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文学史 唐代文学复习试题资料

2023-05-22 来源:客趣旅游网
1. 清代康熙年间,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清季振宜《唐诗》文献,编成《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48900首,诗人2200多家。

2. 唐代“以诗取士”的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为省题之诗,一为行卷之诗。

3. 元稹《乐府古题序》将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乐以定词”,一类是“选词以配乐”。

4. 对音乐摹写出神入化,脍炙人口的诗篇有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王维《扶南曲》、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栗歌》。 5. 唐代诗人王维既是山水诗的大师,又是南宗山水画的宗师。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6. 盛唐山水画的兴起,使诗与画在本质上趋于同步,重写意而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唐诗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诗人队伍、诗作数量及质地:清代康熙年间,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清季振宜《唐诗》文献,编成《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48900首,诗人2200多家。(2)诗歌风格:众体兼备,风格多样。(3)诗歌体裁:众体兼备,众体兼长。

唐诗繁荣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广开言路) (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儒释道并存)(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为什么说唐诗的繁荣既是社会方面的外因,也是文学自身方面的内因?(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社会方面的外因:(1)唐代空前发达的经济和空前高涨的文化,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达的经济造成了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社会气象,并极大地影响于诗人们的创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发达的经济为诗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创作条件,使他们得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发达的经济带来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与诗歌密切相关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2)唐王朝的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原因。(3)随着庶族地主阶层的兴起,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庶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手中,这也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

文学自身演变的内因:我国在唐之前,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诗歌传统、艺术技巧、体裁形式等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新体诗”自六朝以来的发展,永明声律说的创造,梁陈时律诗的雏形的出现,对唐代五、七律成熟有很大影响,五、七绝也由六朝乐府脱胎而来。 总之,诗歌自身发展为唐诗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广阔前景。 第一节 初唐诗歌

1. 唐初三、四十年,宫廷诗人的代表是上官仪。 2. 《野望》的作者是王绩

3. “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4. 初唐四杰的作品集及代表诗作:王勃《王子安集》,代表作《滕王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盈川集》,

代表作《从军行》;卢照邻《幽忧子集》,代表作《行路难》、《长安古意》;骆宾王《骆临海集》,代表作《上

吏部侍郎帝京篇》、《在狱咏蝉》。

5. 初唐四杰的生活年代在7世纪下半叶。初唐四杰中,王、杨工于近体五言律诗,卢、骆则擅长古体七言歌行。 6.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出自卢照邻《长安古意》;“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杨炯《从军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出自王勃《滕王阁》;“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出自沈佺期《独不见》(一名《古意呈现补阙乔知之》)。 7. 卢照邻《长安古意》“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句中的“蝉翼”和“鸦黄”分别指发式和颜色。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是用旧题写的乐府新曲。

8. 初唐歌行的赋化特点,在描写都城的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代表作有卢照邻《长安古意》和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

9.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的感情基调是旷达。

10. 初唐诗人在改进诗体方面,主要是完善和发展了五、七言律诗和七言歌行。 11. 在体裁方面,承永明体而来的五言律诗,到王勃、杨炯手中正式定型。

12. “初唐体”指初唐的七古即七言歌行体,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即其代表作。它上承《楚辞·天问》,下启李白

《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13. 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14. 继承南朝沈约、谢朓“永明体”诗歌理论,提出“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声律主张的是宋之问(字延清)、沈佺期(字云卿),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

15. 沈佺期七言律诗《独不见》一诗中,“海燕双栖玳瑁梁”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反衬;宋之问代表作《度大瘐岭》。 16. 受乐府古辞的影响,后人遂以“卢家妇”代指少妇。

17. 邢昉《唐风定》谓七律“初唐唯此一篇”,认为是初唐时期最为成熟的一首七言律诗是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

过岭》。

18. 产生於南朝的永明体新体诗,经初唐沈宋的加工定型,才产生唐代成熟的五言律诗,所以“沈宋”主要使得格律

诗定型,为盛唐诗歌之繁荣打开了通路。

19. 初唐时期,正面提倡“兴寄”(风雅兴寄)、“风骨”(汉魏风骨)的诗人是陈子昂;诗论见于《感遇三十八首》。 20. 韩愈《荐士》诗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21. 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一诗是比体诗。

22. 陈子昂倡导的诗文改革预示着初唐的结束和盛唐的开启。

23. 陈子昂短短几句的《登幽州台歌》却包含着对古代明君的敬仰、生不逢时的哀伤、知音难觅的苦痛、时不我待的感喟。 批评“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诗人是陈子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这首诗在格调上与一般送别诗相比,有什么不同?

