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中,社团活动的开展方式逐渐增多。社团课程化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在中职学校中开展社团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能力以及团队意识。中职学校开展社团课程需要领导以及各管理部门的重视与理解,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考核制度。
一、中职学校社团课程化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1.重视不足,认识不统一
学校领导及中层管理部门只是把传统教育中的社团活动作为学校第二课堂的延伸,大部分学校甚至认为开展社团活动只是为了方便各种文艺活动的开展。因此,学校管理层及各部门只是将社团课程化作为对外宣传以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一种策略,更关注的还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各技能赛的成绩。
2.缺乏严密的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评价机制
社团建立之初,大部分靠的是学生的爱好及热情来管理维持,这就造成管理制度的不严密以及评价制度的缺失,特别有部分中职学生纪律较为散漫,致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社团课程化实施后,除学生的管理及评价制度不完善外,还
有指导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存在问题。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社团指导老师只是做着考勤和安全管理的工作,社团课程化后对指导教师的工作如何考核、课程效果如何评定等都缺乏一个完善的机制。
3.社团课程设置和社团指导教师聘请困难
在开设社团课程时,管理部门迫于时间压力,没有面向全校老师公开招聘,导致一些致力于校本课程研究的老师没有实践机会,另一些对校本课程研究无暇顾及的老师却迫于压力来开设社团课程,这无疑会使双方都产生消极情绪,使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由于管理和评价制度不完善,社团指导教师的聘请也不容易,这不利于社团课程化的开展。 4.部分学生主体地位丧失
在中职学校,由于社团课程化的理念不为一些班主任所接受,甚至觉得班里的好苗子参加社团后不利于班级管理,就以参加社团影响学习为由,不支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者为方便班级开展文艺活动,而强行安排学生参加文艺社团,使学生不能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社团。 二、促进中职社团课程化发展的对策 1.重视社团课程化作用
社团课程化会使学生在社团的发展上升一个新的台阶,它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社团课程化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及各部门的高度关注以及支持。
建议社团课程化由校团委牵头制订社团活动规程、明确活动目标和系统活动规划,组织并管理好各社团,负责各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校务处配合校团委负责好社团课程设置,聘请社团指导教师,做好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评价工作。 2.建立完善制度,强化社团课程化管理
根据各社团特点,制定日常管理以及考评制度,规范活动开展,成立社团干部队伍,形成学生自主管理和教师辅助管理的机制。对社团指导教师制定考核、评价制度,使指导教师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指导社团成立管理队伍,指导社团成员发展兴趣爱好。
3.社团课程设置及指导教师聘请要做到公开、民主 社团课程不仅向校内开放,也可以向全社会开放。通过各种媒体聘请社会各专业人士作为社团指导教师,征集社团课程纲要。这样一方面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一种方法,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则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4.尊重学生意愿,体现自主原则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参加社团课程与否应尊重学生意愿,尊重学生的选择。作为学生学习领路人的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社团活动对学生提高智能、发展个性、健全人格、锻炼能力、促进素质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社团课程,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社团课程化决不是为了束缚和限制社团的发展,而是为了社团活动的长期持续发展,为了发挥更好的育人效果而做出的改革。中职学生的社团课程化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要各级教育者继续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张 治.实施社团课程化的探索[J].上海教育,2004,(8S):59-60.
[2]曹 娟.高校大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问题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3,(S2):30-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