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简论英雄神话的文化意蕴

2020-09-22 来源:客趣旅游网


学校代码:10184

延 边 大 学

- 0 -

中国民间文学 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 简论英雄神话的文化意蕴 学生姓名: 吴 静 超 学 号: 2104051540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班 级: 2 0 1 0级 专 业: 历 史 学

2012月7月

简论英雄神话的文化意蕴

吴 静 超

摘 要:中国上古的英雄神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本文拟以“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四个英雄神话为典型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试图探究先秦英雄神话蕴含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英雄神话;文化意蕴;夸父逐日;鲧禹治水;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数量最多的是第三类——英雄神话,这类神话产生比前两者稍晚,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同时,也可说是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这些神话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了对英雄神的热情赞美,他们是人类理想的化身,意志的化身,力量的化身,审美的化身。他们都以其不屈的灵魂,惨烈的壮举,前赴后继的精神,不仅给人以崇高的美感,而且超越历史时空给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和精神力量。

一、“夸父逐日”的神话及其文化意蕴

关于“夸父逐日”的传说,主要有两处记载,一是《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另一处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饵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①

神话塑造了一个敢于和太阳竞赛的巨人夸父的形象,象征着远古人民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与大自然竞胜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勇敢、力量和伟大气魄的歌颂,对至死不忘为人类造福的崇高精神的赞美。② 夸父临死时留下自己的手杖,化为一片大小数千里的桃林;让鲜美的桃子为后继者消热解渴。逐日的夸父虽然在半路上牺牲了,但他毕竟追上了太阳,闯入了太阳的光轮,他渴死了,但他并没有失败,夸父的精神化为桃林留给了后之来者,激励着后来人去寻求光明和真理。

高海珑·󰀀“夸父逐日”神话求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月,第1期·

陆嘉明·超越时空的不朽灵魂—《山海经》神话中英雄神的文化阐述·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9月, 第21卷,第3期·

- 1 -

二、“后羿射日”的神话及其文化意蕴

据《山海经》中有关篇章所说:十个太阳住在大海中央一棵名叫“扶桑”的大桑树上,其中九个居于下边的树枝,一个居于上边的树枝。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出去照耀大地,其他九个在“扶桑”上休息。后来,不知何故,竟然“十日并出”,这就造成了“焦禾稼,杀草木”的酷热、干旱之灾,祈雨的女巫竟也被活活地烤死。 “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九日,落为沃焦。”

后弈“射日”及除害的故事较之“夸父逐日”具有更实际的价值:其一,英雄神的行为具有较明确的现实背景和目的性。其二,后界之“射日”、除害,使用的是弓箭及戈、盾等武器,先人认识到除了人本身的力量而外,还要借助于外物。其三,神话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以“弈”为代表的先人们的生存斗争;其四,后弈射“九日”而留“一日”,透露出先民的客观、完整的自然意识。①

三、“大禹治水”的神话及其文化意蕴

《山海经》载:洪水滔天。练窃帝之息壤以埋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练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海内经》 )鲧不顾性命而违背天条,“不待帝命”,他的“窃壤”之举,必然激怒天帝,便派火神祝融杀戮于羽山郊野。又据郭璞所注说,鲧被杀后,由于心中怨恨,竟然躺在羽山,三年不肯膜目,天帝无奈,又令祝融用“吴刀”剖鲧之腹。那知一刀下去,从鲧的腹中跳出一个人来,那就是“禹”,而他自己则化为一条黄龙,进人羽山旁边的羽渊。

“禹”的出现,是意志力和斗争精神的具象化。鲧的崇高精神终于又可以通过“禹”使之延续并又化为行动,从此可以用切实的行动实现自己未竟的事业。“禹”果然不负父志,父子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四、“精卫填海”的神话及其文化意蕴

《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故事:发鸡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味,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铰。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街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北山经》)

女娃在东海游玩,竟被海涛夺去了她美丽而年轻的生命,因而变成了“精卫”鸟。

胡远鹏·《山海经》中几则“神话”剖析·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 2 -

她愤恨大海夺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同时更为了不让大海再度吞噬人们的生命,于是就常常衔来西山的微木细石投人水中,立志要填平这滔滔东海。在这里,小鸟与大海,木石与大海,一何其微小,一何其浩大,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山”与“东海”,一西一东,频频往返,路途何其遥远,衔物何其艰辛! 然而,小鸟面对大海,毫无惧色,“常衔”不止,立志平海,锐意进取,斗争不止,这是何等的毅力和气魄! 至于大海何时能平,确是遥遥无期,可贵的是这心志,这壮举,这韧劲,这精神。

五、先秦英雄神话的文化意蕴

1、 反映了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解释

在远古时期,原始先民所处的环境极为恶劣,凶猛攫人的野兽暴虐异常的自然力等时时侵袭着他们的生命,因此这些异己的自然力等在神话思维中都被自觉或不自觉地幻化成了害人的恶魔。

远古先民们身处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很自然地,就幻想有超人的神话英雄出现。这些神话英雄个个都有御凶的能耐,以神力克制魔力,进而彻底消除灾祸,于是就出现了禹女娲等降妖除怪的吉神形象,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以实现天下安宁的局面 。

2、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懈抗争的精神

夸父逐日神话,它表现的其实就是原始先民们对舍生忘死去追求光明精神的夸大的肯定和礼赞。虽然精卫夸父的力量与来自于异己的极其强大的自然力相比,是多么弱小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并没有被这些超级强大的自然力所吓倒,而是不屈不挠地与之进行抗争。尽管这种抗争确确实实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是他们抗争竞胜的精神,无疑是我们先祖深层意识的折射和反映,表达出了他们对这种抗争进取精神的崇尚和讴歌

3、惩恶除魔、济世救民的精神

山海经神话体现了深沉的忧患意识,特别强调诸神为济世救民惩恶除魔而不辞辛劳的献身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山海经神话济世救民的主题时常与惩恶除魔主题交织在一起,不过济世救民神话更多体现了一种为大众利益无私忘我的献身精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鲧禹治水神话。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

- 3 -

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禹作为继承人,不负父望,终于找到治水之法,他同样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鲧禹为济世救民而冒死治理洪水。①

综上所论,中国先秦的英雄神话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这些英雄神话运用夸大、变形和幻想的方式抽象地表现了先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已经在这些历程中表现出来的不朽精神品质。这些神话既表现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遭受的洪水、干旱、病疫、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在生产力低下对这些灾害无法做出科学解释,无法进行有效的防御和抵抗;但是,同时在应对自然挑战的过程中表现出向往幸福、勇于抗争、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济世安民、泽被后世等一些列宝贵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 陈富元·探析《山海经》神话的主题精神·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第1 期·

[2] 陆嘉明·超越时空的不朽灵魂—《山海经》神话中英雄神的文化阐述·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21卷,第3期·

[3] 卫崇文·《山海经》与先秦神话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月·第29卷 第1期·

[4] 李宪生·浅谈《山海经》神话·学术研究·河南电大,1994年,第2、3期· [5] 胡远鹏·《山海经》中几则“神话”剖析·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6] 朱大可·从《山海经》看上古神话的若干真相·当代百论·

[7] 高海珑·󰀀“夸父逐日”神话求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月,第1期·

朱大可·从《山海经》看上古神话的若干真相·当代百论·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