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超脱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窠臼,劝慰自己和友人不必为离别而太过悲伤,展现了胸怀的旷达。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3)“少府”:唐人对县尉的通称,其职位低于县令。4)“之任”:赴任。5)“儿女共沾巾”中的儿女指青年男女。 杨炯《从军行》

1.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的思想情感:反映了年轻士人的生活理想,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2.虽然是乐府旧题,但这是初唐时期的一首五言律诗中著名的边塞诗。 初唐诗歌对唐诗的繁荣、发展主要有哪些贡献?其代表诗人是谁?

(1)从题材、境界、气度方面改变了诗风,不时透露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

(2)在改进诗体方面看,推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初唐体”,即七言歌行体。 (3)代表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 第二节 盛唐诗歌

1. 苏轼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提到的是诗人王维。

2.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秋暝”指秋日傍晚。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出自王维《终南山》“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出自王维《使至塞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自王维《山居秋暝》。 3. 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布衣)的是孟浩然。

4.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结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包括比兴、典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出自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宿建德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孟浩然《春晓》。孟浩然的诗,绝大多数是五言律诗。 “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说的是孟浩然。 5.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特点是篇法之妙,不见句法。

6.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中,《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的田园诗人是储光羲,诗作有《田家即事》、《田家杂兴八首》等。

7.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真正田园诗写得最多的是储光羲。

8.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9. 盛唐边塞诗人中最善于以政论的笔调抒发自己对战争的意见,表达自己边防理想的是高适。

10.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出自高适《燕歌行》;“莫愁前

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别董大》。

11. 被郑振铎称为开、天时代“最富异国情调的诗人”是岑参,他的边塞诗是典型的“西部文学”。 12.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押韵上的独特之处是句句都押,三句一转,平仄交替。

1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自岑参《逢入京使》。

14. 高岑边塞诗在体裁上最擅长的是七言歌行。

15.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王翰(字子羽)《凉州词二首》;

被王世贞称为“无暇之璧”。

16.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王之涣(字季陵)《凉州词二首》其一。“杨柳”指别离时奏的乐曲(《折

杨柳》)。

17. “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指的是王昌龄。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的是王昌龄。所写七言绝句堪与李白争雄,足称连璧的诗人是王昌龄。从现有史料看,一生没有到过边塞,却写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传世的是王昌龄。

18. 王昌龄《出塞》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了互文手法。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四,堪称“边防军人之歌”。

19. 王翰、王之涣、王昌龄以七绝见长;李颀则以七言歌行见长。 20.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出自李颀《古从军行》。

21. 在边塞诗中,既能提示“汉”军“年年战骨埋荒外”的惨剧,又能点到“胡儿眼泪双双落”的哀痛的作家是李颀《古从军行》。

22. 崔颢属于盛唐边塞诗派诗人,著《雁门胡人歌》、《黄鹤楼》。

23.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井”都是星宿名称。

2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李白《将进酒》;“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行路难》;“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5.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是李白对六朝诗歌颓风的抨击与鞭挞。

26. 李白《古风》中题名“古风”指古诗,名为“古风”,有继承《诗经》“国风”传统的意思;也是反映了李白的诗歌主张的一组作品。

27.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以上对孔子儒学抱批判的诗句分别出自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和杜甫《醉时歌》。

28. “长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瘐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

之所独专”,这是元稹对杜甫(字子美)诗歌的高度评价。

29.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出自杜甫《丽人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却

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出自杜甫《兵车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登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杜甫《绝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杜甫《蜀相》;“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0. 杜甫诗篇中,属于七律的有《登高》、《秋兴八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1.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著名作品,其中“三吏”包括《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2.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写下的丧乱记实之作有“诗史”之称。 33. “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写的是上巳节。

34. 从安史之乱前夕至大历初的十几年间,诗坛为杜甫的光芒所笼罩。 35. 后人对大诗人杜甫的尊称有“诗圣”、“诗史”。

36. 《忆昔》诗表现开元年间国家富庶、生民安乐的景象,该诗作者是杜甫 37. 唐代重在抒情的诗体歌行体乃是从六朝乐府脱胎而来。 阅读王维《使至塞上》,试回答: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征蓬”、“归雁”除写景外,还有什么寓意? 都是诗人的自喻。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景有什么特点?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阅读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诗回答: (1)张丞相是指谁? 是张九龄。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希冀在仕途上得到援引的迫切心情。

