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 试 卷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李燕青 审题人:诸丰亮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
希望凝聚宗族力量,维护统治的稳定。研究宗法制度可考察: A.长城遗址
B.曲阜孔庙 C.陕西黄帝陵
D.京杭大运河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下图是我国几个不同朝代的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与史实相符的是
A.图①②③④的排列顺序符合历史时序 B.图②中的皇权不如图①中的皇权尊崇 C.图③中的皇权比图②的皇权更加分散 D.图④所示朝代的政权由少数民族建立
4. 1830年,在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逐渐增多 ②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③有利于政党政治的发展 ④议会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 6.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清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清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1
7.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8.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 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C.义和团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9.1943年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 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是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10.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科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11.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雉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反军阀的奋斗目标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12.恩格斯说:“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
A.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
2
C.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 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13.1971年,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材料表明 A.美国企图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 B.美国企图继续阻止中国加入联合国
C.美国认识到第二世界国家已经控制了联合国 D.美国继续准备武装干涉中国并继续控制台湾
14.古巴导弹危机即将走进60个春秋。当年赫鲁晓夫曾向肯尼迪建议“我们同意从古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美国代表需要声明: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A.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 B.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15.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 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6.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蝉鸣荔熟”“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从整体上反映出我国传统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1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主要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9.《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章。请问此一时期黄河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
A.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3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20.“草市”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记载,如果将“草”理解为草率、粗略的话,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政府的行政管理缺位 B.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有别于城内正规的“市” D.主要设于城郊临时贸易之处
21.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罗马教廷建立了“东方事务部”“传教问题部”等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对以上现象出现的背景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 B.宗教改革引发的连锁反应 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所变化
22.“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23.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B.欧洲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产生
24.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4
„„„„„„„„„„„„„„„„„„装„„„„„„„订„„„„„„„„„„„„„„线„„„„„„„„„„„„„„„一、上饶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 史 答 题 卡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 14 2 15 3 16 4 17 5 18 6 19 7 20 8 21 9 22 10 23 11 24 12 25 13 座 位 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二、材料解析题(26题20分,27题18分,28题12分,共50分) 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就时说:“不应看到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到它做到了什么。”
材料二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皇帝是帝国元首。……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
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
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摘自19世纪70年代欧洲两部重要的宪法 材料四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
图记录了1833—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摘自《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5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雅典民主政治“做到了什么”值得
我们肯定?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两者对后世西方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材料三涉及到哪两国的宪法?简述其共同特点?(6分)
(3)据材料三指出1833-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6分)
27.(共18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
6
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8分)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与材料三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4分)
(3)简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6分)
28.(共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一1800年世界银决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在17、18世纪的杭州,徽商云集,他们与官府关系密切,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米市桥、黑桥俱是米行,孩儿巷、官巷口则俱是布行,清河坊则俱是药行,而铁犁、纺车无从寻觅。参茸、瓷器、龙井、丝绸、西洋奇物则更是无所不有。各行各业,主要买
7
家俱为衙门,米市布行亦在其列。店主兴衰荣辱全依官府,苛捐杂税自不待言,飞来横祸亦未可知。
──摘编自《杭州市志》
材料三 《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更是规定清政府向侵华各国赔款4.5亿两,并要求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历史必修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材料四 “新大陆的银……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处相隔遥远联络起来,大体上也是银的买卖为媒介。”
──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四反映了白银流向的哪一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五,白银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8
上饶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 C 14 B 2 D 15 A 3 D 16 B 4 A 17 D 5 D 18 B 6 B 19 D 7 A 20 A 8 C 21 A 9 D 22 A 10 B 23 B 11 A 24 B 12 C 25 D 13 A 26.(共20分)(1)值得肯定的地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三大国家机构;民主的运行方式;三场改革的重要措施。(任意写出三点,得6分)影响:分别为后世西方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2分)
(2)法国和德国。(2分)共同点: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和权力制衡原则;都实行两院制,议会为 立法机构;国家元首都拥有大权,可以统率军队;下议院权力较小,立法权受限。(任意写出二点,得4分)
(3)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学东渐,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任意写出二点,得4分)
27.(共18分)((1)商品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人口剧增;独立的商业中心崛起;手工业生产技术及生产率提高;坊市界限被打破;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火药应用于军事。(任意写出四点,每点2分共8分)
(2)前者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而后者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4分) (3)(考生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①经济: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2分) ②政治:重农轻商的传统政策阻碍商业发展;(2分)
③文化:宋明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僵化;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2分,答到任何一点即给分。)
28.(共12分)(1)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通和商路的发展;白银流入西欧,促使金银贬值,消费能力提高,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的需求扩大;(“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两个点,如果在第l点中只回答“新航路开辟”不得分)。而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国产品需求量不大;(6分)
(2)由从西方流入中国到从中国流向西方国家;对外战争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资金的缺乏。(4分)
9
(3)充当世界贸易的媒介,有利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2分)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