒定律。
7.3 由于地、球结构的不均匀和太阳、月亮引力的影响,卫星的轨道参数随时发生变化,不断偏离开普勒法则确定的理想轨道,产生一定的漂移,这种现像称为摄动。
7.4 静止卫星通信的优点:通信距离远,建站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以广播方式工作,便于实现多址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适于多种业务传输;可以自发自收进行监测;通信线路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通信电路灵活,机动性好。
7.5静止卫星通信存在缺点:需要先进的空间和电子技术;要解决信号传输时廷及回波效应带来的影响;存在星蚀和日凌中断现象;存在地面微波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通信卫星暴露在空中使得卫星通信的抗毁性差,保密性不好。
7.6 卫星通信系统由空间分系统、通信分系统、电源分系统、跟踪遥测指令分系统和控制分系统5个分系统组成。通信分系统又称为转发器,可分为透明转发器和处理转发器。
7.7 卫星通信频率范围一般在微波波段(300MHz-300GHz),常用的是UHF频段、L频段、C频段、Ku频段、Ka频段。
7.8 卫星通信中的电波传输损耗包括:自由空间传输损耗、大气损耗、大气折射的影响、极化误差损耗、多径衰落和电离层闪烁。
7.9 当卫星与用户终端之间、卫星与卫星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信号的载频发生的频移,称为多普勒频移。
7.10 通信体制的基本内容:基带信号形式;中频(或设频)调制制度;多址联接方式;
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
7.11 卫星通信常见的多址方式包括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随机连接时分多址(ALOHA),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
7.12 VSAT是英文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的缩写,中文含义为“甚小口径(天线)终端”常称为“甚小口径地球站”或“小型卫星地球站”。
7.13 VSAT卫星通信网的网络结构形式分为单跳形式、双跳形式、单跳和双跳的混合形式以及全连接网状形式等。信道分配方式分为固定分配(或预分配)、随机分配和可控分配。VSAT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包括主站、卫星转发器和若干卫星VSAT小站(Remote Station)组成。
7.14 卫星IP系统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覆盖能力和广播特性;应用范围广,利于组建灵活的广域网;可靠的传输性能;传输时延相对较长。
第八章
8.1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光波信号的通信方式
8.2 光纤通信的特点:频带宽、传输容量大、损耗小、中继距离长、重量轻、体积小、抗电磁干扰性能好、泄漏小、保密性好、节约金属材料、有利于资源的合理使用。
8.3 光纤通信系统主要是由光发射机、传输光纤(光缆)和光接收机3个主要部分组成。
8.4 可以传播数百到上千个模式的光纤,称为多模光纤。根据折射率在纤芯和包层的径向分布情况,又可分为阶跃多模光纤和渐变多模光纤。
8.5 只能传播一个模式的光纤称为单模光纤。
8.6 衰减系统a 定义为 adB=10/L lg(Pin/Pout)
8.7 光纤的色散特包括模式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等。
8.8 缆芯结构包括:层绞式、骨架式、中心套管式和带状式。
8.9 海底光缆有两种:中继系统光缆和无中继系统光缆
8.10 在光纤通信中,将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是由光发射机来完成的。光发射机的关键器件是光源。光纤通信中最常用的光源是半导体激光(LD) 和发光二极管(LED)尤其是单纵模(或单频)半导体激光器,在高速率、大容量的数字光纤系统 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8.11 点信号加载到光源的发射光束上变成光信号即是光调制。根据调制与光源的关系,光调制可以分为直接调制和间接调制。
8.12 光发射机是实现电光转换的光端机,其功能是将来将来自于电端机的电信号对光源发出的光波进行调制,成为己调光波,然后再将己调的光信号耦合到光纤或光缆中去传输。
8.13 数字光接收机的功能就是经光纤传输后幅度被衰减、波形被展宽的微弱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处理,恢复为原发射的数字序列
8.14 光纤通信系统在互联网上的新技术——全光网络、光交换机、光终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