阅读孟浩然《过故人庄》,试回答:

(1)题目中的“过”是什么意思?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过”:访问;此诗用极为亲切简洁的语言和由往访至辞别的如话家常的结构形式,抒写并赞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友情。 (2)说明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是五律,风调却近古体。对仗工整,无锤炼痕迹。其质朴的风格与所描写的对象、诗人的朴实情怀和谐一致。

阅读高适《燕歌行》,分析诗的末二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本诗重在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将帅的腐败无能、不恤士卒,对长期浴血苦战的广大战士则寄予深切同情。

诗的末二句则通过对汉代名将李广的怀念,点出了前面的题旨。 (2)解释“歌行”的涵义: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3)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警句,诗人只是陈述事实,并未下评语加以褒贬,但句意显豁,对比鲜明,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1)五花连钱:指名贵的马。唐代富贵人家把马的毛剪成花瓣形,作为装饰,五瓣叫五花马;连钱:良马名,连钱骢的省称。

(2)草檄:起草声讨敌人的文书。

解释《长安古意》、《使至塞上》、《燕歌行》三首诗题中的“古意”、“使”、“燕歌行”。

(1)古意:是六朝以来诗歌中常见的标题,表示是拟古之作。(2)使:出使(3)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阅读王昌龄《出塞》,试回答:

(1)说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互文的修辞手法;以“秦”、“汉”互文见义,统领“明月”和“关”。 (2)“龙城飞将”指谁?作者引此有什么用意?指李广;只要有汉代李广那样善于作战又有爱护战士的飞将军在,边烽就可平息,反映出当时政治与军事的腐败,以及将帅多骄惰无能,不恤士卒。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1)吟:歌行体的一种。(2)瀛洲:仙山名。传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3)信:确实。 阅读李白《将进酒》,试回答:

(1)就诗题来源看,此诗属于什么诗? 这首七言歌行来源汉乐府诗题,属《鼓吹曲辞·铙歌》。 (2)说明“将进酒”的“将”的读音和字义。将:音qiāng;义:请

(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的陈王是谁?作者引此有什么用意? 陈王:曹植。 作者化用曹植《名都篇》中现成的句子,在悲慨中又显雄放慷慨之气。 (4)恣:任性、尽情。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您是怎么理解这两句的?

典出《宋书·宗悫传》,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示自己对前途的信念,在历史的联想中寄寓失望后仍怀着的希望。 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三次重复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请分析一下这样写作的艺术效果。解释“蜀道难”这一诗题。

(1)“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中一个旧题。

(2)三次咏叹艺术效果:首次嗟叹,旨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并使诗歌造成突兀而起的文势;第二次嗟叹,重在表现发愁和畏惧的心理,在文势上有唤气和振起下文的作用;再次嗟叹,则表现无可奈何、只好作罢的情绪,并形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势。 阅读杜甫《春望》诗,试回答: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哪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人见花而溅泪;二是花似有知,亦感时而溅泪。 (2)“烽火连三月”中“三月”:指整个春季三个月,战火不息。 (3)怎样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不断,是写国忧;消息隔绝,是说家愁。这两句深一层写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深挚。 谈谈你对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理解。

这两句诗描写山间林木落叶纷纷的肃杀景象,“无边”写出了树木之高、落木之多;“不尽”句写长江,形象地写出了长江源头之远、江流之长,以及长江浩瀚奔流的气势。诗人借景抒情,借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沉郁和悲凉之情。同时,通过萧萧落叶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透示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和杜甫都写出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的歌咏洞庭湖的佳句,但有关两首诗意境上却不相同。试加分析。

此分别出自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杜甫《登岳阳楼》;孟浩然诗句所赋洞庭湖波涛浩淼、气象蒸腾的景象,似又是作者自负不平之心态写照(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诗的理解)。表露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希冀在仕途上得到援引的迫切心情。杜甫诗句中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杜甫《登高》中有句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试略加赏析。

十字四含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深刻抒写了作者晚年贫病交加、流落异乡的凄凉境况和悲苦心情;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诗风。

“登高”:指重九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1、唐代为什么会出现边塞诗创作的高潮? 唐时对外用兵频繁,其胜利提高了王朝声威,扩大了王朝版图,密切了与塞外、边地的交往;激发了知识分子从军报国的自豪感和功名心,并为他们提供了涉足边塞、了解征战生活的机会,从而形成反映边塞征战的时代风尚。 2、举例谈谈王维前后期的创作情况。

王维前后期的创作风格以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前期的创作追求并高歌过事业与功名,写下不少慷慨激昂的诗篇,集中表现了希望奔赴疆场,杀敌报国的情怀。如《从军行》、《少年行》、《老将行》等等,都是高歌事业功名、风格豪放的边塞诗。

随着政治环境的恶化,尤其是张九龄的罢相,跳荡在他内心的功名热情便渐渐冷寂下来,其诗歌创作也从高歌功名转向了幽深的山林。创作了《终南山》、《山居秋暝》等一系列的山水诗。 3、怎样理解“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成就的高度赞扬。王维诗画兼长,一向兼有诗人与画师的天赋,用画意作诗,凭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的山水诗不仅体现出画诗的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能充分表现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他怀着诗人的情愫,紧握画师的彩笔,使简洁优美的诗句能同时显示千里山河的绝妙画境。对各种景致的远近、浓淡、疏密、明暗的处理,无不逼真传神,甚至将动中之静,静中之动的微妙变化,都缕刻得栩栩如生,如《终南山》就是山水诗风格的代表。 4、前人评高适边塞诗“尚质主理”,岑参则“尚巧主景”,试就此举例予以剖析。 高岑风格差异较大,就其原因有二:

(1)两人亲临边塞的区域不同。高适边塞诗主要写东北地区(即燕赵)的征戍之事,而燕赵本为人们所熟悉之地,

所以在高适的笔下很少描写燕赵之地的景色;而岑参的笔触则扩大到了新疆葱岭内外的大西北的壮丽山川,这是中国诗歌史上从未到过的西域地区。

(2)两人的个性不尽相同。高适年少落魄,不事生产,家境贫寒,到处飘游,形成了磊落不羁的性格。他的这种个性为他的诗歌增添了胆识、力量和气魄,也为他“尚质主理”的诗风奠定了主体上的基础。如《燕歌行》的创作,作者在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于慷慨雄浑中见悲凉;参岑则出身于世宦之家、书香门第,早年习诗,因而形成了秀拔峭丽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5、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岑参边塞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 岑参多写中国诗歌史上从未写到过的西部边塞,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胡天八月即飞雪”、《轮台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作品中,都是作者耳闻目见的景物,抒发了作者内心真切的感受,而不是象有的边塞诗人那样从理念出发,使典用事。 这些作品的风格雄奇瑰丽,富于真实性、抒情性、阳刚美和民俗情味,他的边塞诗就是典型的“西部文学”。被郑振铎称“是开、天元时代最富异国情调的诗人”。

6、以《蜀道难》或《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谈谈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风貌。 (1)作者主观感情色彩强烈,是李白七言歌行的一大特点。开篇即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放直泻,抒发了他对蜀道高峻的惊愕和感喟。后又两次重复这一咏叹,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感,令人荡气回肠。

(2)将奇特想象、恣意的夸张与有关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是李白七言歌行最主要的艺术特点。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了蜀道的崔嵬和阴森的气氛,突出了它凛然的气势,而又为其涂抹了一层迷幻的色彩,使诗歌呈现出豪迈飘逸的浪漫气息。

(3)打破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句式的灵活多变和语言的奔放恣肆,也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独特个性。 8、为什么说李白和杜甫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的诗表现了在精神上睥睨帝王、挥斥权贵的高度自信与优越感,怀才不遇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而豪迈奔放和富有气魄,则是他的诗风的显著特色。杜甫在艺术上是集大成者,沉郁顿挫,众体兼备,历来被称为诗中圣哲。他在安史之乱中写下的丧乱记实之作有“诗史”之称。 9、盛唐的时代精神对于李、杜诗歌具有哪些影响?

生活于盛唐这样的环境、条件中的知识分子,大多具有积极进取、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因此,对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大胆的批判精神和昂扬进取劲头就成了盛唐诗歌的重要特征。在这些诗歌中多表现这种盛世的自豪感,多追求个人价值,重在精神生活的自由和个性的发扬;而诗歌情调又多充满着健康、乐观、奋进向上的气氛。

盛唐精神哺育了李白,盛唐之衰又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期望,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迸发出激情的火花,构成了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基本内容。

主要表现在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方面,即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等方面,这一点在吟咏山林、隐逸求仙或描写饮酒的诗中显得最为突出。

杜甫早年也深受盛唐文化的熏陶,生活态度基本是盛唐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盛唐气象”的影响,高唱自己的理想。但由于社会矛盾的巨流把他卷入生活的底层,使他接触到“安史之乱”的现实和苦难的人民,再加上谋官的失败,使他从追求理想的生活境界,逐渐转向对人生的现实思考,沉郁的心境代替了他早期的自豪,最终磨练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成了盛、中唐转折期一位承上启下的伟大诗人。 第三节 中唐诗歌

1、中唐诗人中,继王孟而以山水诗著称的还有刘长卿、韦应物和柳宗元。 2、号称“五言长城”的诗人是刘长卿(字文房)。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 4、“大历十才子”的“大历”年号属唐代宗。

5、唐代宗时,一群诗人出于公卿门下,写了不少“擅场饯送”、感叹宦海沉浮的绮丽之作,后人称他们为大历十才子。

6、“大历十才子”指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十人。 7、“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的“郎”指郎士元。

8、“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一名联出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被后人称应试诗中“亿不得一”的作品。 9、盛唐之后,边塞诗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大历时期的诗人李益(字君虞,擅长七绝,居边塞十余年)《夜上受降城闻笛》(推崇此诗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

10、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为自己诗学理想的诗人是李白。

11、从“不平则鸣”到“笔补造化”,韩孟诗派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诗歌创作理论。 12、韩愈(字退之,自言郡望昌黎)《山石》的诗题的选取依《诗经》成例。 韩愈的《山石》并非写山石,而是记游踪。

1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左迁”指降职;“蓝田”指蓝田关。 14、韩愈以狠、重、奇、险的笔调,创作了一系列险怪奇诞的意象。

15、孟郊(字东野)《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末句以“三春晖”比喻人类伟大的母爱。 16、被韩愈称为“横空盘硬语”的诗人是孟郊。

17、孟郊诗歌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特别多地写自己的贫病穷愁。 18、号称“诗囚”的诗人是孟郊。

19、“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的感叹出自孟郊《赠崔纯亮》。

20、多以近体诗体(尤擅五律)行苦吟,这是贾岛有别于其他韩孟派诗人的显著特色。 21、以“郊寒岛瘦”来评价孟郊、贾岛的是苏轼。

22、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主要有孟郊和贾岛(字阆仙)。

23、李贺(字长吉)“瑰丽奇诡”的乐府歌行,后人称之为长吉体歌行。 24、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李贺《雁门太守行》。 2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

26、传有作诗“呕心沥血”佳话的诗人是李贺。

27、韩孟诗派中能自开户牖,却又薄命多才的诗人是李贺。 28、杜牧用“牛鬼蛇神”来形容的是李贺诗风。

29、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刘郎指汉武帝刘彻。

30、属于韩孟诗派的人员除韩愈、孟郊外,还有卢仝、贾岛、李贺、马异、刘叉、李翱等。 31、被苏轼赞誉为“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外枯而中膏”的山水诗人是柳宗元(字子厚)。 3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柳宗元《江雪》。

33、清人纪昀评其为“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是的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34、柳宗元现存的诗基本上创作于遭受贬谪之后。

35、“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出自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36、中唐是唐代的转折时期,曾发生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事件是“永贞革新”。 37、拟作民歌卓有成效、自具面目的诗人是刘禹锡(字梦得,后人称“诗豪”)。 3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9、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句中运用了南朝民歌谐声借喻手法。 40、刘禹锡的作品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石头城》、《乌衣巷》等。

41、在巴、楚的贬谪生涯中,刘禹锡受到了民间俚歌俗调的影响,创作了《杨柳枝词》、《竹枝词》、《堤上行》、《踏歌词》等富有民歌情调的作品。

42、“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出自刘禹锡《始闻秋风》。 43、“首章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之一。

44、苏轼称“元轻白俗”,“元”指诗人元稹(字微之);“白”指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人合称“刘白”的是刘禹锡和白居易。

45、白居易等到人效法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作法,写了不少讽谕诗。 46、最能见白居易诗歌“浅切”风貌的,是他的《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 4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48、白居易《与元九 书》是写给他的朋友元稹的。

49、白居易《轻肥》强烈指斥权贵(矛头指向宦官),揭露时弊;另有杜甫《丽人行》。

50、据《与元九书》自述,白居易自编诗文集时,将诗分为杂律诗 、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 四大类。 51、比较集中地表达诗学观点,成为白居易论诗纲领的是他的《与元九书》。 52、当代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争论,主要说法有爱情说、讽谕说、双重主题说。 53、提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主张的诗人是白居易《寄唐生》。 5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白居易《与元九书》。

55、白居易自己最看重“讽谕诗”与“闲适诗”,认为这两类诗分别表现了“兼济之志”与“独善之义”。

5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5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体裁属七律。 58、元稹《遣悲怀》属悼亡诗。

59、“初届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出自元稹《连昌宫词》,也是最能代表元稹新乐府艺术成就的。 60、属于元白诗派的人员除元稹、白居易外,还有张籍、王建。 61、被人合称“张、王乐府”的作者是张籍和王建。

62、中唐乐府诗从源流上说可分三类:孟郊远承汉魏,李贺中学齐梁,白居易近学杜甫。

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解释二、三句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1)颓:堆集、凝聚的样子;(2)啼竹:《博物志》“舜崩,二妃以涕挥竹,竹尽斑。”意谓湘妃听到乐声也动情流泪。

(3)中国:即国中,这里指京城长安。(4)女娲:神话中的上古女帝。(5)逗:引出。(6)艺术手法:拟人、夸张、用典。

阅读李贺《雁门太守行》,试回答:

(1)就诗题来源看,这首诗属于什么体诗? 乐府旧题《相和歌·瑟调曲》 (2)解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黄金台”和“玉龙”。

“黄金台”: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玉龙”指宝剑。 阅读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诗题中“漳汀封连”四州指什么? 指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 (2)怎样理解“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 既写眼前实景,又寓有作者遭受迫害打击、忧伤时事、处境险恶的政治感慨。

(3)怎样理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面对岭树,感到它遮住了自己的视线,看不到远方的同事挚友;俯瞰柳江,觉得它的曲折回环,犹如自己的愁肠连绵。

(4)百越:即“百粤”,五岭以南少数民族的泛称。(5)文身:在身上刺花纹,是当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阅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讲得是什么史实? 讲的是西晋灭亡东吴的历史场景。

(2)怎样理解“人世几回伤往事?” 指自东吴以来,人世又几度兴衰,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等建都金陵的王朝也都相继灭亡了。

(3)“四海为家”:即四海归于一家,指天下统一。(4)寻:古以八尺为一寻。

(5)降幡:表示投降的旗帜。(6)石头:即石头城,原为金陵城西的一座古城,这里借指吴国都城。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试回答:

(1)“酬”:酬答,以诗回赠的意思。

(2)诗的首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中“巴山楚水”所指何地?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这里概指诗人谪居过的地方。

(3)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典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抒发感慨,强调了在时光的销蚀下,故友凋零、人事全非、恍若隔世的感觉。

4)怎样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感伤中透出豁达,以形象包孕哲理。

(5)“乐天”:指白居易。(6)“见赠”:赠我;“烂柯”:斧炳朽烂。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观童子下棋,终局时发现砍柴之斧炳朽烂,返村同辈皆亡,时已过一百年。 1、谈谈你对中唐时期诗歌的认识。

中唐诗歌,是继盛唐之后的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大历、贞元前期的政治处在相对稳定时期,诗风也与大历相近,但向往中兴成为士人们的普遍心态,产生社会变革思潮,促使诗人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元发展,直接启示了元和诗风的到来。诗到元和体变新,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有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他们率领一批新的诗人写新乐府,作诗尚实、尚俗和务尽。同时有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诗派,不平则鸣,作诗尚怪奇、重主观,直接影响到了李贺等人,开创诗歌创作的新天地。此外,刘禹锡、柳宗元也是这一时期的大诗人。 2、谈谈韩愈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及其得失。追求奇倔险怪的风格;以文为诗的方法;成功的作品气势雄伟、想象丰富、避熟就新、固难见巧、创造了前所未有、变怪百出的艺术形象、艺术境界;以古文美补充诗歌美,丰富了唐诗的创作方法,扩大了唐诗的表现能力,并促进了语言的解放,对宋诗有很大影响。有过分“搜奇抉怪,雕镂文字”的毛病。

3、韩孟诗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他们的主要代表韩愈、孟郊在创作上各有什么特点?

韩孟诗派的基本特征是“奇僻”。 韩愈的诗多长篇古体诗,以气势雄放和意象诡奇见长,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孟郊既注重表现个体情感意识用,又以苦吟著称。其诗讲究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 4、试论白居易诗歌理论和创作的得失。

平俗易懂是白居易诗的特点;白居易生平所作诗分为“杂律诗”、“讽谕诗”、“感伤诗”和“闲适诗”,白居易自己最看重“讽谕诗”和“闲适诗”,这两类诗分别表现了“兼济之志”和“独善之义”,而“讽谕诗”往往不惜以丧失艺术性为代价;“闲适诗”也有义论说教堆积之弊。

5、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哪几类,怎样理解他这样的分类?(1)分为四类:讽谕诗、感伤诗、闲适诗和杂律诗。(2)以谪贬江州为界,白居易的处世态度前后判若两人,前期志在兼济,作诗多讽谕之作;后期行在独善,求远祸全身,故诗多闲适、感伤之作。其讽谕诗意在反映国事民生,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其闲适诗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受陶渊明、韦应物影响,诗风浅*淡。其感伤诗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艺术感染力很强。

6、中唐时期有哪些主要诗派?各诗派有哪些重要诗人? (1)大历十才子: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2)韩孟诗派:韩愈、孟郊、卢仝、贾岛、李贺、马异、刘叉、李翱。(3)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

第四节 晚唐诗歌 一、选择题

1、晚唐诗人杜牧(字牧之)和盛唐诗人王昌龄、李白合称绝句三大家。

2、有唐一代,擅长七言绝句、深得后人赞赏的诗人有李白、王昌龄、李益、杜牧。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山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杜牧《泊秦淮》;“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出自杜牧《早雁》。

4、“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许浑(字用晦,一字仲晦)《咸阳城东楼》。

5、晚唐作家中,“温(庭筠)李(商隐)”并称,在当时是专指其诗赋;“温韦(庄)”专指词。 6、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当推杜牧和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有“小李杜”之称。

7、“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出自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出自李商隐《隋宫》;“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出自李商隐《锦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 “刘郎已恨蓬草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出自李商隐《无题》;“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出自李商隐《花下醉》。

8、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中的“应”在语气上属揣测。

9、李商隐《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中的“回”字指回归;“贾生年少虚垂涕”中的“虚”字指空、白。

10、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唐诗中的一种新创造。

11、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是总结唐王朝治乱兴衰的又一篇“诗史”。 12、在体裁上,李商隐的七律足可继武杜甫。

1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温庭筠《商山早行》;“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出自温庭筠《过陈琳墓》;“雁声还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出自温庭筠《瑶瑟怨》。

14、“香奁体”以《香奁集》得名,诗仿六朝宫体,而范围有所扩大,代表作家为韩偓(字致尧);其《香奁集》中七律取法李商隐。

15、晚唐诗人中,承袭白居易新乐府精神的,有皮日休、杜荀鹤、陆龟蒙、聂夷中、罗隐等。 16、“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出自杜荀鹤《山中寡妇》。

17、《橡媪叹》出自晚唐诗人皮日休(号醉吟先生,自称“醉士”、“间气布衣”自居);《咏田家》出自聂夷中。 18、韦庄(字端己)反映黄巢起义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题目是《秦妇吟》。 19、温庭筠:原名歧,字飞卿;陆龟蒙:谓江湖散人,号天随子、甫里先生。

杜牧《泊秦淮》体裁上属什么?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什么手法及所表现的意境?“秦淮”、“商女”如何解释?“后庭花”典的出处和含意怎样? (1)体裁属七绝。(2)首句用了互文手法;(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所要表现的意境:将烟、水、

月、沙溶成一幅迷朦中透着冷寂,清丽中微露哀伤的秦淮夜色图。

(3)“秦淮”:秦淮河;“商女”:指歌女。(4)“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人看作亡国之音。 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说明“春蚕到死丝方习,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中的双关、比喻手法。(1)“难”:第一个“难”字为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字为痛苦难堪。(2)这两句作为爱情盟誓,历来为人们称引激赏。两句诗运用比兴手法,将春蚕吐丝与蜡炬滴泪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象征相思的绵绵不止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生动贴切,含蓄隽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